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第5页)
泰山太守应劭因曹操父亲曹嵩遭到陶谦杀死,害怕被追究,弃官向北潜逃到邺城投奔袁绍。当时年仅二十二岁,以仕官年龄来说过于年轻的的薛悌,由兖州从事改任泰山太守。在任时认识东郡功曹陈矫,对他的才干十分欣赏,二人结为亲友。
一日向陈矫说笑:「你以一名郡吏的身份结交我这位二千石,正如邻国的君主纡尊降贵与下臣同游,也是可以的啊!」同在任上时任命高堂隆为督邮。有次郡督军与薛悌争论,期间直接喊他的名字,更对他大加叱责,高堂隆当时在场,按剑喝骂督军,指责「以部属的身分直呼上司的名讳」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在情在理都要接受制裁。这时大惊失色的督军才知大事不妙,当下他立刻阻止避免不幸发生。
在场的将领对于命令中完全没有提及何时出城、何时撤退、出城人数、攻向何处、如何接应等具体措施,加上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对指示的内容有所疑惑。张辽大声表示:「魏公远征张鲁,如果等待救兵到达,敌人必定已将我们攻破。所以指示我们趁敌人还未集结完毕前予以迎头抗击,挫敌军锐气,安定军心,这样才有拒守的可能。」平日与他不睦的乐进等将领都不发言。见此场面气愤的张辽说:「胜负的关键,在此一战。诸位如果还有疑问,我将独自出战,以决胜负。」
因为兖州之战中的李干之死、李整血战等往事,张辽、李典两人素有仇怨,为了防止二人因仇怨而导致不利,曹操才会在密教让乐进守城接应,以免发生张辽在外,李典在内却互相仇视的情况。
次日天色破晓之际,被甲持戟的张辽率先直捣敌阵撕裂防线。斩杀数十名江东士卒与两名将领后,一边冲杀还大声呼喊着自己的名号,率军冲入江东军中军营垒,随后率军继续猛攻的张辽,冲击到江东的主帅旗之下。见状大惊不只是孙权,还有他身边因为突发战况惊慌失措、不知所措的将士,为了避开杀的兴起、气势无匹的张辽,江东众人逃到一座较高的山上,用长戟团团围住保护孙权。
见敌方主帅退避的张辽,大声叱喝、挑衅,企图引对方来战。虽然遭到攻击、情况危急,冷静的孙权没有轻举妄动,随后发现攻击的魏军士兵非常少,下令聚拢军队把这些士兵重重包围。魏军开始突围时,仅有数十人突出重围。阵中仍然有陷入包围无法脱困的将士,大喊呼喊求救:「难道将军舍弃我们了吗!」听到部下呼救的张辽,即使危急也不能舍弃众人,转身杀入重围,在江东军阵中左冲右突,终于打开包围圈救出众人。见到这个情况的江东军队望风披靡,没有人胆敢上前抵挡他的去路。
这仗从早晨战至日中,江东本挟锐气而来,却在此遭到击溃。张辽率部回合肥休整守备,经此众人对于防守合肥信心渐增,不再人心惶惶,向来不合的李典、乐进等合肥诸将们都对他表示叹服。
另一边的江东军就不是这么回事,遭到张辽率兵冲杀后丧失斗志。连续十余日围攻合肥,对比士气高昂的魏军,士气低落的江东军始终无法得手,不得已孙权只好下令退兵。让士兵们先行上路撤退,孙权和部下将领们则在逍遥津北岸等待,这时从远处看到这情况的张辽,赶紧率领步、骑兵前往突袭,希望能够一战成功。
激战之中众人奋力抵挡,陈武酣战战死、凌统率亲卫队拼死厮杀,甘宁故意引弓射敌,厉声问战鼓为何不响,壮气毅然,勇冠一时。目睹这一切的孙权,增加对他的敬意。在众人英勇抵抗之下,终于让魏军进攻的速度减慢。凌统率领亲兵扶孙权冲出包围后,又杀进去与张辽奋战,身边的战士都力战而死,自己也受创颇多,料想已无危险才退回。与甘宁会合蹴马趋津的孙权,逃到逍遥津,这时河面的桥大半遭毁,长达丈余没有木板桥面,情急之下脚挟所骑骏马腹腾越而过,还好逍遥津南面有将军贺齐率三千人接应,才得以从张辽的攻击中脱身。一战下来,凌统所部的三百亲兵无一生还,仅自己得以身免。逃生后在逍遥津渡口,为战死的部下痛哭流涕。
对于陈武之死,深为哀痛的孙权亲自参加他的葬礼,率领群臣哭吊,下令命他的爱妾为他殉葬,赐予免除为政府纳税服役的人户二百家,作为子孙的食邑。张辽在此次战役中,前后共发起两次进攻,都大胜江东。虽然孙权本人在这两次突袭中,分别以『走登高冢』、『蹴马趋津』的方式逃离危险,军队遭受重创却是不争的事实。
孙权向来是善于纳谏的领导人,这次有吕蒙、甘宁、凌统、蒋钦、陈武、宋谦、徐盛、潘璋、贺齐等许多将领一起出征。在遭遇张辽的两次突袭之前,将领们没有预料到任何在战败之前的建议,说明张辽捕捉到转瞬即逝的机会,是江东诸将们没有观察到的,不可不说真的是智勇双全。此战过后,如果江东小孩啼哭不止,父母只要吓唬:「张辽来了,张辽来了!」孩童就不再哭泣。
九月,阎圃建议张鲁前去投靠的巴、夷两个少数部族首领朴杜濩、朴胡、任约,率全体部众归附朝廷。划分巴郡,朴胡任巴东太守,杜濩任巴西太守,任约为巴郡太守,三人封爵列侯。
十一月,确定没有生命危险、带着全家前往谒见的张鲁,让曹操当下任命为镇南将军,以客礼相待,再封阆中侯,食邑一万户;不仅如此,封他的五个儿子,以及张鲁功曹阎圃等人为列侯,可说是相当优厚的待遇。
马超南下益州投靠刘备之时,程银、侯选与部下庞德没有追随他前往而留在汉中,都随张鲁归降。除了恢复程银、侯选的官爵,曹操素来听说庞德骁勇善战,拜他为立义将军,封为关门亭侯,食邑三百户。
过了几日后曹操因后方有事准备撤回邺城,临行前任命夏侯渊担任都护将军,率领徐晃等人镇守汉中,再命张合进犯巴西,进兵至宕渠县,寇犯百姓。最后任命丞相长史杜袭为驸马都尉,掌管汉中的事务。在曹操决定防守汉中人选时,众人认为韩浩的智略足以防守边疆,可以留下镇守统率诸军。曹操不舍得说:「我怎么可以没有护军。」于是韩浩也在回去邺城的队伍中。
当张鲁出逃南郑、投奔巴中时,黄权曾对还在成都的刘备说:「如果失去汉中,则三巴将很难挽救,这等于割去了蜀的四肢。」任命他担任护军,率领兵将去迎接张鲁;还没到达前得知他已归降曹操,黄权于是改变目标,转而攻击刚刚任命的三郡太守杜濩、朴胡、任约,大获全胜。
不久前才承受失去陈武伤痛的孙权,这时又接到噩耗:孙家三代老臣**寇将军程普病逝,让江东又陷入哀伤,派人前往江夏致祭的孙权,按照他的愿望葬在桂林岗,加上在赤壁战后不久在任上病逝的偏将军黄盖,三代老臣只剩下朱治、韩当等人了。
十二月,对峙五十多天后,张飞率领精兵万余人主动进攻宕渠县,屯兵于此的张合率兵迎击,张飞将他引到瓦口关,这里山道狭窄,让魏军前后军不得相救援,遭到张飞大败,为了逃命只得放弃战马攀山而逃的张合,率领生还的部下十余人逃到南郑,巴西郡获得安定。想要出兵助阵的刘备也从江州回到成都。
回邺城路上的曹操,怕汉中不稳,分出原属于韩遂、马超的士卒五千余人,让平难将军殷署等人统领,关中护军由扶风太守赵俨接任后,殷署负责送一千二百士卒前往汉中加强防务,不过这些将要被派往汉中的士兵显得很不情愿,军心思动。
送协防汉中的部队到斜谷口后返回的赵俨,还没到达军营,接到殷署的部队发生叛乱的消息。这时跟随赵俨的步、骑兵仅一百五十人,都是叛军的亲戚同党,听说叛乱以后都很惊慌,穿戴好铠甲,手执兵器,惶惶不安,以为会受到牵连。
为了安抚他们,从容为他们分析成败得失的赵俨,恳切加以抚慰勉励,感受到诚意的士兵们,慷慨地说:「不论生死,我们都会跟随护军,不敢有二心!」他们前往各营,分别召唤、鉴别结党叛乱者,分散在田野中达八百余人。赵俨下令:「只对那些谋划叛乱的首领进行惩治,其余的一概不追究。郡县将所逮捕的人全部释放。」这道命令一下,叛兵相继回来投降。
赵俨秘密上报:「应该将这批人送到大营,请用旧部队来镇守关中。」得到报告的曹操派将军刘柱率两千人前往,约定等抵达后再发遣关中兵。不久事情泄露。各营非常惊恐,这时用劝导已经无法使众人安定。
赵俨又宣布:「我将在你们当中挑选温和老实的一千人留下,镇守关中,其余的全都派往东方。」随后召见主管官员,命令呈上各营士兵名册,立刻进行择别。留下来的人情绪稳定,与赵俨同心,那些该走的人也不敢轻举妄动。
一天之内赵俨将该调走的人全部发遣上路,将所留下一千人分布到汉中各地防守。刘柱所率部队从东方赶到后,再次威胁劝导的赵俨,将留下的一千人也一并遣送,跟在先前发遣的部队后面,一同前往东方。这样总共安全送到东方二万余人,顺利消弭叛乱。
邺城中丞相掾属刘桢,有诗文送到在孟津留守的曹丕手上,他为此写了篇《孟津》:
羽爵浮象樽,珍膳盈豆区。清歌发妙曲,乐正奏笙竽。
曜灵忽西迈,炎烛继望舒。翊日浮黄河,长驱旋邺都。」
想对他说的是即将回家的愉悦心情:
「立春这一节气开启了新年第一个美好的时光,在高高的楼台上举行宴会,令人感到欢乐。
坐在高高的楼台上,向上可以碰触到祥瑞的云彩;向下可以俯视四通八达的孟津。
羽觞和象樽里飘浮着酒的香气,豆和区中盛满了美味佳肴。
清歌发妙曲,乐正奏笙竽,乐人在宴会上演奏笙竽,伴随着美妙的乐曲,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白日西斜,暮色降临。
明天就要渡过黄河,**,就要凯旋邺都了。」
受命管理汉中事务的驸马都尉杜袭,用怀柔政策进行开导,汉中的百姓自愿迁徙到雒阳、邺城两地,达八万余人之多,除充实其他地方的农耕户口外,也减轻万一汉中遭夺造成的损失,毕竟有地没有人开垦、耕种,也无法增加粮食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