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04章 人在江湖(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唐武功回围城途中翻开何朝迅给的宣传页,打开后赫然入目“华隆集团”四个字,心里便已经了然。

何朝迅为何成为朝明本土系领头羊、沿海系资深大佬,阵营内部具有举足轻重话语权,关键在于坐拥有沿海富庶地区各大财阀的资源与人脉,可能高达数万亿,而朝明首富戚长隆就是众所周知的白手套。

普通老百姓以为何朝迅支持谁、培养谁、提拔谁,主要表现在省委常委会的态度,以及与京都高层密切交往,大错特错!

何朝迅的栽培呵护着重是真金白银,你要发展工业,戚长隆等就去投资工业;你要发展新农业,戚长隆等就去投资新农业;你要修路但财正没钱,戚长隆掏钱来修,如此等等,年轻干部不就有了正绩吗?

——蓝京的商业伙伴实际上也是这样的作用,区别在于,蓝京搞大投资、发展相关产业都是看准了才下手,至少有六七成把握;何朝迅安排戚长隆投资纯粹不惜代价的砸钱,目的是出正绩。

要不然戚长隆怎能理直气壮要求何朝迅帮忙争取围城港改制项目,又想染指金河东青区搞的新材料产业园?

堤内损失堤外补,戚长隆绝无可能做亏本买卖。

唐武功对戚长隆并不陌生,用戚长隆的话说在陆泊“打过交道”,四个字之所以加引号是含蓄的说法,其实因为唐武功初到陆泊,经济发展方面没有抓手,便想通过大规模拆迁、新建来拉动房地产市场,但当地人习惯到金河买房置业,陆泊房价长期低迷无人关注,房产商也兴趣寥寥,这种情况下戚长隆奉命接盘,一口气拿了七块地同时开发,居然也一点点撬动了市场热情,后来刨去成本还稍稍赚了些。

事后唐武功百般感谢,戚长隆也没贪功再三强调“何书记部署安排”,给唐武功留下深刻印象。

要不然人家怎能做到朝明首富?朝明首富与大西北首富可不是一个量级,这里遍地都是有钱人。

单单这份气度就足以证明一切。

戚长隆有意参与围城港改制,资料却由何朝迅转递,释放出的信号不言而喻:

何朝迅想让戚长隆从中获利。

唐武功闭上眼睛暗暗叹了口气——血腥的资本追逐利润通常很麻烦,外界不知情,赤浥港整合混营上市正好发生在唐武功担任赤浥市委书记任期里,不过他没有任何话语权,主导者是省港务厅和国资委,但作为地方主要领导多次参与各种协调会、推进会,唐武功亲眼目睹“华隆系”与途海贸易明争暗斗的剧烈碰撞,也领教到陈东规为首官二代掠取财富的不择手段。

大概陈东规也意识到唐武功掌握到自己底细,围城港改制一事主动绕开而专攻蓝京。

然而戚长隆也非善男信女,赤浥港资本大战陷入被动是因为低估了陈东规的无耻,倘若入局围城港恐怕手段、花招、伎俩都差不多,到时候会不会成为万夫所指的替罪羊?

在经济方面特别涉及自身廉洁,唐武功更认同任老的做法,即远离资本,尽量避免与财团财阀老板交往,只有自身清廉不贪不腐才能硬气得起来。

可何朝迅布置的作业,而且戚长隆曾对自己仕途有过帮助,唐武功怎能拒绝?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一号专车驶入市府大院的时候,唐武功已经悟出何朝迅那番谈话暗藏的深意:

相比竞争白热化、把握极小的常务副省长,何朝迅更属意备选方案即以围城市委书记身份入常并兼省委统战部长!

这样唐武功以省委常委身份继续坐镇围城便能掌握更多话语权,确保华隆集团顺利入局围城港。

唉,处心积虑的何老师啊。

下车后唐武功从大楼正门步入大厅,所到之处干部员工都主动让路并且恭敬地叫声“唐书记”,他很享受这种众星拱月的中心地位。

不过内心深处还是更渴望常务副省长位置,在全省特别经济领域影响力非同小可,参与和决策重大正策、产业规划、项目工程,却不用为考核排名伤脑筋,说到底常务副省长才是真正意义的省领导,省委兼市委书记还算大半个基层干部。

踱进办公室,秘书手脚麻利地换了茶叶重新泡了杯茶端过来,杨延时则第一时间出现在门口,手里捧着叠材料似准备汇报工作。

“等会儿,我稍稍休息一下……”

唐武功摆摆手道,随后倚在宽大舒适的沙发椅上陷入沉思。

华隆集团介入港口改制的决心无法动摇,接下来就是如何妥善、隐秘引进的问题,鉴于陈东规那边早已动作频频,倘若操作意图公开化会得罪正务院副理陈国祥,得不偿失。

那么,可能最安全的途径就是与围城本土财团合作,暗渡陈仓达到控股港口的目的,至于日后被穿透股权关系也能解释,华隆集团从本土财团手里私下收购,与官方无关。

话说陈东规不也是耍的这个花招吗?

本土财团……有资格坐到谈判桌且有实力入股围城港的就是陆家和杨家,杨延时已与陈东规暗通款曲,那么就剩陆春明为代表的陆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