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第1页)
余晖散去十之七八,暮色笼在县衙老旧的屋檐上,衬得那几片破了的灰瓦尤其醒目。
伍英识和陶融刚到门前,一位年轻的文书官迎上来:“伍县丞,陶县尉,你们回来了!”
这文书官名叫林福,此时神色有几分雀跃。
伍英识看他:“怎么了?”
林福难掩喜色,上前道:“您那份《东水镇养寡恤孤呈文》,县事大人已经签批了!”
伍英识微愣:“真的?”
“真的,邓主簿说,大人阅了一遍,很是赞赏,还说呈文中所述如果在东水镇施行顺利,可推广至全县!”
“……”
这份事关本县年老且贫无产业者的养扶政策呈文,从年初至今历经三位县事之手——一个比一个会推搪——伍英识还以为注定石沉大海了。
“他……县事大人真这么说?”他实在将信将疑,又问第二遍。
林福好笑道:“真的,真的,大人现已下了指示,让卑职等人明日就去东水镇!”
——应万初一个下午批阅的可不止这一份文书,从邓主簿逐渐轻快、愈发恭敬的脸色上来看,处理掉这些堆积如山的文书,应该很有助于他这位新县事站稳脚跟。
直到外出查案的部下们陆续回来。
季遵道跑了一圈,又没吃饱饭,回来前忍不住去街边摊子上吃了两扇饼,丁掌也跑遍了县里的大小打铁铺子,两人一无所获地回来,被告知伍英识和陶融正在后堂向县事大人回禀案情,请他们即刻过去。
季遵道腹中正饱胀,丁掌也是双腿酸疼,待去到后堂,便一人要了杯茶水,缩在后头自顾自地喝。
应万初见人到齐,起身说道:“诸位辛苦了。伍县丞,陶县尉,再次走访双雁巷,二位有什么收获?”
陶融道:“大多数人只知道昨晚附近走了水,听到了更夫的梆子声,救火时的吵嚷声,有一对夫妇救完火之后和宋绮娘一起离开,路上还说了话,但随后分开,他们没有听到惨叫、挣扎,什么都没有。”
应万初:“宋绮娘的亲友呢?”
陶融道:“宋绮娘和离之后没回娘家,双雁巷的李家有两个女儿,李夫人请了她在家里教女儿们针线,并把宅子西北角上的一处小院子租给她独住,事发后李家人非常伤心,据她们说,除了杨武,宋绮娘和所有人的关系都很好,她很少出门,大多数时候都在家里做针线,偶尔拿出去卖,常来往的绣庄店主说她人和善、手艺好,双方买卖一直很顺利——总之,大家都想不出有谁会下此毒手。”
应万初:“打铁铺子那边怎么说?”
丁掌道:“每家都说那个尺寸的锤子太秀气,不是实用的东西,他们没做过。”
应万初道:“既然杨武的嫌疑已经排除,也就是说,眼下我们没有仇家疑凶,没有杀人动机,没有物证,也没有人证。”
众人一时无声。
应万初目光如炬、沉吟片刻:“更夫老刘仍然是唯一的目击者,再找他谈一谈看看他能不能想起来其他的事情,双雁巷里宋绮娘认识的、不认识的,接触过的、近来打过照面的所有……”
“嗝!”
一声突兀的打嗝声响起,打断了他的话。
众人愕然望去,只见季遵道一脸茫然,也不知五脏六腑如何胡乱运作,嘴一张,紧接着又打了一个巨长、巨响的嗝:“呃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