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福运滔天(第1页)
“你猜,那帖木儿怎么无缘无故就死了?”朱高炽越说越兴奋。“哎哟,说出来都没人信!这家伙渡河的时候就发起了高热,一路烧了过来,到了咱们城下,也没好全乎,前两天终于好了,又喝了一顿酒。”“好家伙,这是不想死家里,特意死外面来了!”朱高炽还在喋喋不休。张欣的思绪却是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上辈子公爹靖难有三次大风,这辈子提前反攻,少了一次。所以说什么也要在这里补回来么?这天选的人,老天爷无论如何就是要宠着?帖木儿这事也是。当年这仗就没打上,据瞻基说,这惊天地泣鬼神的东西方对决中途夭折就是因为那锡尔河没上冻,帖木儿大军在河边等结冰等了四五十天。闲来无事,帖木儿也是把自己给喝死了。公爹是真的,福运滔天!!!“那现在呢?”“他们的大汗都死了,军心涣散,还能怎么打,城里没出人,就宋晟半包了饺子,帖木儿的孙子跟儿子带着亲卫几万人跑掉了。”到了,晚上,朱棣回来,带回了更详尽的情况。帖木儿已经是六十五的高龄了。出发时身体还算硬朗,但岁数到了就是到了。整个帖木儿帝国的人,无论朝臣还是家人,没有一个人赞成东征,也没有一个能劝住这位固执的老人。朱棣深有感触。爱打仗的人死在去打仗的路上,确实也算是功德圆满。只是难为了跟他出来打仗的人,这几十万人顿时成了阶下囚。“人啊!还是不能太任性。”徐氏感叹。“你说,我们要不要追着那几万人打过去。”朱棣有点儿纠结。此时如果不痛打落水狗,确实有点可惜。大军正好在此,粮草也是齐全的。大家也斗志昂扬。反观帖木儿大军,就是丧家之犬,而且天寒地冻的,怎么也走不快。明军咬着帖木儿剩下的几万人的尾巴,能杀一点是一点。杀光了,起码帖木儿帝国要休养生息十年。这边防也省得三天两头有扰边的。“不打,费劲,到时候他折了多少,我们也得折进去多少。血亏。”徐氏不赞成。都说穷寇莫追。人家几万将士不当人,大明不是,每一个都是大明的子民。“那不是这么说,斩草要除根。打过去,弄成咱大明的地盘也行啊。”宁王比较赞同朱棣。“你打得下来,管得过来么?你看着边上的卫所,说是大明的,人家都打到北平了,他们却一个屁也没放。打下来,如果没有自己的人去管,还能管好,那就没必要。”徐氏摇头,只追击她都不赞成,更何况是拿下那么大一片土地。听着是好听,建功立业,其实非常得不实惠。整个帖木儿,不适合农耕,不是沙漠就是雪山,产出很有限。“我也不赞成。”朱高炽紧随徐氏开口。“说起帖木儿帝国,这地界其实就像我们吃的火锅,里面啥都有。有信仰大波斯传统的伊朗人,也有伊斯兰教徒。更有蒙古传承下来的萨满教。帖木儿靠着武力和权谋把这些习惯跟信仰都不一样的各族勉强凑到一起。各族各有各的传统和习俗。并且这些文化都不次于儒家文化。帖木儿这会是求同存异,只要大家面上奉他为王就行。这国内的那些矛盾捋顺了,比咱大明还难。我们汉人花了几百年才建立起儒家为主百家为辅的核心文化,勉强把人拧成了一团。他离这还远着呢。这次战败了回去,他的继承人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各族都出了人。都坑这边了。帖木儿自己有能力征服这些各族头人。帖木儿后代不一定有。我们等一等,可能都不用我们动手。”朱高炽难得长篇大论,越说越有底气。“我怎么觉得你像是意有所指。”朱棣听着听着就跑偏了。儿子像是在说朱允炆这笔烂账。“我想问,是不是帖木儿的儿子跟孙子都跑了。”张欣弱弱地问了一句。“嗯,两个大孙子跟他的儿子,跑得很快。”“是,跑得最快。据说帖木儿很:()重生大明之六世荣耀,老娘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