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结局(第9页)
秋日晨光穿透高大槐树稀疏的叶隙,形成几道光斑,恰好落在那人身上。霍彦今日并未着彰显官位的深衣官服,仅一身素净的月白色深衣,外罩一件宽大的墨色广袖长袍,玉冠束发,一丝不乱。他手执一柄白玉为柄、牦牛尾为拂的麈尾,步履沉稳。
晨光熹微,光影在他清俊的面容上流转,雪衣墨袍,衬着唇边那一点朱砂小痣,竟生出一种惊心动魄的绝色风华,恍若天人临凡。
青年从容行至玉台中央,那里仅设一方素朴蒲席,一张矮几。几上唯有一壶清茶,一只莹润的玉杯,再无长物。他敛袍,端坐于蒲席之上,姿态清雅,将麈尾横置于膝前。那双温和却深邃的眼眸,平静地缓缓扫过台下黑压压、望不到边际的人潮。目光所及之处,万声俱寂。
侍从无声上前,奉上一卷用锦缎仔细包裹的典籍。霍彦伸出骨节分明的双手,缓缓解开系带,取出《尚书》,指尖轻轻拂过书他抬首,清越的声音如同碎玉相击,不高亢,却字字清晰。
“《大禹谟》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①
他声音沉凝,带着洞悉世情的智慧:“大道精微,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学问之道,贵在切磋琢磨,以求真知,贵在知行合一,以践中道。”
他目光如炬,再次扫视全场,唇边扬起笑意。
“诸君!今日于此辟雍圣地,共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非为皓首穷经,寻章摘句!乃欲借先圣之明烛,照我辈之迷途;秉上古之圭臬,定当世之经纬!《尚书》者,上古帝王诰命誓训之汇编,非仅史册,实乃治国安邦之圭臬,修身立命之根本!其言简,其意赅,其理宏深,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他稍作停顿,声音清亮。
“五日之期,诸君!凡有经义不解之处,古今兴替之思,治国安邦之惑,农工算律之疑难——”
“皆可登台!当面相询!彦,虽不敏,必竭诚以对,倾囊相授!”
来吧,让我见见天下英才!
话音落下,万籁俱寂。
唯余风过林梢的沙沙声,以及玉台边缘青铜香炉中升起的袅袅青烟,笔直地飘向湛蓝的秋日晴空。
讲学,正式开始!
霍彦端坐蒲席,气定神闲。他展开《尚书》,指尖停留在开篇《尧典》之上。
“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①”他随即解释道:“此乃述帝尧之盛德。钦明文思安安,言其敬慎明达,谋虑深远,性情安和。允恭克让,言其诚信恭谨,能谦逊礼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言其德泽如日月光辉,照耀四方,通达天地,感格神明。”
台下众人,尤其是那些听闻霍彦只重“杂学”的老博士们派来打探的弟子,原本心中存疑。此刻一听霍彦开篇便直指《尚书》核心,解释精准,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深入浅出,鞭辟入里,丝毫不逊于任何经学大家,顿时肃然起敬,心中那点轻视烟消云散,渐渐沉浸在他所描绘的圣王气象之中。
霍彦广袖微抬,麈尾轻扬,“帝尧之圣,首在克明俊德。②何谓明俊德?并非独善其身,更在知人善任,推位让贤!”他目光扫过台下,带着一些期许:“又言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②此乃由近及远,由亲及疏,以德化育,终至万邦协和!亦是告诫后世为官者,心存至公,举贤任能,恩泽黎庶!”
此时,一位坐在前排、身着青衿的年轻学子起身,对着玉台方向恭敬地行了一个揖礼,声音清朗地问道:“敢问君侯,《尧典》言亲九族,此乃人伦大义。然古语亦云大义灭亲。若九族之中,有蠹虫败类,贪赃枉法,危及社稷根基,当如何权衡亲亲之私与大义之公?请君侯解惑。”
此问直指伦理与法度的核心矛盾,颇有深度,台下顿时一片寂静,无数目光聚焦于霍彦。
霍彦刚解决这一难题,闻言神色未变,眸中反而闪过一丝赞许。
“问得好!《尧典》所言亲九族,其旨在睦,在协和!然此睦与和,绝非无原则之苟且姑息!”
他引经据典,掷地有声,“舜帝继位,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③此四凶者,或为前朝重臣,或为皇亲国戚!舜帝又何尝因其亲故旧谊而稍加宽宥?”
他环视全场,温声道,“圣王亲亲,更重大义!整肃门庭,清除败类,保家族清誉,护社稷安宁,此乃更深之亲,更大之德!岂是乡愿苟且、因私废公者可妄论!”
这个答案他想说很久了。
一席话,引圣王诛四凶之铁证,将大义置于亲亲之上,逻辑严密,环环相扣。
那提问的学子心悦诚服,再次深深一揖:“学生受教!谢君侯解惑!”
台下顿时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赞叹与钦服之声。经此一问一答,场中气氛更为热烈。
这五日讲学,端的是酣畅淋漓,高潮迭起。
霍彦才思敏捷,学识渊博,远非拘泥一经一典。
他从《禹贡》的山川地理讲到《洪范》的治国九畴,从《吕刑》的律法精神旁征博引至当朝盐铁均输的经济之策。言辞犀利简练,才藻新奇而不浮华,遣词老辣精准。
他论“德主刑辅”,强调教化根本。析“任贤使能”,痛斥门阀之弊;讲“厚生利用”,力倡农工为本。每每提出观点,总如投石入水,激起千层思辨的涟漪。
台下诸生越聚越多,情绪高涨。往往一人登台发问,其疑难点破,立刻引发数生共鸣,起身追问或补充,形成众人论辩。
霍彦端坐玉台,面对这些来自天南地北、背景各异、却大多胸有丘壑、言之有物的年轻学子,如同酷暑畅饮冰泉,眉宇间始终带着欣悦的笑意,应对自如,更是妙语连珠。
爱之爱之。
最后一日,辰时。霍彦干脆弃书卷于一旁,命人在玉台之前高悬起一幅巨大的《禹贡九州山川舆地精图》。他立于图前,手持玉柄麈尾,浅笑温文,风华更胜往昔。
“《禹贡》一篇,非仅述大禹治水之功,实乃上古地理志、经济志、政治志之总汇!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④”他麈尾轻点图中连绵起伏的山脉与奔流不息的主要河流,麈尾沿黄河走势缓缓移动,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如同带领众人去见千里黄河。
“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砥柱……⑤此非虚言!乃大禹率众实地踏勘,疏浚河道,导洪入海之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