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爱别离(第2页)
那婆子道青衣男子是刚选了官,携了妻子一同赴任,到这颖昌府后,夫人得了病,想要买个好点的丫头伺候妻子。一路上坐车坐船,并不辛苦。
见秦氏不为所动,又道那官人也是清贫人家出身,不会折堕下人,自己见过那官夫人,待人亦是和善。
又劝秦氏道:这等灾年,与其把孩子们折在自己身边,倒不如为她们找个活路。
又对晓颂道:“姑娘不但自己不再忍饥挨饿,便是你两个妹妹也托你的福,能吃上两顿饱饭,熬过这饥馑之年,姑娘也是积了福了。”
“娘,”晓颂颤声叫道:“不如答应了吧,女儿这脚,已是,再也走不动路了,也许,这就是女儿的活路。”
秦氏亲去见了那青衣男子夫妇,那男子姓韩,是镇州人,是到衡州府赴任的。秦氏见这韩家夫妇虽是官家,却是一脸的谦和,说话也无半分凌下的意思,也答应了日后许那晓颂和家人见面,秦氏也就没话说了。
七两银子换走了十四岁的少女晓颂,看着晓颂上了驴背,越走越远,秦氏与两个小女儿哭得泣不成声。
晓颂自始至终没有回头。
除了那牙婆,没有人看到她脸上的行行清泪。
这天天未亮,秦氏就醒了。今天晓颂要跟随韩氏夫妇南下了,自此一别,不知何时再见。
秦氏坐立不安,终是忍耐不住,站起身来道:“好歹做娘的也要送女儿一程。”
当下吩咐两个小女儿在此等候,就快步向那韩家夫妇住店的方向走去。
韩家已经起程走了,那店家倒是知道根底,大大说了韩家夫妇一通好话,再三说他们待那丫头如何好,又说三人已经坐车走了半个时辰了。
秦氏感觉心里空空地,拖着两条沉重地腿走回寺庙前。
在街口上就看见小五儿肩上斜背着她的小包袱站在那里,脸上哭得一道黑一道白,秦氏心不在焉地问她怎么了。
小五儿的嘴咧得像瓢似的,哭叫道:“亭亭不见了。”
小五儿说自己去闹市上要了些吃的,又买了两个胡饼回来,就发现亭亭没在,两个包袱被翻得乱七八糟,在这附近找了许久,也没找到她。
秦氏迷茫地听了好几遍才明白过来。一急之下却向平日里歇宿的地方跑去,心里只觉着亭亭还坐在哪里。
墙根下只有两个打开的包袱,亭亭不见了!
秦氏像疯了一般,大声喊着亭亭的名字,找遍了颖昌的大街小巷,小五儿一路小跑着跟在后面,不时向路人打听几句。众人见说是丢了孩子,大多摇头叹息,拐孩子的太多了,定是被拐走了。
深夜,潠河边,天色阴沉,星月皆无。
秦氏呆坐许久了。
小五儿在她身后不远处坐着。她不知道秦氏在想些什么,她自己的心早乱成了一锅粥,三姐被卖掉了,亭亭被拐走了,放在包袱里的七两银子也被人拿走了,什么都没有了。
小五儿悔恨自己为什么要自己去买饼,非要买的话,为什么不姐两个一起去?她责怪自己,恨不得打自己两个嘴巴子。小五儿死的心都有了。
她不敢想象亭亭现在怎么样,是被人捆绑着,还是关在小黑屋里,不知道她会不会保护自己,会不会遭到虐待,心如水晶般毫无城府的三姐今后如何生活,小五儿甚至想到上一世里,那些拐骗了人家孩子折了胳膊腿逼着去乞讨等极端残忍的的事。她只觉得亭亭的人生就如那海浪里的一叶小舟,毫无保障,随时要被挤为齑粉。心里不禁隐隐作痛。
如此颠簸流离的人生,何时才能结束?红尘多苦,总有着无穷无尽的烦恼在前面等着,贫苦的人不快乐,富有的人也有烦恼,凡有人处皆有烦恼,就是出家做了僧尼难道就没有烦恼了么?难道非要离开这人世间么?就是死了鬼和鬼之间就没有纷争了么?实在是无处可逃,无所遁形!
小五儿真想没入那河水之中,把这所有的烦恼全部消弥一尽。但她终究不敢,苍天让她来到这乱世,记着两世的苦与痛,谁知道是不是对她的惩罚,会不会给她第三世更沉重的生活?无论如何她不想带着累世的挫折失败。
而且,即便她从这一世里逃走,亭亭也回不到秦氏的身边来了。
既然如此,还不如努力地过好这一生,总归是逃不出老天爷的手掌心。
小五儿自己想的出神,不由站起身来,冲向河边的一块石头上,单掌伸向天空,大喊道:“老天,我接招了!……”
秦氏忽然听到小五儿的声音,扭头看时,只见小五儿站在一块石头上,小小孩童儿,对着滔滔河水,又蹦又叫,心下突生出一阵恐惧。急忙跑过去,把小五儿拉下来,搂在自己怀中,大哭道:“三丫头卖了,四丫头丢了,要是再没了你,可怎么见你爹?……叫娘可怎么活啊……”
小五儿反手抱着秦氏,也哭道:“娘啊,咱们要好好活下去……”
一声霹雳,倾盆大雨从天而下。
秦氏和小五儿互相搀扶着向街里走去。雨越下越大,秦氏已辨认不清方向,在一个小巷子里随便找了个带雨檐的门口暂避一下。
娘俩儿坐在门槛上,秦氏把小五儿搂在怀里,为她挡着风寒,自己却冻得瑟瑟发抖。
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了,小五儿从秦氏的怀里探出头来,睡眼尚自惺松,看到娘目光炯炯,却眼窝深陷,便知娘一晚未睡,不由心下暗暗自责。
东边一轮红日已炎腾腾地升起,街上已有三三两两的行人。
娘两个便回那寺庙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