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4050(第19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或许吧,只要你愿意的话。”

“嗯,那我不愿意。”

见到他眼中透出的意外,江愿安不由浅浅勾起了嘴角。

“可是天色不早了,我真的该回去了,你好好待在府上,我明日还会来的。”

不等梁疏璟回应,她便急匆匆走开,将门紧紧带上了。

糊涂了,她也糊涂了。

江府,听雨院。

她懒懒憩于伴雨亭中,傍晚总不免有几只飞虫百无聊赖环着烛火飞来飞去,丝毫不惧烛火的温度。看着几只小虫飞来飞去,江愿安心中却是愁绪万千,如今梁疏璟醒了,那四年前梁府那件事,他是不是仍然不会善罢甘休?倘若真是这样,那他活的真是好累,甚至不如这扑火的飞蛾。

别人的心都是归鸟,而他却像一座孤岛。

“小姐,这翊翎剑籍您还看吗?知秋见您只翻过那一回,若是用不着了,知秋便替您收起来。”知秋的声音兀然提醒了她。

对,当初在无双阁便听梁疏璟与楚郁回一直提起翊容山的旧事,还有那位墨弃师兄,能让梁疏璟如此在意的人,一定和四年前那桩事脱不了干系。

“别,我会看的,你不用管。”

她简单关照了一句,便起身准备离开。她虽没在翊容山习过剑,可在娘亲那里,一定能打听出什么。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许寒枝的动作,她起身推开门一看,便见女儿手中攥着那本翊翎剑籍满脸焦急。

“这是怎么了?挑灯夜读了?”她将人放进来,随后又将门带紧。

“娘,你怎么会有这本翊翎剑籍?”

这本书她只记得是娘亲许久之前送的,却忘了问来历。许寒枝皱起眉头细细想了一阵,这本书其实也是当初父亲送给她的,可她也未来得及询问这本古籍的来历。

“是你的,外祖父走后,便与诸多遗物一同被我带回江府了。”

“那外祖父为什么会有呢?”

许寒枝摇了摇头,不过除了这本翊翎剑籍,她倒记得当初父亲与翊容山那位宗主关系甚好,或许这本书就是这么来的。

“外祖父年轻时与翊翎剑派的宗主关系要好,或许就是那么来的。不过,你怎么问起这个了?”

江愿安顾不上她的疑惑,紧接着便追问:

“那那位宗主,如今还活着吗?”

许寒枝笑着皱起眉头,“傻孩子,说的这是什么话,自然是在世了,只不过外祖父走后,娘亲便也未再去见过那位宗主了。”

江愿安这才松了一口气,还活着就好

“娘,我也要去翊容山习剑!你送我去吧!”她忽然握住许寒枝的双手,目光坚毅,刻不容缓。

许寒枝抽出一只手,贴了贴她的额头,

“烧糊涂了?”

“再说了,元璟府的差,你不当了?”

璟王年幼在翊容山习过剑她是知道的,可愿安如今都快年满十八了,按翊容山的规矩,过了十六的孩子,他们是不收的。

“璟王他一定会答应我去的,娘,你就送我去嘛,你看翊容山每逢四年招收一次学子,正好就轮到今年了嘛!”

许寒枝被她哄得没办法,笑着摸摸她的头,

“这都被你打探清楚了,你不急,容娘与你爹好好想想,不过我可要跟你说好,倘若真将你送去了,可不准半路让我们接你回来,知道吗?”

“知道知道!”

“好,你这几日先候着,娘去替你打听打听。”

话落,许寒枝便将她送回了听雨院。

翊容山招收学子向来以山下那株桂花结出第一株花苞为讯,直至最后一场冬雪消散,共计不超一百四十四日,招收学子也仅十一人。而除了十一名学子,宗主历年来还总要挑出一位已经下山的学子回宗作为大师兄,以便减轻教学压力。而正如梁疏璟当初所言,能被选进翊翎山习剑的多为可造之才,光是筛选学子这一轮,便要筛上整整三日。

早在今年初春,翊容山便来人询问过梁疏璟是否有意上山,毕竟八年前与他不分伯仲的那位墨弃早已不知所踪,而东昭境内成绩最优异的也只属他一人,加上年纪轻轻,风华正茂,为此宗主早早便打上了这位璟王的主意。只是当初他考虑要在山上待的时日太久,总不能撇了这位少卿不管,便暂时回绝了。可惜如今手腕又落了伤,怕是再难像从前那般了。

等江愿安第二日兴致冲冲赶到元璟府,梁疏璟早已衣冠整齐在静心亭内备好棋候着她了。

“怎么第二日便下床了?大夫特意关照了,你还不能吹风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