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1页)
而如果往坏处想,他们也不是没有杀人的可能的。
陆离还在思考如何增加可信度,却听见孙坚说:伯安无需过多解释,有此捷径自然最好,可没有,难道我等便不去洛阳了吗?!
他抬手抱拳向着洛阳之处:忠臣既有匡扶社稷之心,如何能瞻前顾后,只愿打必胜之战。
不说战事本就无必胜之说,自从光武陛下之后,那就更没有了。
这话实在是有够让人热血沸腾,陆离看着孙坚,他知道这番话里面固然存在真心,却也不乏政治表演与作态,甚至是对陆离的一种拉拢示好。
可不管掺杂着什么,至少对方还愿意表态、表演,并且也真的有在做实事。
不像是袁绍那群人,他们就差直接来一句:汉失其鹿,天下共逐,兄弟们准备好,逐鹿预备备!
况且对方在表演,陆离又何尝不是在表演,他可从来不是什么大汉忠臣,这个不是的程度甚至远远超过此时的盟军。
他只是想要借着这个机会,去救一救洛阳,去试一试系统所说的牢固天命是否就真的不能改。
孙坚虽然不是这个世界的气运之子,甚至考虑到对方的死因,别说气运之子了,在一众人里面连个有运气的都称不上。
但这到底是气运之子他爹,死的潦草也不妨碍对方后面被儿子追封为皇帝。
再者说,陆离这次其实也给曹操那边传了消息,对方给了肯定的答复,只要孙坚这边愿意出兵,他绝对不会踟蹰不前。
如果不是因为刘备跟着公孙瓒走了,陆离都想要将对方拉上。
想要试探天命是真的,但也不能拿命来试探,带着几位天命之子,就当是买了保险了。
现在一个气运之子的爹,一个虽然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却也是明明白白的气运之子,再加上陆离这个穿越者。
他也不求他们三个真的能够诛杀董卓,挽狂澜于既倒,但救一救洛阳总可以吧。
哪怕陆离不曾细致研究过这段历史,也是听说过火烧洛阳的,他读过那首曹操所写的《蒿里行》: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事实上如今董卓的迁都已经开始进行了,若是再迟疑不前,怕是就只能见到一个烈火焚烧后空无一人的洛阳了。
虽然洛阳城里的人并不会被全部杀死,而是要被一齐迁往长安,可这路上要死多少人,安土重迁且抵御风险能力非常低的百姓去往新的地方要如何生存
在这个时代,从来不是只有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才能杀人。
如今孙坚做出了政治表态,陆离自然是配合演出的。
将一分的真情演出十二分的感动,不知不觉之间,陆离对此已经驾轻就熟了。
他一脸感动且信任道:有将军在,何事不成!
给人拉满了足够的情绪价值,也得有物质保证:我知将军于粮草一事多有不便,愿前去后将军处解将军之困。
这话一出孙坚只觉得陆离看起来简直更好看了,毕竟这个美人不仅好看,他还真的能干啊。
可孙坚也没有因为对方说自己能帮忙,就绝对相信,毕竟袁术那人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别人不知道他还能不知道吗。
他倒没有直接说我不相信你办得到,他只问:非我背后言人,只后将军行事自有一套章程,不知伯安预备如何说服后将军?
这话虽然说的委婉,但陆离解读能力还是不错的,什么行事自有一套章程,不就是做事不讲道、不跟常人一样吗。
陆离从怀中拿出一块玉佩:我欲以此物取信于后将军。
这块玉不是别的,正是当初刘宏临终前给他的那块刻有虎符纹路的玉佩。
孙坚对此是有所耳闻的,而按照他对袁术的了解,陆离如果用这块玉佩去换取粮草,只要陆侍中的才能与政绩不是吹嘘出来的,是真的能够换来的。
哪怕这块玉佩如今根本调动不了谁的兵卒,但它的存在本身就非常具有象征意义,属于非常值得收藏的存在。
再搭配上好的说辞这一点孙坚自己已经体验过了。
可正是因为对此有所耳闻,对于陆离要将它拿出来换东西,孙坚实在不免震动,甚至忍不住劝道:这如何可以!
陆离的眼中虽然带着些许不舍,却不存在犹豫:如何不可以呢。
先帝当初将它赐予我,本就是希冀我能帮他看护子嗣,如今用在此处,正合时宜。
陆离垂眸:非要紧握着不放,充当念想,才是有负先帝,有负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