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第3页)
这次分享,杜濛只想快点结束。打从这周项目正式开始后,杜濛忙的连盛水都要跑着去,再加上重感冒,仿佛每天都有块大石头压在她的肺上。
今天就只打算挑最重点的说。
“大家好,这次启动会我主要是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项目的几个交付物和时间节点。”
何晨和董东东掏出了笔记本,想学习一下。
“这个蒙杜矿预计是土建和配套的基础工程同时开始建设,主要的基础工程是指矿挖出来后的外送系统。就是这周开始动工,整个基建预计六个月完成。”
PPT换上了这个非洲国家的地图。可以看到模拟的一条蜿蜒的输送带从矿山连接到港口。
“签给我们的合同时间上是从上周起的一年,主要是要求我们监测我们之前提出的社区扶持计划的落实情况。”杜濛清了一下嗓子。
“六个月后,也就是明年的1月份基建完工,我们还会继续监测六个月试运行的状况。”杜濛讲完项目的基本信息,短暂的顿了一下。
“你们这个社区扶持计划一共要执行几年?”董东东问。
杜濛抬起头,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李仁也进来了。
“三年。”
“那你们只监测一年,后面两年怎么办?”董东东眯了眯眼睛,一如既往的尖锐。
“我们现在执行也是通过一个下包商,由他们代替我们去到现场指挥管理,等一年后我们撤了,业主会跟他们继续签之后两年的执行合同。”
董东东没有继续往下问,可她觉得这依然是个风险,万一张燕不跟这个下包商签了呢?
最后的验收报告结果不如意,算不算杜濛他们的责任?
哪怕没有法律责任,杜濛的声誉肯定受影响。
但是董东东不想在会议上驳杜濛和李仁的面子,尤其是杜濛。
董东东比杜濛大两岁,这不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她有时候看着杜濛这么不要命的加班会心疼,觉得她还不明白这只是一个工作,不至于如此。
如果这项目最后失败了,她面对杜濛会不忍。
杜濛接着说:“这个社区扶持计划有几个侧重点,首先是这个项目会雇佣大量当地的劳动力。”
何晨听罢皱了下眉。
我们国家去别的国家做基建项目,向来是带自己的工人去。中国人有中国人做事情的习惯、速度和效率,别的国家的人需要很长的适应期。
何晨正在经手一个越南的项目,杜濛听说也用了不小比例的当地工人,但是出活的速度远远落后计划进度。项目的投资方成天给何晨施压,何晨眼见比去年瘦了一圈。
杜濛看了一眼何晨,缓慢的眨了下眼睛,“还有就是被开采地区的社区扶持计划。”
就杜濛他们这个专业领域里做社区扶持计划的,说白了都是喊喊口号的事。
给当地家庭发两套浇地的水桶,或者耕地的锄头,再不行就是联合着当地社区举办几场职业宣讲会。
不痛不痒。
但是投资人乐意:没花多少钱,也没什么风险,还能写进年报里。
“你直接说用工计划和社区生计计划吧,这两个都你准备的。”李仁突然出了一声。
这要是外人会觉得李仁有些不耐烦,可是杜濛知道,再往下说细节,听众很快就会没有注意力了。
杜濛把PPT换到了一页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