杀功臣(第2页)
她本以为自己所过之处,会遇百姓竭诚欢迎,但实际上,她所见到的,不过是流离失所的流民,卖儿鬻女的父母,面黄肌瘦的饿殍。
他们睁着早已没有什么生气的眼睛,冷漠地注视着一切。
她知道,大吴的后方也许也快要到达这样的状态。面前的十五万大军挡住了她的步伐,她不得不惊叹于对方可怕的军事动员能力。即使现在是灭夏最好的时机,她依旧只能驻足于此。
于是,她选择了和谈。
和谈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波折,一切都进行得特别顺利。双方交换俘虏,按照既得的土地划定边界,最后,夏国留下了124亿亩土地(相当于14个通辽)。
随着两个印玺在一张写了黑字的白纸留下红印,这场灾难暂告一段落。
但彼此都明白,这场和平,不会持续太久。
当孟元吉跪在观南面前的时候,她才终于想起这个没见过几面的内臣。如果他还没有回来,她怕是已经将他忘了。
"奴不敢求高官厚禄,只求陛下许奴回乡,颐养终年。"
"你真的愿意放下这来之不易的权力?你要知道,再为朕做一件事,你就可以位列宰执之位了。"
他本以为他的心不会再有波澜,但他终究还是没有真正心死。其实,哪怕不走上台前,能作一个赵高一样有权有势的大太监,他便已经难以拒绝,更不要说宰执之位。
"朕已经想好了,新都,便定在开封。而你,就当权知开封府吧。"
"什,什么。臣,臣叩谢皇恩。"伴随着额头触地的声响,孟元吉再一次交出了自己的人生。
观南其实知晓,自己此行开了宦官干政的先河。但为了自己的承诺,她最终还是选择去兑现。
只要他能安心当好自己的孤臣,他终究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相位。
三月一日,观南正式地举办了自己的登基典礼。
高台之上寒风阵阵吹来,她却感到了满心的温暖。她看着众臣向她磕头,竟萌生了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在那一刻,权力具化为眼前的壮观景象,她便是中国唯一的主人。
登基之后的第一个早朝,观南将要正式公布宰执之位的最终人选。
"拜晏江为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昭文馆大学士(首相),李儒为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监修国史(次相),司马睿为参知政事,李素与唐元捷偕领枢密使,唐既白为枢密副使。"
姜泠此言一出,满堂哗然。众人都不曾想,这一次,陛下竟然夺了李翰海的军权。但是他们都知道,如今的局面下,李氏已经没有左右朝堂的能力了。他们对于这样的现实,只能选择接受。
李素愣了半晌,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但看到李翰海青灰的脸色,便在意藏不住满心的喜悦。
李翰海此时已经等不得自家的狗腿子为自己发声。他跪倒在地,全身都在颤抖,灵魂深处发出喑哑的悲鸣。
他几近昏死过去,却还是强忍着愤怒,大声质问观南:"臣为吴国立下赫赫战功,如今大吴北有强辽,南有吐蕃,而大夏余孽还未清剿,陛下就这么急着,要将臣鸟尽弓藏吗?臣不服!"
观南并不打算理会这个疯了的将军,她只是在减小将军拥兵自重的可能性,并不打算杀了他。更何况,她早已封李翰海为靖国公,有可以传世的爵位在身,他在李族也不会过得太差。
"靖国公,卿的功绩朕知晓。不过,卿用兵太过激进,朕还是认为,枢密使的职位不适合卿。这连年征战已经为卿留下不少旧伤,卿还是领着靖国公的亲王俸禄,颐养天年吧。"
她只是默默地喊了一声退朝,但李翰海却叫住了她:"臣想与陛下单独谈谈。"
"其他人退下吧。"
在观南的注视下,李翰海悲愤的眼神已经转化成了狠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