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66 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66章神秘石现

岷山的雪,是凝固的时光。

当燕承风一行人踩着晨霜,翻越最后一道海拔四千余米的山梁时,整个世界突然安静下来。风停了,林寂了,连岷江的水声都变得遥远而温柔,仿佛怕惊扰了这片圣洁之地。眼前,是一片阔大的雪域荒原,连绵的雪山如银龙横卧,峰顶刺破苍穹,与湛蓝的天空相接,冰川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像是大地镶嵌的蓝宝石。

“到了……我们终于到岷江源头了……”小王扶着一块岩石,大口大口地喘着气,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狂喜。他的嘴唇因高原反应而发紫,额头上结着一层白霜,却难掩眼中的震撼。这几日的跋涉,远比想象中更加艰难:翻越雪山时遭遇暴风雪,在冰川裂缝边缘险象环生,还要时刻提防神秘组织的追击,每个人都已精疲力尽,身上的工装沾满了泥土和冰霜,却在看到这壮阔景象的瞬间,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燕承风摘下登山镜,任由冰冷的空气拂过脸颊。他的目光掠过雪域,落在荒原中央那片泛着粼粼波光的水域上——那是岷江真正的源头,一处由冰川融水汇聚而成的海子,清澈得能看见水下的卵石,湖水倒映着雪山的影子,宛如一面巨大的银镜。《华阳国志?蜀志》有云:“汶山郡,本蜀郡北部都尉,孝武元鼎六年置。……有玉垒山,出璧玉,湔水所出,东南至江阳入江。”这里的湔水,便是岷江的古称,这片雪域,正是古蜀文明的发源地,是大禹治水的起点,是蚕丛、鱼凫建国的根基。

“这就是岷江之源……”苏瑶走到燕承风身边,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她伸出手,接住一片飘落的雪花,雪花在掌心瞬间融化,冰凉的触感让她愈发清醒。眼前的景象,远比古籍中描绘的更加壮丽,也更加神秘。雪山、冰川、海子、荒原,构成了一幅原始而纯净的画面,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三千年的风雨未曾改变它的模样。

燕昭明站在父母身后,小小的身躯裹在厚重的冲锋衣里,却依旧挺拔。他的脸颊冻得通红,眼神却亮得惊人,像两颗镶嵌在雪地里的星辰。这几日的高原跋涉,让他褪去了最后一丝少年的青涩,呼吸变得沉稳,步伐也愈发坚定。他没有像小王那样欢呼,只是静静地望着这片雪域,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敬畏——不是对自然的恐惧,而是对这片孕育了古老文明的土地的深深尊崇。

“大家小心脚下,这里海拔高,氧气稀薄,动作慢一点。”燕承风收回目光,语气沉稳地叮嘱道。他能感觉到,空气中除了冰雪的清冽,还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类似松烟墨的气息,与那封神秘信件、与江寻留下的古籍残页上的气息隐隐呼应。这让他心中一动,看来,他们离目标越来越近了。

老刘扛着□□,在前面探路,脚步沉稳如石:“燕队,你看那边!海子旁边有块大石头,看着怪得很!”

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海子西岸的一块平缓坡地上,矗立着一块巨大的岩石。那岩石高约三丈,宽逾两丈,呈不规则的长方体,像是被巨斧从山体上劈下,又被时光打磨得棱角圆润。岩石通体呈青黑色,表面布满了深浅不一的纹路,在雪山的映衬下,透着一股古朴而神秘的气息。

“走,过去看看!”燕承风心中一紧,一种强烈的预感在他心头蔓延——这块石头,很可能就是信件中提到的“岷江源头之石”。

队伍朝着岩石的方向走去,脚下的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在寂静的荒原上格外清晰。越靠近岩石,那股松烟墨的气息就越浓郁,仿佛岩石本身就是用千年古墨浇筑而成。当他们终于站在岩石前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岩石的表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符号。这些符号与青铜鼎上的符号一脉相承,却又更加繁复、更加古老,像是青铜鼎符号的源头。符号分为三层,底层是简单的线条,像是山川、水流、太阳的雏形;中层是较为复杂的图案,有太阳神鸟、鱼、蛇、龙等,与三星堆出土的器物纹样高度相似;顶层则是一组组扭曲缠绕的文字状符号,与丝帛文献上的古蜀文字相互呼应。

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洒在岩石上,那些符号突然闪烁起淡淡的金光,像是有生命一般,在岩石表面流动。金光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让他们的眼神都变得迷离而震撼。

“是它!真的是它!”苏瑶激动得声音发颤,她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岩石上的符号。指尖触到的地方,冰凉而粗糙,符号的刻痕深邃而规整,显然是古蜀先民精心雕琢而成,历经三千年的风雪侵蚀,依旧清晰可辨。“这些符号比青铜鼎上的更加原始,更加完整,它们一定记录着古蜀文明最核心的秘密!”

燕承风的心脏狂跳不止,他蹲下身,仔细观察着底层的符号。那些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岷江的流向、雪山的轮廓,甚至还有一些类似星座的图案,像是古蜀先民对自然和宇宙的认知。他想起丝帛文献上的记载:“蜀之先,肇于人皇,居于岷山之阳,观天象,察地理,制符号,以通神明。”眼前的这些符号,正是古蜀先民与神明对话的语言,是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与诠释。

“爸,妈,你们快看这个!”燕昭明突然大喊一声,声音中充满了难以抑制的兴奋。他指着岩石中层的一个符号,那个符号呈圆形,中间有一道竖线,周围环绕着三道曲线,与青铜鼎上的一个符号几乎一模一样,但又多了一些细微的纹路。“这个符号,在爷爷的研究笔记里提到过!爷爷说,这是古蜀文明中控制‘天地之力’平衡的核心符号,青铜鼎上的那组符号,只是它的简化版!”

众人立刻围了过去,顺着燕昭明指的方向看去。那个符号位于岩石中层的正中央,像是整个符号体系的枢纽,周围的太阳神鸟、鱼、蛇等符号都朝着它汇聚,形成一种奇妙的向心力。

“昭明,你再仔细说说,爷爷的笔记里还有什么相关记载?”燕承风急切地问道,眼中充满了期待。燕昭明的爷爷,也就是燕承风的父亲,毕生致力于古蜀文明研究,留下了大量的笔记和手稿,只可惜在一次考古事故中不幸遇难,那些研究成果也大多遗失,只有少数笔记被燕承风保存了下来。

燕昭明闭上眼睛,努力回忆着:“爷爷的笔记里说,古蜀文明存在一种‘天地之力’,这种力量源于自然,与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相连,是古蜀文明繁荣的根基。而控制这种力量平衡的,就是这组‘衡天符’。青铜鼎上的符号,是用来暂时激活或压制这种力量的,但真正能掌控它的,只有完整的‘衡天符’,以及与之匹配的‘密钥’。”

“密钥?”苏瑶心中一动,“难道是蜀王之印和岷江源头之石上的玉片?”

燕昭明点了点头:“爷爷的笔记里画过一个示意图,完整的‘衡天符’加上一枚玉印和一块玉片,就能形成一个‘三才阵’,从而完全掌控‘天地之力’。当时我还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现在看来,玉印就是蜀王之印,玉片就是岷江源头之石上的那块!”

燕承风立刻起身,走到岩石的底部。之前他们发现玉片的凹槽就在这里,他小心翼翼地将那块洁白的玉片取了出来。玉片一经取出,岩石上的符号金光骤减,像是失去了某种能量供给。燕承风又从怀中掏出蜀王之印,将玉片放在印玺的凹槽里,然后一起对准了岩石中层的“衡天符”。

就在蜀王之印与玉片靠近岩石的瞬间,奇迹发生了!岩石上的“衡天符”突然爆发出强烈的金光,金光顺着符号的纹路蔓延,很快就覆盖了整个岩石表面。蜀王之印和玉片也开始发烫,散发出与岩石相同的金光,三者之间形成一道金色的光柱,将整个荒原都照亮了。

光柱中,岩石上的符号开始重新排列组合,底层的山川、水流符号与中层的动植物符号相互交织,顶层的古蜀文字则在光柱中飞舞,像是在诉说着一段尘封的历史。众人睁大眼睛,屏住呼吸,看着这震撼人心的一幕,仿佛穿越了三千年的时光,亲眼目睹了古蜀先民祭祀天地、掌控自然之力的场景。

“这……这是古蜀先民的祭祀仪式!”苏瑶喃喃自语,眼中充满了泪水。她从这些符号的排列中,看到了古蜀先民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对文明的执着。他们用符号记录历史,用仪式沟通神明,用智慧掌控力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燕承风的目光被光柱中飞舞的古蜀文字吸引,那些文字与丝帛文献上的相互印证,他渐渐读懂了其中的部分含义。这些文字记录的是:古蜀先王蚕丛,在岷山源头发现了“天地之力”,并创造了“衡天符”,用蜀王之印和玉片作为密钥,掌控着力量的平衡,让古蜀文明得以在险恶的自然环境中繁衍生息。后来,古蜀文明衰落,先王将“天地之力”封印在水下古城的核心之地,用“衡天符”、蜀王之印、玉片和丝帛文献作为开启封印的钥匙,希望后世有“心怀正道、敬畏自然”之人,能够重新掌控这份力量,造福苍生。

“原来如此……原来古蜀文明的核心秘密,不是什么称霸天下的力量,而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燕承风恍然大悟,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感动。古蜀先民没有将“天地之力”用于战争和掠夺,而是用它来平衡自然、滋养文明,这种“天人合一”的理念,正是古蜀文明最珍贵的财富,也是他们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启示。

就在这时,远处的雪山脚下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伴随着黑衣人嚣张的呐喊声:“燕承风,别来无恙!没想到你们真的找到了神秘石!把蜀王之印、玉片和丝帛文献交出来,饶你们不死!”

众人心中一沉,回头望去,只见数十名黑衣人骑着骏马,朝着他们疾驰而来。为首的正是神秘组织的首领血影,他身着黑色披风,脸上依旧蒙着黑布,只露出一双阴鸷的眼睛,手中握着一把长长的青铜剑,剑刃在阳光下泛着森冷的光芒。他的身后,跟着的黑衣人个个手持武器,杀气腾腾,显然是做好了拼死一搏的准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