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第1页)
第四十六章
虽然比起在成都,夔州的物质生活条件比较好,毕竟是个小城市,就别说跟长安洛阳比;最令他困扰的是,因为他患消渴症,常常需要喝水,但是这里没有水井,加上吃饭的时候总是有沙子,让他困扰不已。加上前些日子三弟杜观从长安来见自己,更加深思念故乡情怀,于是和弟弟相约在江陵相会。和家人准备行囊的时候,写下《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覆,志决身歼军务劳。」
「诸葛亮大名垂宇宙且万古流芳,他清高的品性真令人无比敬仰。
三分天下是他苦心筹划的结果,他犹如展翅高翔在云霄的鸾凤。
才华超绝与伊尹吕尚难分高下,指挥千军万马非曹参萧何能比。
汉朝的气运已经衰落难以恢复,他意志坚决终因军务繁忙殉职。」
诸葛丞相因为公务繁忙、心力交瘁过世,自己却因老病无法报效朝廷,差别何止云泥之别,令自己不禁感叹。妻子杨氏这时唤他来整理书籍,于是赶紧过去。。。。。。
二月,针对去年叛乱的五溪蛮,吴大帝派出太常潘浚与去年底召回的交州刺史吕岱合作。
潘浚,字承明。武陵郡汉寿县人。为人聪察,对问有机理。二十一岁师事受刘表指令授学的大儒宋忠,还受到王粲赏识,因此在荆州名声大噪。三十岁之前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江夏从事。潘浚审查沙羡县长贪污腐败的情事,确认没有谬误后下令处死,全郡为之震惊恐惧。转任湘乡县令后,治理期间颇有好评。
建安十四年,刘备领荆州牧时,任命他担任治中从事。两年后入益州之前,将他留下协助管理荆州事务,但是与留守大将关羽相处不和。
建安二十四年,江东派军袭杀关羽并占领荆州,全境将领官员选择归附,他以有病在身避不见人。听闻此事的孙权亲自登门拜访,他涕泪交横伏床不起,孙权以观丁父、彭仲爽等俘虏出身的楚地先贤为例安慰他,让人以手巾帮他擦脸,下地拜谢后才将荆州军事部署详细告之,随后被拜为辅军中郎将,有领兵之权。孙权口中这两人是何来历?
楚康王时观起被车裂,儿子观从逃居蔡国,帮助楚平王夺取政权,博得信任后被任为卜尹。观丁父日后承继观从的事业。不仅参与国事,又通晓宗教礼仪,楚昭王如果有不明了的天地之事,都要向他请教。
楚昭王有次问他:「《周书》上所说的重和黎使天地无法相通,是怎么回事?如果不是这样,人民就能升天吗?」
回答说:「不是您所说的这个意思。古时候民和神不混杂。人民之中精神专注不二又能恭敬中正的人,才智能够使得天地上下各得其宜,圣明能光芒远射,目光明亮能洞察一切,听觉灵敏能通达四方,如此神明就能降临到他身上,男的叫做觋,女的叫做巫。由这些人制定神所处的祭位和尊卑先后,规定祭祀用的牲畜、祭器和服饰,先圣的后代中有功德的,能懂得山川的名位、祖庙的神主、宗庙的事务、昭穆的次序、庄敬的认真、礼节的得当、威仪的规则、容貌的修饰、忠信诚实、祭服洁凈,能恭敬神明的人担任太祝。有名的家族的后代中,能懂得四季的生长、祭祀用的牲畜、玉帛的种类、采服的礼仪、祭器的多少、尊卑的先后、祭祀的位置、设坛的所处、上上下下的神灵、姓氏的出处,能遵循旧法的人担任宗伯。这样就有掌管天、地、民、神、物的官员,这就是五官,各自主管职事,不相杂乱。百姓就能讲忠信,神灵有明德,民和神的事不相混同,恭敬而不轻慢,所以神灵降福,榖物生长,百姓把食物献祭给神,祸乱灾害不来,财用也不匮乏。」
接着说:「等到少皞氏衰落,九黎族扰乱德政,民和神相混杂,不能分辨名实。人人都举行祭祀,家家都自以为巫史,没有相约诚信。百姓虽然忙于祭祀,却得不到福。祭祀缺乏法度,民和神处于同等地位。百姓因此轻慢盟誓,缺乏敬畏之心。神对人的一套习以为常,不求祭祀洁凈。榖物不受神灵降福,没有食物来献祭。祸乱灾害频频到来,不能尽情发挥人的生机。颛顼承受了这些,于是命令南正重主管天来会合神,命令火正黎主管地来会合民,以恢复原来的秩序,不再互相侵犯轻慢,这就是所说的断绝地上的民和天上的神相通。
后来三苗继承了九黎的凶德,尧重新培育重、黎的后代,不忘记他们先人的事业,让他们再度主管天地。一直到夏朝、商朝,依旧由重氏和黎氏世代主管天地,分辨民与神的祭位和尊卑先后。在周朝,程伯休父是他们的后代,在周宣王时,失去了掌管天地的官位,变成了司马氏。休父的后代神化他们的祖先,以此向百姓显威,说:『重能把天向上举,黎能把地向下抑。』逢到周幽王时的乱世,没有谁能阻挡。否则天地形成以后不再变化,怎么能相接近呢?」
彭仲爽,春秋时申国人。申国遭到楚国灭亡后进入楚国,官至百官之首的令尹职位,成为楚国贵族之一。日后帮助楚文王伐申,灭亡之后楚文王曾想为之复兴,成为与楚结盟的国家。他从分封制的历史教训与申的地理位置考虑,建议不要如此做,不如将申地设为楚国之县。接着灭掉息国后同样设县,楚国县制就是这时候开始的。
骠骑将军步骘屯驻于沤口时,向上请求向招募诸郡增加兵力。吴王以此询问意见,他说:「豪将在民间耗乱为害,加上步骘有名有势,应该是身边的人谄媚谗言所致不可同意。」听从他建议的吴王拒绝步骘的请求。
至于为什么要让这样一个文官负责这个任务?其实他对五溪蛮早有经验。江东方面取得荆州后,武陵从事樊胄企图煽动五溪蛮夷献城给刘备,得知消息的孙权赶紧找他询问意见,认为派五千人前往就足够,听后不解问为何如此有把握,他回说:「樊胄在卖弄唇舌上颇有心得,实际上没有什么辩论之才,先前曾为州中人士准备宴会,直到中午都还没有东西吃,十几个人就自行离开了,如同只看到侏儒的一部份,就可以得知全貌一样。」听完大笑的孙权派遣他统领五千人前往,果然如所言斩杀樊胄后平定叛乱。
去年奉命出海寻找夷州的卫温、诸葛直遭遇困难。起初组成了一支三十余艘船舰的队伍,带着足够的食物和淡水,率兵士一万,浩浩****的扬帆出海,开始寻找夷洲的航程。
经过数月的日夜航行后终于到达夷洲。没想到人马才刚上岸,早已得知他们到来的岛上高山族居民,击鼓聚集,拿着长矛、弓箭、棍棒等冲杀过来。见状不好的卫温和诸葛直赶紧命令士兵迎击,高山族虽然勇敢厮杀,奈何兵器落后,使用的长矛是用兽角制造,以青石为箭头,这样的武器面对配备铁甲、铁盔的吴国士兵,无异于螳臂挡车,自然抵挡不住攻势、纷纷后退。
见到高山族人撤退后,卫温赶紧鸣金让士兵不要追赶,赶紧先就地扎起营寨,解决当下屯驻问题,更与诸葛直两人在帐中商议如何消除双方误解,与当地人建立友好关系,才能完成吴王交付任务。
正当两人为此苦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士兵入账报告说有高山族代表求见。两人赶紧出帐前往迎接。两方交谈后才知道高山族人误为他们是海上强盗,才会奋力抵抗。按照当地习俗,战败方要派人前往向对方道歉,赠送礼物作为和解。听到此言的两人马上向他们说明来意,派代表前往回礼。
高山族分成许多部落,部落成员被叫做『弥鳞』,日常的劳作以性别、年龄、强壮程度分工,男子负责上山狩猎、下海捕鱼、保卫部落、守护财产的工作;妇女、儿童在部落的管辖范围内采集树种、野果、植物根茎,帮部落成员准备饭食,烤肉,平日大家一起吃饭,平均分配食物。部落中地位最高的是酋长,即使如此氏族内完全平等,酋长的住处与众人相同都是石房,在房子周围围上一圈木栅栏,酋长房中唯一不同就是摆着许多人头骨。按照当地习俗,室内陈列的人头骨越多,表示杀死的敌人越多,主人的本领也越大,更受到敬重。部落中没有法律,向来按习惯来处理问题,一旦有事就召开部落会议商议解决。
在高山族人的帮助之下,东吴军队开始在夷洲屯住,卫温等人教导有关耕种生产技术和铁器铸造等技术,渐渐相处融洽。但是水土不服的原因,许多吴军士兵陆续生病,虽然有当地人帮忙医治,奈何与东吴的医术相差过多,加上出发前带来的药物也快用完,以至于死去的人越来越多,卫温两人商量后决定返回吴国,高山族人中有的愿意跟从前往吴国,和夷洲人洒泪作别后,带着数千吴国士兵和高山族人扬帆返回。
不料回到东吴后,见到只有几千高山族人,又折损众多东吴士兵,勃然大怒的吴王以『违诏无功』,意即违背诏令、劳财伤民、无功而返等罪名,将两人投入监狱后下令诛杀。
去年让李严、改名李平率领江州两万部队来协助汉中防务后,终于有更多底气可以发动再次对曹魏作战,让李平统管汉中防务并督运粮草后,下令出兵包围在屯驻祁山、由贾嗣、魏平所率领的魏军,并以木牛流马运输粮草,供应前线。
什么是木牛、流马?
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秋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
流马尺寸之数,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径中二寸。前脚孔分墨二寸,去前轴孔四寸五分,广一寸。前杠孔去前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长二寸,广一寸。后轴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分,大小与前同。后脚孔分墨去后轴孔三寸五分,大小与前同。后杠孔去后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后载克去后杠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杠长一尺八寸,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后杠与等。版方囊二枚,厚八分,长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广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斗。从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后同。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长一寸五分,广七分,八孔同。前后四脚,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长四寸,径面四寸三分。孔径中三脚杠,长二尺一寸,广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
由此可见木牛腹部是方的,有四只脚,能搭载很多物资占用空间却小。人走六尺相当于木牛走四步。每天能行走二十余里。流马则是肋部长度有三尺五寸,有二寸两分后,形制如同真马一般。
为什么要制作这两种器械呢?诸葛亮心知蜀汉如果想要取得伐魏的胜利,保证粮食的供应就成为重中之重,褒斜道的崎岖险阻,增加运输上困难,考虑到这些问题的他,一方面采取分兵屯田的办法,减少从成都方面运粮的需求,另一方面『推已意做木牛流马』,以此来解决军粮运输问题,藉以保证前方粮食的供给,可见他对于蜀汉的弱点与强项是了解非常透彻的。
出兵前又使出一手,诱降曹魏境内的鲜卑领袖轲比能。为什么他这么有把握呢?就要从与曹魏恩怨开始。
轲比能出身鲜卑支部,因为他作战勇敢,执法公平,不贪财物,被鲜卑民众推举为大人。统率下的部众,战守有法,战斗力相当强大,自从曹操北征后就进贡表示效忠。
九年前的黄初三年,率领部落三千多骑兵,驱赶牛马七万多口与中原通商,同意一千多家魏国人居住在上谷。与东部鲜卑首领素利及步度根三部陷入斗争时,素利向乌丸校尉求救,担心互相兼并、造成更大的危害的田豫,认为应该救助善良、惩治凶恶,更可藉此向各部族显示威信。他单独率领精锐士兵,深入到鲜卑控制的地区。面临众多鲜卑军在魏军前后进行抄掠,企图截断退兵之路的情况,决定率军挺进,在距鲜卑军十余里时下令扎下营寨,派人收集并焚烧牛马粪后,从另外一条路撤走。
见到烟火不断以为曹魏军队还在的轲比能率军离去,直到数十里远之后,才发觉田豫早已撤走。当下赶紧率军追击至马城,将曹魏军队重重包围,面对严苛情况的田豫下令严密防守,令司马树立旗帜、奏起鼓乐,让他率步骑兵从南门杀出,每当鲜卑的注意力转移,就转往哪边攻击。田豫这边则命人擂鼓呼叫,趁机率领精锐骑兵从北门杀出,遭受两面冲击的鲜卑军措手不及,阵脚大乱之下,大多丢弃弓、马逃走。见此良机曹魏兵马追击二十余里,一路上满是鲜卑军的尸体。
步度根这边也不断与轲比能相互进攻,导致势力日益衰弱,不得已只得率领部下万余人退守太原与雁门郡一带。步度根派人前往西鲜卑,以伯父身分对泄归泥说:「你父亲被轲比能所杀,你不想法替父报仇,反而归顺仇人。他今天虽待你不薄,其实那是在想日后杀死你的计谋。还不如回归我方,我和你是骨肉至亲,怎能和仇人相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