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4章 少薅自家老百姓的羊毛(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可说实在的,那位不是个美男子,甚至还够不上普通相貌这样的说法。朱安乐即便病好了,也躲着不想见。宁王跟宁王妃,这俩很是识时务,觉得不能在他哥面前太蹦跶。也是只在车上待着。这一路上就只有朱高炽跟张欣鞍前马后,忙得像陀螺。出了北平不远就是山东,。腻歪够了的老俩口终于肯从马车里出来。朱棣要巡视大军,朱高炽陪着去了。徐氏要骑马,张欣只能舍命陪君子。就是两个人也就骑了一小会,朱棣又出现了,还以这般炫目的方式。张欣看到公爹往这边看了好几回。这明显就是公爹在婆婆面前开屏呢。“贫嘴吧你!”徐氏老脸一红,说着也跳下了马。跟张欣站到了官道边上看着远处。只是看了一会就觉出不对劲来了。这会正是快午间的时候,远处村落没有袅袅升起的炊烟。这近官道处的地里,也没有在准备春耕的农夫农妇。“山东行省真的这般凋零?”徐氏问道。都说这两年山东不好过,实际看到好像,更不堪一些。这田间,荒草丛生,本来专司灌溉的水渠看起来依然很干。“是的,娘。皇祖父薨逝那年,大水,时疫,接着大旱,兵灾。好多人都去了北平。山东也死了很多人。”张欣答道。“山东这两年是兵地,皇上登基以后,就说了兵地免赋三年,这也不打算回来么?”徐氏很可惜这些曾经肥沃的土地。“我听我哥说,山东佃农太多了。免赋也免不到他们头上。”张欣还算了解内情。“这也不是个事啊,这么快山东的地就全让地主占了,以后,不就是另一个江南?”徐氏也很久没出来了。这北平境内跟山东之间的落差。太明显了。城中不好比较,毕竟北平目前的发展在北边这些州府里数一数二。但连接各地的官道就很好比。北平的官道比山东的平整多了。北平城外的地一片连着一片,全都有人在地里走动,忙着春耕之前的准备。整支队伍经过的地方,老农,小儿,全都是毕恭毕敬的山呼万岁并行四拜礼。可以看出来,大家行礼都很虔诚。喊声欢快得来是发自内心的。到了山东这边。就是一片连着一片的荒地。偶尔有人在地里,远远的看到他们的车队,有的只扭脸掉头假装看不见。“回迁是不太可能了,咱北平老百姓的日子就是比山东的好。只要去了就没回的。”让山东人去北平本来就是张欣绕了好几个弯才达成的。这会想让人回来。哪怕张昶亲自劝都不行。“最后迁了能有二十万?”徐氏又问。“差不多,十八万九千七百四十五人。只有一万八千三十七人没进军户。”张欣年前才把总数汇总出来,这会一答一个准。“你们爹想迁都。劳民伤财得厉害。”徐氏决定交个底,也是商量一下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北平一旦营建都城,必然要从周边征民夫。山东首当其冲,都城一建,钱银就手,十年,不就手,二十年都可能没完全建成。那么,征召民夫营建都城必然导致整个山东行省十几二十年内都会就继续民生凋零。这,徐氏,不愿意。住哪儿不是住。但是京师确实离北边太远了。藩王势必要撤,北边无人不行,要是当皇帝的整天在北平,都城又是必盖的。“啊,帖木儿那些不就是现成来给咱们盖房子的么!爹要迁都的话也就是伤点财。等娘册了皇后,十七叔说,出海可以安排了。”张欣只做恰逢其会的表情,上辈子山东被祸害得太苦,这辈子总算转运了。帖木儿这人头送得及时且到位。至于迁都。她觉得越快决定越好。“咦,对啊,为什么我没想到!”徐氏恍惚了一下。又反省了一下自己。干嘛想到的老是少薅自家老百姓的羊毛,帖木儿这波外族俘虏现成的。五十万人,老中青全齐,还真的够使唤一二十年。实在不够,再去外面薅。就这么愉快的决定啦!“见过王妃!见过世子妃!”张欣正要答徐氏的时候,远远的有一人骑马过来。在离她们俩几步远的地方跳下马,冲着她们行礼。“免礼免礼,阿昇是来找欣儿吧。”徐氏笑眯眯的。“是,王妃。”“那你们兄妹俩说话吧,我先回车上。”“是,王妃。”“是,娘。”“二哥,你怎么过来了。”张欣掏了手帕让张昇擦汗,才问。:()重生大明之六世荣耀,老娘不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