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180(第17页)
几个人继续瞎聊,王雪娇又得知他们是来扶贫的干部。
边境地区最需要的就是稳,人一旦穷,什么事都敢干,什么东西都敢出卖。
而塔什库尔干,这个与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接壤的地方,偏偏是全国最穷的地方之一,特困县。
一直以来,县政府都在努力,本地的农牧民不愿意经商,就给福利给政策,硬拖着他们去赚钱。
一个人抱怨道:“这边的人,要他们多干一点,简直就像是要了他们的命一样。今年县政府建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农贸市场,可真不容易啊……看看人家南边的特区,谁不是抢着做生意,就这么一个农贸市场,想拉人进去卖东西,就差给他们磕头了。”
“等他们尝到甜头了,也会积极主动,以后会好起来的。”另一个人安慰道。
王雪娇在旁边帮腔:“是啊,老板,你也是从外地来的吧?”
“为什么这么说?”老板笑着问。
王雪娇微笑道:“椒麻鸡是北疆的,刚兴起没多久,你就已经会做啦,还做得这么好,至少得是亲自吃过才能做得出来。”
“我是本地人,我哥哥住在乌鲁木齐,我是在那里吃到的。”
“哦。”王雪娇点点头。
老板问王雪娇:“你不像本地啊,你是哪儿的?”
“我是石河子的。”王雪娇信口胡编,之所以挑那里,是因为石河子本身就是一座人造城,是兵团把它建设起来的。
以及,王雪娇对它还挺熟,那里有她曾经觉得自己要是学习一塌糊涂,也至少能考到的……石河子大学。
老板点点头,没有再问了,大概他对石河子也不太熟。
几人吃饱喝足,结账的时候把王雪娇的账一起结了,还让老板多打包一份手抓羊肉给她:“我们吃了你的鸡,还你一份羊。”
王雪娇连连摇头:“不用,真的不用,吃不下了。”
他们还以为王雪娇是在客气,付完钱就跑了。
“……噫,跑得真快。”王雪娇对老板说,“真不用给我打包,我真吃不下了,我明天就走了,又没有锅加热。”
老板想了想,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纸币:“那这钱得退给你。”
此时,王雪娇忽然听到旁边桌上有一个客人说了一句什么,她听清楚了,却听不懂,但这个人说话的语气和表情都很不友善,王雪娇疑心他在骂她,非得逼老板退钱。
王雪娇想了想,问道:“你明天什么时候出摊?要是路还没修好,我再来买一份椒麻鸡,真好吃。”
老板很高兴:“好吃吧~我明天一点出摊。”
“啊??这么晚啊。”王雪娇震惊:
老板震惊:“一点还晚?这边都是一点半两点吃午饭,出来太早干什么。”
“……哦……忘记了。”
虽然用着北京时间,但是实际时差是三个小时,跟巴基斯坦共用一个作息时间。
回到旅馆,男人们去嫖了,没回来。
只有张英山和阿里在屋里说话。
张英山看到王雪娇很高兴地迎上去:“晚上吃了什么?”
“拌面、馕坑肉还有椒麻鸡。”
王雪娇一边说,一边绕过张英山,直奔阿里:“阿里,我刚听到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在骂我?”
她把那句话念了一遍,阿里摇摇头:“不是,这句话是说,官老爷就喜欢把他们自以为好的东西施舍给我们,想把我们都变成驯服的羔羊。”
————————
写着写着,被自己的回忆馋到了,打开某宝,下单新疆椒麻鸡……真是物离乡贵,椒麻鸡真是贵的呀匹。
第178章
对于本地人不愿意改变生活方式这种事情,王雪娇接受度良好,刚才那几个干部也说了,很多农牧民宁愿抱守着原有的贫穷生活,也不想经商。
如同《白马啸西风》里的高昌人,他们把唐朝皇帝送来的东西都收起来,不愿意对原有的生活方式进行一点点的改变。
不愿意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又觉得穷日子过得难受,开始寻求传说中的来世、死后天国……这不就给了一些奇怪的东西趁机而入的机会。
今天那三个人之中,一个是银行口的,说这里的人也贷款,但是贷款不是为了给家人看病,就是给孩子上学,贷出去一千块,三年以后连利息都收不回来,别说本金了,兜比脸都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