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21 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21章神秘访客

深秋的三星堆裹着层薄霜,晨雾像掺了棉絮似的,把考古营地的帐篷罩得朦朦胧胧。燕承风蹲在临时棚屋的矮桌前,指尖捏着片青幽谷带回的陶片,放大镜下,陶片边缘若隐若现的纹路让他眉头皱成了疙瘩。苏瑶坐在对面,面前摊着厚厚一摞古籍,《蜀王本纪》的书页被翻得卷了边,她手里的铅笔在符号拓片上画了又改,桌面的白瓷杯里,茶水凉透了都没顾上喝一口。

“这符号要是能说话就好了,”燕承风放下陶片,揉了揉发酸的眼睛,“都研究快半个月了,除了知道是条路线,其他啥也摸不透。”

苏瑶抬头,眼底带着血丝:“别急,古蜀文明的秘密藏了三千年,哪能这么容易解开。说不定……”她话还没说完,棚屋的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一股裹着落叶的寒气涌了进来。

两人同时抬头,只见门口站着个穿藏青色中式长袍的男人。袍子料子看着讲究,领口绣着细得快要看不见的云纹,可袖口和下摆都磨出了毛边,像是走了很远的路。他鼻梁上架着副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深不见底,嘴角却挂着温温和和的笑,手里提个牛皮箱子,箱子表面烫着模糊的花纹,锁扣是黄铜的,上面刻着个奇怪的图案——竟和青铜人像底座上的某个符号有几分像!

“请问,这儿是三星堆考古队营地不?”男人的声音温润,带着点江南口音,目光扫过棚屋里的陶片、拓片,最后落在燕承风夫妇身上,眼神里藏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燕承风站起身,擦了擦手上的泥土:“我们就是考古队的。您是?”

“鄙人穆然,研究古蜀文明的,从江南过来。”穆然微微欠了欠身,动作透着股老派的文雅,“听说这儿新发现了带神秘符号的青铜人像,特意来拜访,想跟二位交流交流。”

苏瑶打量着他,心里犯了嘀咕。这人看着像个读书人,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手上没半点老茧,不像是常年跑野外的学者。可他的袍子沾着泥点,牛皮箱边角磕得坑坑洼洼,又确实像是长途跋涉来的。

“穆先生远道而来,辛苦了。”苏瑶笑着招呼,“青铜人像确实在我们这儿,您要是想看,我们带您去。”

燕承风没接话,目光还在那牛皮箱的锁扣上。那图案他太熟悉了,就是青铜人像底座上,对应青幽谷黄桷树的符号!他不动声色地收回目光:“同行交流是应该的,不过文物金贵,还请穆先生别乱碰。”

“那是自然,鄙人懂规矩。”穆然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光,遮住了他眼底的情绪,“能近距离看这么珍贵的文物,已经是我的福气了。”

燕承风带着穆然往存放青铜人像的仓库走,苏瑶跟在后面,悄悄拉了拉燕承风的衣角,递了个“多留意”的眼神。仓库里飘着青铜和防腐剂的味道,聚光灯打在青铜人像上,两米多高的人像立在那儿,庄严又神秘,底座内侧的符号在灯光下看得清清楚楚。

穆然一进仓库,眼神就直了,快步走到青铜人像前,蹲下身盯着那些符号。他的笑容慢慢消失,眉头越皱越紧,手指在身侧不自觉地比划着,像是在默写符号。过了一会儿,他伸手想去碰符号,指尖快碰到青铜时又猛地收了回去,从牛皮箱里拿出个笔记本,快速临摹起来。

燕承风站在旁边,看得真切。穆然的笔锋又快又准,临摹的符号跟原符号几乎分毫不差,尤其是第三个符号,他下笔时顿了一下,眼神里闪过丝犹豫,像是这个符号对他有特殊意义。而且那笔记本封面不是普通纸,摸着像老丝绸,一看就有些年头了。

“穆先生,您对这些符号好像很熟?”燕承风终于开口,语气平淡,却带着试探。

穆然的笔顿了顿,抬头又恢复了温和的笑:“实不相瞒,燕先生,我之前见过类似的符号。”他把笔记本递给燕承风,指着其中一页,“三年前我在江南一座古墓里发现的,跟这个像,但更残缺。”

燕承风翻开笔记本,页面上画着几个零碎的符号,风格确实和青铜人像上的一样,可后面几页都是空白,像是被人撕了。“您研究这么久,没琢磨出点意思来?”

穆然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唉,研究了三年,也就看出几个符号跟祭祀有关,具体啥意思还是没弄明白。这次来,就是想跟二位一起研究,说不定能解开这个谜。”他说得诚恳,可燕承风总觉得他藏了话。

苏瑶走到穆然身边,指着底座上一个符号:“穆先生,这个符号我们猜是青幽谷的岩石,您在江南古墓里见过类似的不?”

穆然的目光落在符号上,眼神闪了一下,又很快恢复正常:“有点印象,记不太清了。古墓里的符号太碎,不好对比。”他赶紧转移话题,指着青铜人像的头,“这工艺真厉害,古蜀人的铸造技术太神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