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二十章

前些日子王维的过世,让杜甫回忆起到灵武投奔肃宗的惨状,蒙受皇恩才有正八品的左拾遗谏官职务,没多久自己为了布衣之交的好友房管丢了官职。原因是房管因门客董兰庭纳贿,加上先前两次出战不利,让肃宗下定决心罢相,自己在此挺身而出谏止,于是就被指为房管一党,和严武一样被逐出朝廷。想到这边,杜甫就想起东汉末年也有个硬颈的谏臣崔琰,唐玄宗的宰相张九龄也曾在诗中赞扬《和姚令公哭李尚书乂》:

「贵贱虽殊等,平生窃下风。云泥势已绝,山海纳还通。

忽叹登龙者,翻将吊鹤同。琴诗犹可托,剑履独成空。

畴昔尝论礼,兴言每匪躬。人思崔琰议,朝掩祭遵公。

作善神何酷,依仁命不融。天文虚北斗,人事罢南宫。

上宰既伤旧,下流弥感衷。无恩报国士,徒欲问玄穹。」

难道世间的谏臣的下场都是相似的吗?杜甫不禁想到唐太宗时期的魏征。。。。。。

元月,为了一次解决问题人物高干,决定亲自率军前往并州征讨的曹操,对于留守也颇费心思。以往留守不用考虑定然是荀彧,现在邺城,总不能把荀彧调来,朝廷跟献帝就无人看管了。想来想去,该是磨练儿子的时候了,派人去把曹丕叫来,吩咐自己出兵的时候,好好留守邺城。为了怕万一,再派个性耿直、大公无私的别驾兼从事崔琰辅佐曹丕。这次出征特意带曹仁、乐进、李典这些跟从自己很久的得力战将,外加对于河北相当熟悉的前黑山贼领袖、现平北将军张燕,代表势在必得,由乐进担任先锋先行出发。出发前作《表称乐进于禁张辽》:

「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各宜显宠。」

不知是父亲在身边的压力太大,还是曹丕的本性,曹操前脚才刚离开,马上安排外出打猎,改换服装、车辆,兴趣全在追逐猎物上,俨然就是当时最流行的富家公子行径,只是这位公子是当今天下最有权势的曹操之子。

眼看曹丕整天打猎、嬉戏,完全把曹操离开时候交代的事情忘的一乾二净,受命辅佐的崔琰实在是忍耐不住、看不下去,于是趁曹丕打猎回来,兴致正高的时候,写了篇奏文送了上去:

「曾听说周文王不敢以打猎为乐,《尚书》记载此事以为后人借鉴;鲁隐公外出观鱼,《春秋》因其非礼而讥刺之。这是周公、孔子的格言,两部经典所阐明的大义。夏桀无道,成为商朝的一面镜子,《诗经》说『殷鉴不远』;王者的疾日不该举乐,《礼记》记载此事作为忌戒。这又是比较切近的得失成败的事例,不可以不深思明察啊。袁氏家族富强,子嗣放纵游玩作乐,极为奢侈,正义之举天下不闻,明哲君子,顷刻间便欲离去,勇武壮士,不肯为其尽爪牙之用。这就决定袁氏虽然拥有百万民众,地跨整个河北,却没有立足之地。现今国家衰败,恩惠的施予尚不普遍,男女百姓企望、想念德政。您父亲亲自参与戎马征讨,上上下下,操劳辛苦,世子您应当遵循正道,谨慎地使行为端正,思虑治国的最高战略,对内有所鉴戒,对外发扬高远的节操,深加思索你太子的责任,宝贵你的身份。您却失了身份地穿着管理山泽园囿者的卑贱的服装,急急地四处奔驰,身临险地,志向只限于猎获野鸡兔子这类小小的娱乐,忘了国家社稷才是最重要的,这实在使有识者痛心啊。希望世子您烧毁猎具,舍弃行旅戎服,以满足众人的愿望,不让老臣获罪于天。」

不知是真的把崔琰的劝谏看进去,还是怕他跟父亲状告,到时自己的世子位置就危险了,毕竟父亲最重视的不是一母同胞的四兄弟,而是聪慧又仁爱的幼弟曹冲。隔天慎重的答复:「从前奉悉您谆谆的教诲,要我烧猎具、弃戎服。如今猎具都已焚毁,戎服也已脱去了。以后再有类似的错误,还望您再次给我教诲。」从这天起到曹操回邺城为止,再也没有打过一天猎。

从邺城西奔将近四百里后,先锋乐进虽然已经抵达,对于壶关却是束手无策。大军来到太行山东南边上,面对北有百谷山、南边双龙山,两山夹峙,中间空断,山形似壶,以壶口为关,因而得名壶关的地形,心想高干这小子真与袁谭、袁尚不同,选了个这么地形险要的,攻打起来棘手多了。到了壶关外,才真的感受到麻烦有多大,地势东高西低、加上南北有山,想冲锋也无法,一般围城会用的断水手段也没用,真的愁煞曹操。为了激励士气与恐吓壶关守城的高干军,豪气的说:「城陷之后,尽坑敌军!」

就在这里他又写下《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阪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身处壶关,又是寒冷的冬天,主帅曹操想的是:

「北征登上太行山,山高岭峻多艰难!羊肠坂路真崎岖,一路颠簸车轮断。

风吹树木声萧萧,北风呼啸发悲号。熊罴当路面对我蹲坐,虎豹夹道发威狂嚎叫。

溪谷荒凉人烟少,大雪纷纷漫天飘。抬头远望长声叹息,长途跋涉思绪如潮。

我动了心多么愁闷,真想东归返回故乡。水深桥断难前进,大军徘徊半路上。

行军迷路失方向,傍晚还没有住宿的地方。走啊走啊日久远,人疲马乏又渴又饥。

担着行囊边走边砍柴,凿冰煮粥充饥肠。想起那篇《东山》诗,深深触动我的哀伤。」

这样僵持一个多月,陷入苦恼的曹操,能用的攻城方式都用了,壶关依然是无动于衷。一天,眼看围城之初夸下的豪语快要成为笑话,族弟议郎督骑曹仁来找曹操:「围城攻郭,必须向敌军宣示活门,这是为了替其开辟生路。如今您向敌军宣告城陷必死,敌人势将坚心死守。而且此城坚固粮多,要攻则士卒疲伤,要守则迁延日久;这样驻军于坚城之下,强攻死守之兵不是良计。」听了曹操立即下令撤除一面包围,加强其他方向的包围攻势。

没有多久,城内士气大衰,即使高干拼命说服、甚至把曹操说的:「城陷之后,尽坑敌军!」拿出来恐吓都没有用,从副将以下都决定要投降,迫不得已只好提前出逃,以免被自己人绑起来献给曹军。

三月壶关投降。从守关副将口中得知高干已经逃跑往匈奴地界的曹操,下令通告河北四州与兖、豫,如有见到不需生擒,当场斩杀,避免脱逃。安排接收壶关事宜后,带着大军回邺城去了。

逃离的高干亲自去向匈奴求救,为了说动匈奴左贤王出兵,故意谎称说曹军不日就会兵发匈奴,依然遭到拒绝,怎么拒绝的呢?左贤王就说:「我与曹操往日并无恩怨,哪会侵占我的土地?你是想让我跟曹操结怨对吧!看在死去袁绍面子上,这次我就不跟你计较!」说完就命人将他干赶出大帐外,更不准在匈奴土地上逗留。

环顾身边只剩几名骑兵卫士,众人商议后想要南逃到荆州去投奔刘表,最大的问题摆在眼前,从匈奴领地最近的距离除了要跨过河北,还有兖、豫二州,全部都在曹操的掌握之中,如果这般打扮,只要进入幽州就肯定被擒,不禁烦恼起来。

随从建议舍弃身上的甲冑等容易被认出来的衣物,马匹舍弃健壮的战马,全部换成一般平民的妆束,尽量挑人烟没有那么多的路线南向。现在河北应该都有悬赏令,为了避免频繁进城镇被认出,先和匈奴购得足够的粮食再上路,这些建议获得首肯后,各人分头进行。

一行人顺利潜行渡过黄河,通过河北地界,打算利用丹江顺流东下前往襄阳,这时所携带的粮食也快吃完了,决定前往丹江南岸的上洛县去采买。此城四面环山,丹水沿四面环山河床通过。河床的中间部分一边连南山,一边临河,河对面又是一座小山。因此地形成的一塬,古称上洛塬。城就建在塬上,所以上洛城是一长条形状的城。正门朝西,三面邻水,河水满时似城飘在水面。当地人称其为『水城』。其水由于治所、城;以及此地是『上洛塬』所在,此段的河水俗称洛水。城在江河的南岸、紧连南山商山,丹江成了天然的护城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