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第2页)
二月,治中从事黄权劝谏:「吴人强悍善战,我们的水军顺长江而下,虽然前进容易,撤退却是因难。请陛下派我率军为前锋,向敌人发动攻击,陛下在后方坐镇。」汉帝满心亲手报仇的想法,哪肯安坐后方,想当然没有采纳意见,但是为了奖励忠心,任命他担任镇北将军,统领长江以北的各路蜀军。
汉帝自己则亲率将士,沿长江南岸翻山越岭向吴前进,驻军在夷道县的猇亭。知道蜀汉军队到来的吴国将领,请求出兵迎击,遭到陆逊拒绝:「刘备率军沿长江东下锐气正盛,而且凭据高山,坚守险要,很难向他们发起猛烈攻势。即使成功也没办法将他们全数击败,如果攻击不利,将会损伤我军主力,这绝不是小小的失误可以向吴王解释。我们目前唯有褒奖和激励将士,多方采纳和实施破敌的策略,观察形势变化。如果这一带是平原旷野,我们还要额外担心有互相追逐的困扰;如今他们沿着山岭布署军队,不仅兵力无法全力展开,反而困在山林树木乱石之中,相信会渐渐精疲力竭,我们要有足够耐心,等待他们自行败坏的时机加以攻击。」听完后东吴将领仍然无法理解,依然认为他惧怕蜀汉大军,抱持强烈不满情绪。
这时蜀军已经深入吴国境内二三百里,开始遭遇吴军据险抵御,先前顺江东进的顺利态势开始停顿。由于吴军扼守要地、坚不出战的战略,不得已的蜀军在巫峡、建平至夷陵这一段将近七百里的长江岸边设立了几十个营寨。为了引诱陆逊等东吴将领出战,汉帝派出前部督张南率部分兵力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
张南,字文进。从刘备入蜀就开始跟随,算是蜀汉军中资历较浅的将领,这次出征带上也看出刘备想要磨练这些新人的想法。
相反地遭到攻击的来头可就不小。孙桓,字叔武,吴郡富春人。今年二十五岁的他,是孙河的第三个儿子。长相仪表堂堂,器怀聪朗,读书博学强记,常被孙权称赞为『宗室颜渊』,是孙家少有的读书人,受到重用担任为武卫都尉。
三年前的建安二十四年,参与由吕蒙指挥的袭击荆州行动,他随军队在华容道击败关羽,大获全胜,擒获荆州部众将近五千人以及大量的器械和牛马等,战果辉煌。
听闻夷道遭到围攻的消息,因为守将孙桓是吴王的侄儿,理所当然的吴军诸将纷纷要求出兵救援,深知孙桓向来得到士众拥戴的陆逊,加上夷道城坚粮足,判断他能够坚守,坚决拒绝分兵援助夷道,避免分散和过早地消耗兵力。
鄯善、龟兹、于阗王等西域诸国遣使向魏进贡。自从汉安帝以后,与西域来往联络就断绝,直到今天才重新恢复交流。文帝下令设置戊己校尉,掌管西域屯兵事宜。即使是最近的鄯善,都在长安西北将近六千一百里远,就不用说更远的、龟兹、于阗,千里迢迢当然要好好招待人家的使者,并下《抚劳西域奉献诏》:
「西戎即叙,氐、羌来王,《诗》、《书》美之。顷者西域外夷,并款塞内附,其遣使者抚劳之。」
鄯善国是西域诸国之一,国都扜泥城。东通敦煌,西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东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扼丝绸之路的要冲。盛产马、驴、驼等。汉昭帝元凤四年以前称楼兰,之后改国名为鄯善。
楼兰最早出现在匈奴冒顿单于给汉文帝刘恒的信,位在西域丝绸之路上最东边的小国,当时臣属匈奴,后来归属汉朝西域都护府,汉朝与匈奴为了争夺西域控制权都想要控制这地方,在两大势力之间『不两属,无以自安』。傅介子在昭帝元凤四年杀楼兰王改国名为鄯善,汉朝回应请求,派兵在境内的伊循城内屯田。
至于龟兹,建初三年,班超率疏勒、康居、于阗、居弥兵一万人攻破姑墨石城,斩首七百级。班超想要以此平定诸国,上疏请兵,章帝得知后明了这事情可以成功,建初五年,发兵千人支援班超。
建初七年,疏勒王忠与龟兹密谋,遣使诈降班超。班超知道他的阴谋而假意答应。疏勒王大喜,率领轻装骑兵来见,不过汉朝方面已经布下伏兵等他,酒宴上歌舞升平后,突然下令后伏兵一拥而上将他绑起来,击破所带来的兵众,杀七百余人,西域南道宣告畅通。
建初九年时,龟兹、姑墨、温宿降伏汉朝;班超废龟兹王尤利多,扶立白霸继任龟兹王。
于阗最早由尉迟氏建立于阗国,是西域南道中国势最强的国家之一。后来于阗王放前杀扜弥王兴,自立其子为扜弥王。敦煌太守徐由派遣疏勒王臣盘发兵两万人击破,立扜弥王兴的宗人成国为王。安国继位于阗王时再次攻扜弥,杀其王,死者甚众。汉朝戊己校尉与西域长史各自发兵辅立扜弥世子定兴为王,这时扜弥国只剩下千人左右,从此一蹶不振,最后难逃被于阗并吞的命运。之后兼并皮山、渠勒、戎卢等地,成为『从精绝西北至疏勒十三国皆服从』的强国。
三月初一,下令封皇子曹叡为平原王,诸弟曹彰以下等十一人皆进爵为王,以郡作为领地,并非汉朝以来的王。十日,立与仇昭仪所生皇子的曹霖为河东王。
文帝下令东巡,先从洛阳东行六百多里到襄邑,之后南行将近两百里到达苦县,为了避免百姓将老子视为神明膜拜,下《敕豫州禁吏民往老子亭祷祝》:
「告豫州刺史。老聃贤人,未宜先孔子,不知鲁郡为孔子立庙成未?汉桓帝不师圣法,正以嬖臣而事老子,欲以求福,良足笑也。此祠之兴由桓帝。武皇帝以老子贤人,不毁其屋,朕亦以此亭当路,行来者辄往瞻视,而楼屋倾颓,倘能压人,故令修整。昨过视之,殊整顿,恐小人谓此为神,妄往祷祝,违犯常禁。宜宣告吏民,咸使知闻。」
四月十四日,还在东巡途中的文帝下令立鄄城侯曹植为鄄城王,相较于其他兄弟,仅为县王,食邑减少至两千五百户,为原领地食邑的四分之一。已经不再意气风发的曹植,面对霸横的大哥赶紧上《封鄄城王谢表》:
「臣愚驽垢秽,才质疵下,过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而狂悖发露,始干天宪,自分放弃,抱罪终身,茍贪视息,无复晞幸。不悟圣恩爵以非望,枯木生叶,白骨更肉,非臣罪戾所当宜蒙。俯仰惭惶,五内战悸,奉诏之日悲喜参至,虽因拜章陈答圣恩,下情未展。」
对于弟弟的态度很满意的文帝,于是再给多一点恩惠,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乡公,当然赶紧又作《封二子为乡公谢恩章》:
「诏书封臣息男苗为高阳乡公,志为穆乡公。臣伏自惟,文无升堂庙胜之功,武无摧锋接刃之效,天时运幸,得生贵门,遇以亲戚,少荷光宠,窃位列侯,荣曜当世。顾影惭形,流汗反侧。洪恩罔极,云雨增加,既荣本干,枝叶并蒙。苗志小竖,既顽且稚。猥荷列爵,并佩金紫。施崇一门,惠及父子。」这篇可说是把自己贬的一无是处,只因自己是曹魏宗室,得到大哥的庇荫才有今天,把文帝捧的飘飘然,让他很是满意。
今日诸侯王已经不复汉朝时的规制,只有封国的空名没有实力,王国内只有百余名老兵作为警卫而已,与洛阳隔绝千里外,不允许诸侯王擅自前往京城朝见皇帝,还在各诸侯王国内派浅防辅和监国等官员,任务是监视诸侯王的行动,让他们虽有王侯的名义,实际上与平民百姓没有什么两样,即使自愿想为平民百姓也不行。
就当曹植心想暂时没事的时候,东郡太守王机、防辅吏仓辑联名诬告他,就这样没来由的获罪,遭到谴送许昌,解释两人上诉之罪,为了辩解写下《当墙欲高行》:
「龙欲升天须浮云,人之仕进待中人。众口可以铄金,谗言三至,慈母不亲。
愦愦俗间,不辨伪真。愿欲披心自说陈,君门以九重,道远河无津。」
他的意思是:
「龙要飞天双脚得踏云,人要当官得有人指引。众人动嘴能把金熔化,坏话说三遍慈母疑心。挑拨离间昏乱又庸俗,足以使人不辨假和真。我想敞心扉表表真意,可惜呀,君门九重相隔太遥远,且横一条河渡口难寻。」意思就是我是遭受诬陷的,但是我的心意却难以上达天听。文帝看了也觉得这次的确是遭到诽谤,就让他回去封国。
既然文帝的法令严峻急切,诸侯王有过错和恶行的报告天天都能够接到。唯有北海王曹痛勤奋好学,行为谨慎,未曾有过失。负责监视的文学和防辅商量:「我们奉命观察北海王的举止行为,他有过失,我们要上报朝廷;有善行,我们也应该向朝廷汇报。」二人联名上表陈述曹衮的优点。他知道后非常惊恐,责备他们:「重视道德修养,约束自己,这是做人的本分,各位却将这些上报朝廷,这是给我增加负担。如果有善行,不怕朝廷不知道,诸位急迫上报,是在给我帮倒忙。」
二十九日,回到许昌的文帝,对于当下社会舆论松散到随意毁谤他人的风气,甚至于自己都遭受无端波及,忍无可忍之下颁布《禁诽谤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