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第1页)
第十二章:神秘老者的指引
古松的虬枝如青铜神树的枝干,撑着漫天浓黑的夜。燕承风和苏瑶并肩站在老人面前,山风卷着雾气掠过,将两人额前的碎发吹得凌乱。燕承风忍着左臂伤口的隐痛,深深作揖,粗布袖口扫过地面的腐叶,带出细碎的声响:“老人家,多谢您出手相救!若不是您的笛声,我们今日怕是要栽在这些野狗手里。”
苏瑶也跟着行礼,浅蓝色工装沾着草屑和泥土,却难掩眼中的敬意:“老人家,您的笛声太过神奇,那些野狗像是被施了法术一般。不知您为何会在此处,又为何能通晓这些驱兽的法子?”
老人坐在松树下的青石上,指尖轻轻摩挲着竹笛上的古蜀符号,那符号与三星堆玉璋上的牙璋纹隐隐呼应。他微微一笑,眼角的皱纹如古蜀陶器上的弦纹,深邃而沧桑:“娃儿些,我在此处修行七十余载,守着这片山林,也守着老祖宗的规矩。这龙门山是古蜀的神山,山林里的生灵,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山灵’,我吹的不是普通曲子,是古蜀巫祝传下来的‘通灵调’,能安抚万物的躁动。”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两人沾满尘土的衣衫,落在燕承风流血的左臂上,眼神微动:“看你们二人神色匆匆,马背上还带着行囊,想必是遇到了天大的麻烦吧?”
燕承风闻言,将文物被劫、追踪刘三爷至此的经过一五一十地细说开来,从三星堆初遇玉器,到刘三爷勾结洋鬼子走私文物,再到龙兴寺的混战和山林中的追踪,每一句话都带着焦急与愤慨。“……那些文物是三千年的古蜀瑰宝,还有传说中的太阳神鸟金箔,绝不能让刘三爷卖给洋鬼子!可我们追着马车到了这里,车轮印突然断了,还遭遇了这些被人操控的野狗,实在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苏瑶补充道:“老人家,我们怀疑刘三爷想打开龙门山深处的祭祀洞,寻找所谓的‘镇山之宝’。您久居此地,想必对这山林的情况了如指掌,不知您是否听过祭祀洞的消息?”
老人听完,眉头渐渐蹙起,手中的竹笛摩挲得更快了,眼神变得凝重:“祭祀洞的消息,本该烂在肚子里,可如今乱世当头,老祖宗的宝贝要遭劫,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他站起身,道袍的下摆扫过青石上的苔藓,“那祭祀洞确实存在,是古蜀人祭祀山神和祖先的圣地,藏在黑龙潭瀑布后面。刘三爷这伙人,早就盯上了洞里的‘地符’,想和三星堆的‘天符’(太阳神鸟金箔)凑成一对,卖给洋鬼子换军火。”
燕承风心头一紧:“龟儿子的!他们动作倒是快!那我们现在该咋个办?祭祀洞地形复杂,我们根本不知道入口在哪里,更别说阻止他们了。”
老人抬手朝着西南方向一指,那里的雾气更浓,隐约能听到水流的声响:“你们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南,翻过前面的鹰嘴崖,山脚下有个叫‘古蜀村’的小村落。村里有个叫阿福的年轻人,他是我的徒弟,也是古蜀巫祝的后人,对这一带的地形、还有祭祀洞的机关了如指掌。”他从怀里掏出一块巴掌大的木牌,木牌上刻着一只展翅的神鸟,正是太阳神鸟的纹样,“你把这枚‘神鸟牌’交给阿福,他就知道是我让你们来的,会带你们去找祭祀洞的入口。”
燕承风接过木牌,触感粗糙却温润,像是用千年古木雕刻而成,神鸟的纹路刀工古朴,与三星堆青铜神树上的神鸟如出一辙。“多谢老人家!大恩不言谢,等我们夺回文物,一定回来给您道谢!”
“莫说这些客套话。”老人摆了摆手,眼神中带着一丝期许,“保护文物,守护古蜀的秘密,本就是我们这些后人该做的事。你祖父燕守义,当年也是这么做的。”他看着燕承风,目光仿佛穿透了岁月,“他当年守着三星堆,不让盗墓贼靠近,我守着龙门山,不让外人觊觎祭祀洞。如今他不在了,这份责任,就落到你们年轻人身上了。”
燕承风浑身一震,没想到老人竟然认识自己的祖父:“您认识我祖父?”
“何止是认识。”老人叹了口气,陷入了回忆,“民国初年,我和你祖父一起在鸭子河畔巡逻,阻止盗墓贼挖掘三星堆。他常说,燕家世代守着这片土,就是守着老祖宗的魂。后来他成家立业,留在了月亮湾,我则进了龙门山,一守就是几十年。没想到,我们当年最怕发生的事,还是发生了。”
苏瑶心中感慨万千,原来这守护古蜀文明的使命,早已在一代代人手中传递,像岷江的流水,从未断绝。“老人家,您放心,我们一定不会辜负您和燕祖父的期望,就算拼了性命,也要把文物夺回来!”
老人点了点头,从布包里掏出一小包草药和一卷麻布,递给苏瑶:“这是‘止血草’,捣碎了敷在伤口上,能快速止血消肿。你们路上小心,鹰嘴崖地势险峻,是古蜀古道的必经之路,也是刘三爷他们的必经之地,说不定会遇到埋伏。阿福为人机灵,又懂机关之术,跟着他,能少走很多弯路。”
苏瑶接过草药和麻布,感激地说道:“多谢老人家关心,我们会小心的。”她当场就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帮燕承风处理伤口,将捣碎的草药敷在流血的左臂上,再用麻布仔细包扎好。燕承风看着她专注的侧脸,月光落在她的发梢,泛着一层柔和的光晕,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伤口的疼痛仿佛也减轻了不少。
两人再次向老人道谢,翻身上马,朝着老人指引的方向走去。老人站在古松之下,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拿起竹笛,吹奏起悠扬的“通灵调”,笛声在山林中回荡,像是在为他们送行,又像是在安抚山林中的生灵,不让它们再为难这两个守护文明的年轻人。
山路比想象中更加崎岖难行。月光被厚重的云层遮住,四周一片漆黑,只能靠手电筒的光柱照明。山路狭窄,仅能容纳一匹马通过,旁边就是万丈悬崖,悬崖下传来湍急的水流声,像是无数只野兽在咆哮。枣红马小心翼翼地走着,蹄子踏在碎石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
“承风,慢点,这路太滑了!”苏瑶紧紧抓住马缰,声音带着一丝紧张。她的目光落在脚下的路面上,发现石板上刻着一些模糊的纹路,仔细一看,竟是古蜀人留下的栈道遗迹。“你看,这些石板是古蜀古道的一部分,上面的纹路是防滑用的,看来我们走的这条路,正是当年古蜀人往来三星堆和祭祀洞的通道。”
燕承风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石板上刻着细密的菱形纹,与三星堆玉琮上的纹饰相似。“没想到这还是条古路!刘三爷他们肯定也是沿着这条道去祭祀洞的,我们跟着这些石板路走,肯定不会错。”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两人走到鹰嘴崖半山腰时,突然刮起了狂风,乌云翻滚,紧接着,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打在脸上生疼。雨水很快将山路浇湿,石板路变得更加湿滑,枣红马的蹄子好几次差点打滑,吓得两人心惊胆战。
“糟糕!下雨了!”苏瑶大喊一声,雨水顺着她的头发往下淌,打湿了她的工装,“这雨来得太急,山路会更难走,我们得找个地方避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