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二章 爱别离(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秦氏带着女儿们出了店,才发现无处可去。

原先一心想着去汴梁,总是有个奔头。现在三丫头的脚还未好,又没了钱租牛车,秦氏心里不免有些凄惶。包袱里还只有贰钱银子,与其住店,不如留着买米。

秦氏一边寻思一边扶着晓颂向道路宽阔处走去。

漫无目的地走了一会儿,忽然有几个穿着破烂,像是流民的人走过,便下意识地跟着他们向前走去。

渐渐街面上热闹起来,路边上有店铺,也有各色小摊子。路上行人也多了起来,有行迹匆匆的平民,也有肤色润泽形容悠闲地富人。然而越是这繁华的地方,流民和乞丐也多了起来,有拦路乞讨的,也有坐在路边发呆的。

秦氏半扶半抱着三女儿走了这一段路,甚是吃力。找了个人少干净的地方,大家坐了下来歇息。

正坐着,忽见流民们纷纷站起来向着同一个方向涌去,这阵势看着有点眼熟。

秦氏拉住一个老妇问道这些人是做什么去?

那老妇答了一句“有放焰口的,正要舍饼”,就抖开秦氏的手忙劫劫地走了。

兰家母女也跟着众人向前走去。

只见前面挤成了一个人疙瘩,再向前是一个寺庙的山门,有披着袈裟的僧人站在台阶上散发食物。

秦氏让女儿们在墙边等着,自己也挤过去要食物。

早上被那兰耀财搅得没吃成饭,现在闻着别人手中的饼馍格外香,兰家三姐妹在那里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咬着馍从眼前走过。

那人群忽地散开了,人们纷纷拖拉着步子向回走,秦氏空着手走了回来,说:“没了。”

只得自己花上几文钱买了四个胡饼。吃完饼,秦氏又带着女儿们四处走走看看,想着寻些活路。

夜幕来临的时候,人们就象潮水一样退了下去。街上静了下来,家家关门闭户,连那些流民也不知去了哪里。

虽已是初夏,夜风吹在身上,还是凉嗖嗖的。

秦氏想来想去无处投奔,只得又回那放焰口的寺庙前。

快走到庙前的时候,便看见墙根里、树下隐隐绰绰的有人或坐或卧,门前的石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几个人。

秦氏带着女儿们在墙边找了块空地,坐了下来,让女儿们都披上各人的棉衣,背靠着墙互相倚在一起,打发这漫漫长夜。

从此,这里成了她们的落脚点。

这天早上小五儿听到了一阵熟悉的哭嚎声。她扭过头去,看见兰耀财家围坐在不远处的街边,两口子在哄劝二宝,大宝正看着她们,小五儿扭回头来。秦氏也听出了二宝的声音,向那边望过去,兰耀财拼命挤出个笑容来,朝这边拱拱手,秦氏也便福了一福。

白天秦氏四处游走,捡些菜叶嫩草,或是干枯树枝,试着找些帮人推磨洗衣的活计,晚上娘四个就在这墙边依偎相守。在这里,卖儿卖女甚至倒毙街道的事儿极是常见,兰家母女日子虽极是难过,所幸都勉强活了下来,便是三丫头晓颂的脚也已见好了,不用人扶着,也能一拐一跛地走路了。

钱已经花光了,稍有点样子的棉衣也都当了。母女四个有时候一整天都吃不上东西。有时候实在饿不过了,小五儿便到闹市上去,看着模样和善的人要几文钱,或是一碗粥半个饼。

这日早上,只见一个穿着花哨的老妇人引了一个青衣男子远远走来,一路上走走停停,不时对那路边的孩子们指指点点。有好事的人跟过去问了,原来是要买个仆人。旁边便有人牵着孩子上前或者毛遂自荐,很快便围了一圈人。

那青衣男子似是有些挑剔,总在摇头。

走到兰家母女跟前,眼神在姐妹三个身上扫过,停在晓颂脸上,那男子点了点头,老妇人在旁边察言观色,堆了一脸的笑容,抢先道:“哟,好个稳当秀丽的丫头!”

众人的眼光都落在晓颂身上。

片刻的安静。

秦氏垂下眼睑冷冷道:“我不卖孩子。”

那男子脸上露出了一点诧异,却并不多言,依旧不急不慢地向前走去。

走不多远,忽地有人跪倒在地:“你买了我吧,求求你买了我吧,我弟弟快饿死了……”

跪在那里拉着那男子衣衫的却是大宝。那男子吃了一惊,转而又摇摇头,从袖里摸出了几文钱放到大宝的手里。

兰家母女也吃了一惊,没想到大宝对待弟弟如此亲厚,秦氏不由叹道:“想不到大宝倒是个有情有义的孩子。”

别人听了也就罢了,三丫头晓颂的眼神却黯淡了下来。

过了两天,那老妇人又来了,拉着秦氏攀话,秦氏避脸不理。

三言成虎。

这老妇人第三次来时,兰家母女已有近三天粒米未进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