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50(第17页)
藏在森林中的猴群一阵骚动,猴王挥了挥手里的铜矛,试图稳住阵脚。
几秒钟后,寂静的林地间响起一声锐利刺耳的尖啸。
火炮轰然炸响,热浪卷起泥土与树叶,一小块土坡瞬间被夷为平地。
“哦哦哦哦!!”
旁观的人类们高举双手大声欢呼。
真是群刁民。
过了把手瘾的李维掀起坦克的盖子,打算爬出来,底下的刁民们还在起哄:“再来一个!再来一个!”
来个屁。李维摆摆手,让兵工厂赶紧把这台没用又占地方的坦克收走,与此同时,三架战斗机呼啸着掠过营地上空,尾焰拉出一道炽热的黄线。
它们没有开火,只是路过,却在坦克的加持下,成功地让流氓猴子当中胆子最小的几只当场抱头鼠窜,把铜盾一股脑丢进草丛里。
猴王不甘心地咆哮了数声,也没挽回族群一泻千里的战意,剩下的猴子们再顾不上什么仇恨与荣耀,撒腿就跑,比它们当初来时还快。
那个用火打铁的年代,仿佛仍在昨天。
又好似已经过去太久太久了。
第N+10天,工程组、飞行组、运输组、固态高能炸药、自动导航爆破无人机、空中引爆平台皆已备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李维钻进了他最初进入里世界时梦寐以求的武装直升机里,带着十几个公寓居民,拿起对讲机说:
“我们马上出发。各位准备好了吗?”
第149章做不被定义的猴子(完)它融化在了阳……
几个小时前。
“计划是在天亮的那一刻开始行动,因为夜晚很危险。”
德莱顿说,“你们的工作量又很大,所以白天时间很紧。”
“我们再来对一下。”李维坐在点着电灯的帐篷里转着笔,低头查看自己手里的笔记,“行动总共分五阶段:第一阶段是天幕结构扫描,第二阶段是运送飞行平台和设备上山,第三阶段进行定向爆破或激光熔孔,第四阶段确认穿透,第五阶段尝试飞行穿越。
“第一阶段从凌晨五点半开始,派出无人机升空执行红外与声波扫描,目标是找出天幕表面张力最小、厚度最薄的区域。预计扫描时间为四十分钟,但要考虑到早晨湿度大、气流不稳,可能会干扰数据,因此我们准备了一组备用频段和信号中继器。”
“如果云层太厚怎么办?”德莱顿问。
“那就低空飞行,用对地雷达和热成像补充数据,在牺牲精度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基本判断。”
德莱顿点了点头,李维继续说,“第二阶段是七点整开始运输设备,出发点是阿妮卡她们东侧营地的中转点。我们要用三台运输车,每车运一套设备,剩下的人背负控制台和能源模块,总共预计耗时一小时十五分钟。”
“这段最危险。”副官杰弗里·卡特插话,“山坡地质不稳,昨天晚上刚下过雨,滑坡的风险很高。”
“那场雨八成是佛像安排的。”李维冷哼一声,“我们的动静越来越大,它想装作看不见都不行。”
德莱顿:“它不能在白天出现,所以要通过天气来阻止你们,记得调整路线避开泥石流区域,让设备走东侧机动坡,那里的坡度比较小,只是藤蔓过多,你需要提前一小时派出清理队开路。”
“‘提前一小时派出清理队……’我记下了。”
李维快速在笔记本的空白位置补充备注。
“然后是第三阶段,九点开始正式钻孔。激光钻预计持续工作三小时,期间能源需求是每小时三十千瓦,热量会导致气压发生变化,我们设置了两组冷却单元进行轮替作业,来避免设备过热……为了防止突发爆炸,或者天花板的结构能够自我修复,我们还准备了三架爆破无人机作为备选,携带的是定向聚能炸药。”
“不用太担心。”副官说,“埃里克把天花板抠下来一块也没发生什么事。”
“小范围是这样的,谁知道大范围的破坏会导致什么结果?”
“如果上方有电磁干扰或反制机制——比如主动信号屏蔽呢?”德莱顿问。
“那我们的信号会先进入断续状态,这是报警信号之一。”李维翻过一页,“那时候就不能继续加热了,得由外围小组来判断是否可以安全重启,我们测试过两种……这个缩写的全称是什么来着?哦,对,高频穿透编码,理论上能保持10秒钟的数据缓存,免得意外发生时反应不及时。”
副官:“这些工作都是猴子做的?”
“大部分是。谢天谢地,我们的公寓楼里还有两个工程师,让技术团队中的人猴比例不至于显得太难看。”
李维说,
“第四阶段是判断是否穿透,如果仪器检测到压力突变、温度骤降、光谱变化等三项中任意两项成立,即初步判断成功穿透,若确认成功,则第五阶段立即展开。
“第五阶段是由两架小型无人机携带测试模块飞入裂口,三分钟内自动返航,超过时间即视为失联,在证明外界安全以前,我们不会轻易派人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