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3页)
此人在江南读书,和贾璋是关系非常不错的笔友。
“叔玉若听到师父如此说,大概是要欲哭无泪的。弟子和师兄都要指望叔玉,只怕叔玉肩膀稚嫩,扛不住我和师兄这两个重担。”
叶士高听贾璋开玩笑,笑骂道:“好好念你的书吧!我看叔玉他未尝不想指望你,要不然他之前给你写信抱怨什么?他怎么不给杨伯贤写?”
贾璋在心里嘀咕着,杨叔玉怎么可能跟杨伯贤倾诉心事?
杨老大气量狭小,看到师祖有喜欢的徒弟就不高兴,看到师祖有喜欢的徒孙就更生气了。
待叔玉这个堂弟也阴阳怪气的。
若非如此,杨叔玉也不会被杨伯贤气到对其避之不及,直接找由头跑到南边的书院求学去了。
杨伯贤对自家人都这幅模样,对外人也藏不住胸中峥嵘。
谁都不会放心让他这样性子的人担当大任,杨阁老亦然如此。
可是,杨阁老越不栽培杨伯贤,杨伯贤的性子就愈发孤拐,这就是一个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
不过杨伯贤虽然不讨喜,但贾璋并不厌恶他。
他们这些徒孙这般被阁老爱重,还不是因为杨伯贤这个长孙心胸狭隘,并非佳木良材?
以贾璋的性格,他得了好处,原是不该卖乖的。
可是一想到杨伯贤嫉妒挤兑过师父,贾璋对杨伯贤的那点微末的怜悯之心就消失无踪了。
杨伯贤纯粹活该,他贾某人只觉畅意。
但在叶士高面前,贾璋只避重就轻地回答道:“大概是伯贤和叔玉志趣不同,没有什么好说的话,所以叔玉才给我们这些师弟写信,而不是给伯贤兄写信的吧?”
叶士高哪里不知道这些小辈们的弯弯绕绕?
不过他的弟子,就算有点脾气也是应该的。
更别说眼下贾璋把人际关系处理得很不错,他并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地方。
想到这里,叶士高放好了贾璋的墨卷,敲了敲他的脑袋:“就你小子话多,回去睡你的觉去吧!过些日子记得把我布置给你的抒情小品交上来。”
“且记好了,若是最后一次月考没考好,师父可是要罚你的。”
贾璋才不怕叶士高惩罚他。
叶士高对他最严厉的惩罚不过是打手板,还只打不写字的左手,打两下叶士高自己就心疼得了。
但贾璋面上还是装作害怕的模样,拿着叶士高给他的小品文答卷逃跑了。
叶士高能看出来贾璋是在装乖讨好,但他心里很是受用,因此也只是笑骂了一句兔崽子。
最后还得坐下来,给小兔崽子批改墨卷。
或许这就是做师父的责任与甜蜜烦恼吧?
叶士高心想,师相当年待他也是这般耐心负责的。
他这个做学生的也不能比师相差得太多了。
转眼间到了冬天,贾璋因为评分上上,分列甲等,得到了去翰林院历事的机会。
因为贾璋红榜上常为头名,人情里堪比孟常,所以大家都很为他高兴,少有在背后说小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