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0章 时代的巨变(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那个女混混则被她叫到办公室里给严厉警告了,女混混没有了家庭背景的影响,哪里还抗得住李庆兰的威胁,于是立刻认怂。

至于自称阿姨,一个是因为她的年龄到了,二者也是因为想要尽量放松小丫头的警惕,她要保持和张春林的距离。

李庆兰手段奇出,蒋诗怡这个涉世未深的小丫头自然是什么都看不出来的,立刻就被李庆兰的手段影响从而放松了警惕。

“谢谢您!”

“没事没事,都是些小事!”

“校长,您今天叫我来是要让我做些什么吗?”

“做些什么?不不不,我只是想让你听一个故事,一个属于我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你在张春林那里听了一小截,但是并没有听全,阿姨觉得和你投缘,实在是想找你吐露一下内心的经历,你也知道,阿姨我的经历太过不堪,所以也没个合适人听我说这些事,你看……你能花费一点时间……听阿姨唠会嗑行吗?”

“阿姨,我有时间,你说么!”被诱骗到狼窝的小母鸡点了点头,丝毫不知道从今天起自己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好,那阿姨就开始讲了哦!”李庆兰笑得像是一头偷到了小鸡的黄鼠狼,开始了她自己的讲述。

当然,这番讲述她是夹杂了很多私心的,受到的苦难她一笔带过,但是那些人淫乱的生活方式和调教女人的手段她却讲述得异常详细,很快小丫头就听得面红耳赤,双腿更是扭动不停,显见是受到了影响,李庆兰见她差不多了,于是就故意卡一个关键节点就突然装作时间到了停了下来,将蒋诗怡放走了。

小丫头正听到关键处,这突然一下子还有些反应不过来,好在李庆兰又约了下次见面的时间,说是到那个时候再继续讲述,她也只能带着好奇的心走了。

晚上睡到寝室的床上,她的大脑不由得开始对李庆兰讲述的故事复盘,那些淫靡的场景,也开始一点一点地影响着她的大脑。

接下来的日子,张春林在研究所里艰苦奋斗,蒋诗怡则隔三差五地就来校长办公室里听故事,从单男对单女,到多男对一女,到一男对多女,再到多男对多女,各种器具更是轮流上场,等到和蒋诗怡彻底混熟了,李庆兰甚至偶尔会现场表演一番,名义上是自己心中郁结难解,需要找个人开导一下,其实不过是诱惑小丫头熟悉她自己的身体,也熟悉荒唐而又淫乱的生活,蒋诗怡被这一番调教,内心不受到影响是不可能的,现在小丫头甚至会在寝室里偷偷地自慰,反正整个宿舍里就只有她一个人,以后每次回到宿舍,蒋诗怡只要忍不住了就会学着李庆兰教她的方法,偷偷地按摩自己的奶头和阴蒂,也享受到了女人高潮那令人难以忘却的滋味。

慢慢地,蒋诗怡虽然听完了李庆兰的苦难故事,但却对她言谈中那荒唐而又淫乱的生活产生了些许的向往,毕竟每次她说起那些事的时候总是显得那么的诱人,而她仿佛根本就不舍得那些淫乱的过往,就像她亲口承认的那样,如果不是那些人逼着她要献上自己的女儿,其实她是很想继续把那种淫乱的生活过下去的,她喜欢被男人肏,也喜欢被男人调教。

李庆兰讲述的那些东西太诱人了,对于一个还在上学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影响甚大,但是李庆兰依旧很警惕,她提了张春林的事,但更多的是形容他的鸡巴有多大,跟他做爱有多爽,但是让蒋诗怡跟张春林试着处男女朋友的话却一句都没提。

蒋诗怡哪会明白这里面的道道,至此对张春林的印象更是日益深刻,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将那个本该遗忘掉的男人身影刻印得更深了。

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除此之外,那就是李庆兰与蒋诗怡的忘年之交也越来越深厚,现在两个人倒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弥补了蒋诗怡一直以来被人排挤的生活,让她也有了一个可以倾诉的地方。

张春林手上的研究项目一个接一个地突破,归根到底,有了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向,逆向研究并没有那么难,就在他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国家却面临着一波前所未有的巨变。

1994年10月25日——为配合在18个城市进行企业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工作,建立和完善企业优胜劣汰机制,指导和完善这些城市国有企业破产工作,国务院发出《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至此,国有企业铁饭碗正式成为时代的背景,国内的经济改革,来到了最关键的节点。

在这20世纪的最后一个十年中,在全球化席卷的大背景之下,中国的劳动者一方面投入应对体制改革、企业改制、饭碗由铁变回瓷的凶险、痛苦和机遇,一方面自觉或不自觉地滑向充满着困惑、混乱与无限可能的市场之海。

东北的阵痛与深圳的崛起遥相呼应,自此,中国迎来了另外一个全新的时代。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那些奋进之人迎来了莫大的机遇,那些懒惰之人慢慢地被社会淘汰,中央的做法给了国企一个大大的警示的同时,也给新中国的市场注入了一道新的活力。

为了巩固思想,1994年11月2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提出1995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抑制通货膨胀,保持国民经济发展的好势头;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完善宏观管理体制;增加农业投入,确保农副产品供应,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强化管理和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申钢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关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必然是要做领头羊的,一车间与二车间由于效益问题,开始大量裁撤工人,三车间是申钢的营收主力,同样也裁撤了一部分顽固分子,转而吸纳了一部分一车间和二车间的优秀工人,进行了小范围的扩张和重组,借着这次改革,汪国涵正式转正,出任了申钢的厂长,上面也派了一个书记下来坐镇这一次改革,经历过小小的动乱之后,申钢在1994年底逐渐恢复了状态,与之对应而来的,就是整个申钢效益的进一步提升,汪国涵获得了极大的表彰。

在这场风波之下,张春林的研究所是唯一没有裁人的地方,经过半年的技术攻关,特种钢的逆向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剩下的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全部提交到部队让他们去解决,张春林难得的轻松了下来,于此同时,他以及他研究所所做出的贡献也被提了上去,表彰是少不了的,但肯定是内部封赏,不会大肆宣传。

另外得益于这半年多的研究,他的研究所在药剂方面获得了不小的进步,在帮助申钢在选矿上进行了不小的改革的同时,也帮助申钢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一波大的提升。

其实最让张春林感到开心的是,他身边随时跟着的安保人员终于撤了,他也终于能在没有人监视的情况下做一些自己的事情。

与这里不同的是,县里的变化就太大了,曹轩打来的电话基本都是替他老子诉苦的,下面已经为了安置下岗职工忙得焦头烂额,幸好他的工地能为他老子分担一点,而张春林的制衣工厂也被动得再次扩大,反正现在销量以及效益都不愁,张春林干脆再一次回了老家,这一次他要将制衣工厂再一次扩张,尽量地帮助县里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

风风火火地赶到了县里,张春林第一时间就去了县委办公室,将自己的计划书往曹书记面前一撂,他就躺在沙发上睡着了,为了这份计划书,他拉着师父师母收集数据,制定计划,忙活了一整个星期连觉都没睡,来的路上他就已经睡了一路,到现在还没补过来。

曹书记自然不会喊醒他,看着手上的计划书,老曹书记震惊得无以复加,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计划,如果真的能够实施,那何止是解决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整个县里的经济都会因此而蓬勃发展,可是操持这件事的人睡得正香,他也不敢把他从沙发上拉起来询问,堂堂一个县委书记像是砧板上的老鼠一样来回窜,却不敢发出一点声响。

这一觉,张春林整整睡了一天一夜,等他再睁开眼的时候,肚子早就已经饿得轱辘直叫了,曹书记哪里还容得他继续睡,赶忙拉着他来到县委食堂,安排厨师炒菜的功夫他就在一边问了起来。

“这个产业园?到底要怎么搞?”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