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第1页)
雨水顺着屋檐落在桶里滴答声响个没完,杨桃在屋内把稻种浸泡过夜,放在麻布袋里或日浸夜露保持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快速催芽。
二十多亩的地育苗田五亩足矣,忙活半月多,现在就等发芽撒种成苗后移栽插秧即可。
次日天空放晴,昨儿还湿透了的地面现如今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很快就晒干了。
杨桃背着一箩筐鸡蛋就出门了,春季是万物繁衍生息的季节,也是母鸡的产蛋高峰期。
这段时间鸡蛋根本捡不完,拿出去卖掉。
有茶叶蛋、卤蛋和没经过加工的土鸡蛋。
茶叶是之前在谭家拿来的,那边后山有大片的茶园,每家每户都自产自销,种的不多。
杨桃跟其他要上街的人站在村口处等杨叔公的牛车,这群人里有些是从隔壁村庄特意赶过来乘车的,走路来回实在太费功夫。
一般都是早上送去,中午就在镇上休息,下午才回来。要是错过时间或者位置不够坐,就只能走路往返,所以好位置都是要靠抢的。
有几人等的不耐烦,吆喝着约人同步行,路上好唠嗑。有人动摇,看着日头又拒绝。
走路往返就得趁早行动,现在这个点不早不晚的很尴尬,等走到镇上都没啥好东西了。
终于在日头越来越晒,周围遮阴的树下都站满了人后,杨叔公驾着牛车姗姗来迟。
杨叔公看到杨桃也站在人群中有些得意,这不还是要靠他,现在也得乖乖等着呢。
因着位置有限久等多时的人推搡着起来,很快几个好位置就被抢光了,杨桃抢不赢只好坐在末端把手牢牢抓稳,以免路上摔下去。
路不平,颠簸起伏坐久了感觉屁股生疼。
有些早有准备的弄了个坐垫,会舒服些。
还有段路程才到街上,解闷问着去干嘛。杨桃原本无人在意是透明,结果突然被点名。
打趣问;“小桃,这是上街干嘛呢?”说着就探头过来往箩筐里看,结果有层粗布。
鸡蛋这种易碎品都是放自个脚边,随时注意情况,即便中途碎掉几个也不会弄得都是。
杨桃不动声色的把箩筐挪开,慢慢解释道:“家里鸡蛋太多了,我去卖掉些。你们要是有想要土鸡蛋的也可以来找我啊,家里有孕妇小孩或者做月子这些,吃这个可营养了。”
“谁家里没个鸡蛋啊,能卖多少钱?”大嫂听着这话乐道,突然严肃就像揪住对方小辫子,晦气躲避,“你这是搞投机把巧啊?”
“婶子这是哪里的话,现在街上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了,要不然咱这去街上买啥啊。”
原本听着投机把巧其他人还是不想关联,听着现在改革开放政策变化,也就放松下来。
“也是,都忘了。”那婶子才反应过来。
实在是搞怕了,这才过去几年风向变了。
这话题结束半响没人开口,耳边只有呼啸而过的风声。太阳晒着热的直冒汗,风速不大但也算解了炎热,这还没到夏季就热了起来。
到了街上后杨桃率先下车,然后把车费钱以及箩筐里的茶叶蛋卤蛋递给些杨叔公尝鲜。
鸡蛋也是道荤菜,稀罕物,谁也不嫌多。
杨叔公有些尴尬的笑着接过,上次事后虽然表面上和往常一样,但是心里有芥蒂不合。
现在杨桃的主动求合也算是破冰,是他心胸狭隘了。谁也不想闹得不好,乡里乡亲的。
杨桃来到菜市场时已经没摊位了,她另辟蹊径去工厂和学校附近摆摊,工人与学生两大消费群体,还有家属院里假扮成亲戚来串门。
原以为会是小众地点,结果即便再怎么小众也依旧有人知晓,摆摊的人还挺多的。
她先去的家属院,生鸡蛋磕磕碰碰容易碎。茶叶蛋卤蛋这些没啥影响,只要保温桶里的料汁没撒出来就能卖,掀开锅盖十里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