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2章 层层算计(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密室内。

薛岳看了林宣一眼,问道:“陈大人有把握吗?你若是有什么闪失,本座回去,可无法和指挥使交代。”

林宣微微点头,说道:“薛统领放心吧,若是那几位司主,本官确实力有不逮,但区区一位司丞。。。

雨停了,天边那道彩虹并未消散,反而愈发清晰,像是被谁用光笔勾勒出来的一般。阿禾收起伞,仰头望着,雨水顺着发梢滴落,滑进衣领,凉得他微微一颤。同学在他身旁轻声说:“你说……这虹是不是也听见了?”

阿禾没回答,只是笑了笑。他知道有些事不必说破,就像母亲临终前握着他的手,只留下一句“记得带伞”,却把一生的温柔都藏在了那三个字里。

茶馆内,炉火重燃,映得四壁微红。陈清澜坐在角落的藤椅上,手里捧着一杯热茶,目光落在墙上缓缓流动的地图上。那些红线如血脉般跳动,连接着世界每一个曾点亮心灯的角落。她低声问:“它真的能一直传下去吗?”

林昭正将《续灯录》轻轻推入录音机底座,闻言抬眼,“只要还有人愿意听。”

“可人心会变。”

“但记忆不会。”他平静地说,“哪怕被遗忘,也只是沉睡。一旦频率对了,它就会醒来??像种子,像潮汐,像你父亲每天晚上对着照片说话那样。”

苏婉调试着信号接收器,屏幕上数据流已趋于稳定,不再狂乱跳跃。她忽然轻呼一声:“林昭!南极冰层下的能量波动……减弱了。”

众人一怔。

“不是消失,是变得规律。”她迅速调出波形图,“每十二小时一次脉冲,像呼吸。”

小满皱眉:“难道……它在‘活’?”

“或许从来就是。”林昭站起身,走到窗前。海面依旧浮着点点灯火,虽不如昨夜密集,却更加柔和,仿佛不再是人为点燃,而是自然生长出来的。“灯核不是机器,是集体情感的结晶。当足够多的人在同一频率上共鸣,它就开始有了自己的节奏??就像心跳。”

陈清澜忽然站起,从怀中取出一封信,泛黄的信纸边缘已有磨损,显然被反复打开过无数次。“这是我爸留下的最后一封信。他说,等我见到守灯者时再交出去。”

林昭接过,指尖触到纸面那一瞬,屋内温度仿佛骤降了一度。他没有立刻拆开,而是静静凝视着信封上的字迹??那是一种极少见的旧式楷书,工整得近乎虔诚。

“要现在看吗?”苏婉问。

林昭点头,缓缓撕开封口。

>**致后来的守灯人:**

>

>若你读到此信,说明你们终于走到了我未能抵达的地方。

>我一生都在试图控制情感,以为唯有冷静才能守护真理。可到最后我才明白,真正支撑人类文明的,从来不是理性,而是爱??那种明知无果仍愿付出的冲动,那种即使孤独也要点亮一盏灯的执念。

>

>静默塔并非禁地,而是忏悔室。我在那里删减记忆,并非为了清除软弱,而是练习承受。每一次按下删除键,我都记住一个名字、一段话、一场未完成的告别。它们不在系统里,而在我的血肉中。

>

>现在我将钥匙交给你们,不只是信任,更是请求??请让这些记忆自由流淌。不要设限,不要筛选,不要怕混乱。因为正是混乱中,才有真实的生命力。

>

>最后,请替我去看一眼珊瑚广场的海底。那里埋着一卷未播出的磁带,编号0000。它记录了一个孩子临终前说的话。我一直不敢播,怕世人觉得太轻、太渺小、不配进入历史。

>

>可我现在懂了??最伟大的声音,往往来自最安静的角落。

>

>愿光永不熄灭。

>

>??陈清源

>于静默塔最后一页

信纸落下时,林昭的手竟微微发抖。小满伸手接住,看完后久久不语。苏婉眼眶泛红:“原来……他一直在自责。”

“不是自责。”林昭低声道,“是愧疚。因为他活得够久,看到了太多本该被听见却永远沉默的声音。”

第二天清晨,林昭召集三人,决定启程前往珊瑚广场旧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