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50(第7页)
李维巡查完工匠棚后,对几个管事的人说,“今天晚上我想想办法,看能不能找到第三进化节点,明天白天,如果我分身乏术,你们就找个可靠的人出海钓鱼……我也不确定有没有机会钓上安全局放在公寓门口的武器,但总归还是要试一试。”
“钓上武器”的说法听上去很离谱,不过在场的几个人表情都很严肃。时间紧迫,人们为了活命,只能尽量做好力所能及的工作。
李维问安全局:
“你们觉得开启下一个进化节点的条件是什么?”
安全局那边嘀嘀咕咕商议了半天,早就出结果了,德莱顿说:
“假设我们将人类社会整体的进步划分到五个方面,分别是智慧、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基建、和人文思想,在智慧这方面,你们已经远远超过青铜时代的人类了,而且你不用特意去做什么就能证明这一点——
“你们平时用语言来交流,能够熟练掌握复杂的运算,可以轻易理解如何使用手中的工具,等等。假如进化节点里的设备足够聪明,它就会判断你们所有人都满足进化的条件。
“‘科学技术’是指的是工匠棚的产物。社会制度,你们目前姑且算是民主的,但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才算先进?恐怕没有绝对的定论,因为先进本身是一个相对的、价值导向型的判断,通常依赖于时代背景、价值观、社会目标,所以我们略过这点不谈。”
德莱顿的手指夹着笔转了两圈。
他继续说:“然后是基建,‘猴子生存指南’正在敦促你们快速达成这一部分的目标,从小梅女士的养殖经历来看,你不用太过关注它,里世界有自己的快进键。”
他一本正经地说到“快进键”的时候还挺搞笑的。
李维笑了:“最后就只剩下人文思想了?”
“思想的进步同样也是人类的进步。”德莱顿说,“在这个猴子能够向神祈祷、并举起先进的武器对你发起冲锋的世界,你要如何证明自己与猴子有所不同?”
李维盯着面前的篝火陷入了沉思。
当物质和力量全部趋于平等、乃至于荒谬时,人类是否只剩下了“思想”这一块立足之地?
人性到底是什么?
我们究竟靠什么来维系人之为人?
或许是自我反思与道德、或许是对弱者的包容与怜悯,或许是牺牲精神与责任感,再或许是对美和意义的追求……
无论如何,文明的起源永远是点燃火把、直面未知的黑暗。起初人们探索世界、命名星辰、讲述神话,火光是工具,也是意义之源,燃起了生命对宇宙和自身认知的渴望;后来他们围炉而坐、熔炼金属、筑起城墙,火光是权柄,也是秩序之基,支撑起疆域、制度与语言的边界;再后来,他们竖起灯塔、书写法典、讴歌理性,火光是引导,也是信仰,在照亮内心的同时,塑造了善良与正义的道标。
火的形态变换了很多次,但它始终象征着人类对混沌的回应。
李维看了看他面前的火堆,又望了一眼被他放在沙堆上的天空碎片,想了想,随手将那块发光的事物扔进火里。
这就是李维作为一名人类,对里世界做出的回应了。
——他会带领着所有幸存者回到现实。哪怕成为了生活在动物园里的猴子,也要争取做一只不被观察和定义的猴。
当天空碎片在烈焰中融化的刹那,森林中的断首佛像保持着微笑的神色,双眼却流淌出两行血泪。
一支粗壮的深绿色藤蔓从它断裂的脖颈内生长出来,将摇摇欲坠的佛首顶掉了,并在半空中开出一朵洁白无瑕的花朵。
夜视力极好的埃里克往那个方向望了一眼,不确定地说道:“李维,我觉得我们应该过去看看……佛像的体内似乎有东西。”
第144章做不被定义的猴子(十四)佛像内部……
李维也看到了顶破佛像外壳的植物。
它在黑夜中散发着莹莹光芒,像是由白玉雕刻而成的艺术品,象征着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和自然,某种程度上甚至比垂首微笑的佛像更具神性。
李维当即说道:“走,我们过去看一眼。”
动身之前,他先抬头望了望闪烁着无尽星芒的夜空。
而今他有点能够理解过去的自己为什么不敢仔细观察这片星空了。和神秘学无关,纯粹是一种恐怖谷效应,它和李维熟悉的天空如此相似,却又截然不同,一旦投以视线、凝神思考,便不禁产生了疑问:
我们究竟生活在什么地方?
这还是人类熟悉的那个世界吗?
星空不语,只单单回以亿万道冰冷的星芒。如果宇宙并不存在,它们会是什么东西呢?大屏幕?探照灯?亦或是天花板外面的生物观察这座岛屿生态缸的眼睛?
李维在又一次从心底油然而生出的恐惧中停止了深思。他压低声音对身边的两个恶灵说:
“小心点……我们不开灯,从森林边缘绕过去。”
马杰尔问:“这次不用走水路?”
李维:“佛像的头掉了,我怀疑它们暂时看不到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