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忙碌的娟娟(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要不试试网上贷款?”她在电商平台的“助农贷”页面填了资料。没想到,因为村里的信用记录好,贷款很快就批下来了。

有了资金,娟娟立刻行动。她挨家挨户收栗子,和乡亲们一起挑拣、清洗、烘干。她还请来技术员,改良了包装,确保栗子在运输中不会变坏。

第一批货发出去后,她一直盯着物流信息,生怕出问题。直到第一个好评弹出来:“栗子新鲜,很甜!”她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订单越来越多,甚至有外省的大超市也找上门来。娟娟忙得团团转,但她没有忘记初衷。

她给村里的老人办了体检,给孩子们买了书。光棍村的秋天,因为她,变得格外热闹。

晚上,她坐在院子里,看着手机上跳出的新订单,心里踏实又温暖。她知道,这条路才刚刚开始,但她已经有了方向。

数年过去,娟娟的网店成了皇冠店,她也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她用贷款把板栗做成了品牌,从“光棍村”卖到了全国,她的日子变了。

账户里有了“大把大把的钞票”。

出门有商务舱和闪光灯。

家里却多了争吵,母亲抱怨她太忙,青梅竹马的阿诚也离她越来越远。

流量和利益的诱惑扑面而来:

投资人建议她“先把销量做上去”,可以“适当”用些品质一般的栗子。

公关公司劝她多上综艺,少干农活。

同行的恶意竞争也让她身心俱疲。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自己曾经写下的初心:“把山里的好东西卖出去,让村里人过上好日子。”这让她猛然惊醒。

她开始反思,并做出了改变:

回归品质:她把“爆款”款型下架,重新启用最严格的标准。

拥抱社区:她把利润的一部分拿出来,成立了“村社基金”,修建道路,改善水利。

直面舆论:面对差评,她没有删帖,而是公开道歉,承诺赔偿,并直播了从采摘到发货的全过程,赢得了信任。

她拒绝了把工厂搬到城市的建议,坚持留在村里,还建起了标准化的厂房。她把“光棍村”改名为“望栗村”,寓意“看得见的希望”。

最终,她明白了,真正的财富不是银行卡里的数字,而是:

村民们因为她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母亲重新露出的笑容。

以及阿诚那句简单的“我在”。

而她,依然是那个在秋天里,看着栗子从绿转褐的山里姑娘。

娟娟坐在昏暗的出租屋里,手里攥着那张二十万的彩礼清单,仿佛还能听到河水的呜咽。

那年春天,她和敏敏筹备婚礼。彩礼的事谈崩了:敏敏家拿不出二十万,而娟娟的母亲寸步不让。

“这是规矩。”母亲说。

“我们是在结婚,不是在做交易。”敏敏红着眼眶。

争吵像刀子,把两人的感情割得鲜血淋漓。最后一次争执后,敏敏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