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第3页)
元朔二年,匈奴再次大举入侵上谷、渔阳,攻破辽西并杀死太守,更打败渔阳守将韩安国,大肆劫掠百姓达两千多人。得知匈奴再次入侵的武帝,派出李息从代郡出击,卫青率大军进攻匈奴盘踞的河南地,他使用『迂回侧击』的战术,西绕到匈奴军的后方,迅速攻占高阙,成功切断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两人与单于间的联系。
随后他率精骑南下进攻陇县,包围白羊王、楼烦王的部众。一战活捉数千人,夺取牲畜数百万,成功控制河套地区。知道此地水草肥美,形势险要的武帝,对于匈奴来说更是关键之地,下令修筑朔方城,设朔方郡、五原郡,从内地迁徙十万人前往定居,就是要强化前线防御能力。又下令修复秦朝蒙恬所筑的边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不仅使匈奴骑兵无法对长安造成威胁,更建立反击匈奴的基地。此次汉军大胜,立有大功的卫青封为长平侯,食邑达三千八百户。
霍去病,河东平阳人,名将卫青的外甥。善于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泥于兵书古法,率兵勇猛果断,对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得心应手。
西汉元朔六年,汉武帝任命十七岁的霍去病为骠姚校尉,两次随舅舅卫青在漠南与匈奴交手,率领轻勇骑八百,奔袭数千里后前后斩杀敌人二千多人,其中有相国、当户的官员,不仅斩杀单于祖父辈,还俘虏单于叔父罗姑比,功冠全军,受封冠军侯与食邑一千六百户。
元狩四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这对甥舅,各自率骑兵五万前往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歼灭匈奴主力军。霍去病率军北进奔袭两千多里后,对战匈奴左贤王部,歼灭七万余人,俘虏屯头王、韩王等三人与将军以下等八十余人。胜利之后没有休息,率军乘胜前往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又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直逼瀚海。
此战过后匈奴在漠南的势力遭到毁灭性打击,连单于都逃到漠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与舅舅卫青对匈奴的进攻性战争,彻底翻转汉朝长久对匈奴的弱势,保障北方漠南地区安全,也是汉朝攻击匈奴最远的一次。
知道儿子想法的曹操,把打击乌桓的责任交给视两人为目标的曹彰,也算是满足他的希望。任命曹彰担任北中郎将,行使骁骑将军的职责。出征前告诫:「在家的时候,我们是父子;接受任务后,就变成了君臣,一举一动都要按朝廷法令行事,务必小心!」
张飞撤退后,面对阳平关的夏侯渊三人,刘备显得有些应付不过来,就把眼光放到了白水北岸、距离阳平关西南约两百五十里远的马鸣阁。此地原名粗石栈,地形极为险要,为了通过就在沟边及沟中的巨石上凿进穴孔,架上木梁后上『布受板木』,铺好木板,人马车辆就可通行。即使是年青力壮的小伙子,从这木桥上通过也要双腿发软、吓得一身颤,至于那些送信的、骑快马通过的,都难免会跌下。就在架好的木板桥两边装上护板加上顶盖,成为遮风避雨的桥栈阁道。由于马匹经过此处经常会惊怖嘶鸣,修好桥栈后命名为『马鸣阁』。
此地是魏军往外补给、来往的要道,刘备派遣陈式为首的十多名将领带着各营部队去截断这条路,刘备想的到,魏军自然也早就考虑到,夏侯渊早就派出徐晃确保此地无虞。两军接战强者胜,益州军遭到击溃后,无法投降自投山谷而死者众多。陈式失败逃回后,刘备又想进兵张合防守的广石,同样无功而返。听闻徐晃战果的曹操非常高兴,下令赐给指挥军队的符节《假徐晃节令》:「此阁道,汉中之险要咽喉也。刘备欲断绝外内,以取汉中。将军一举克夺贼计,善之善者也。」意思就是「这一条阁道是汉中的咽喉险要之地,刘备想断绝内外联系,夺取汉中。将军这一举粉碎刘备的计划,真是妙计中的妙计啊!」可见此时曹操的心情有多么激动。
面对阳平关屡攻不下的刘备,心急如燎发信到成都给诸葛亮,让他调集益州军队前来支持。诸葛亮转而询问从事杨洪此事该如何处理,他说:「汉中是益州的咽喉,存亡的关键,如失去汉中,就没有蜀了,这是家门前的祸患,对发兵有什么疑问!」
杨洪,字季休,犍为武阳人。刘璋担任益州牧时,辗转于益州数郡中任职。在刘备夺取益州以后,犍为太守李严任命他担任功曹。想要搬迁犍为郡治所时,虽然极力劝谏却未被采纳,于是辞去功曹职务,请求退居。为了补偿李严打算推荐到州府任蜀郡从事。
之所以故意这样问他,是因为他是益州本地人,想知道他对于刘备乃至于荆州入蜀后,心理上是否还是排斥?抑或是已经能够接纳?听闻他这样回答的诸葛亮,放下入蜀以来心中的大石。
此时的蜀郡太守法正,早已跟随刘备到汉中远征,诸葛亮先上表请求由杨洪代理法正的蜀郡太守位置,然后亲自率领后援部队前往汉中支持。
有感于去年疫病造成大量百姓死亡,连朝廷公卿、世族文人也不例外的情况,魏公下达《赡给灾民令》:
「去冬天降疫疠,民有雕伤,军兴于外,恳田损少,吾甚忧之。其令吏民男女:女年七十已上,无夫子若年十二已下无父母兄弟,及目无所见,手不能作,足不能行,而无妻子父兄产业者,廪食终身。幼者至十二止,贫穷不能自赡者,随口给贷。老耄须待养者,年九十已上,覆不事,家一人。」
意思就是忧虑于去年冬天造成许多百姓死亡、粮食也欠收的疫病潮,下令给养女性七十岁以上、十二岁以下没有父兄、家人的百姓,九十岁以上没有家人者也在给养之列。从令中也可得知,曹操治下的魏国,虽然严格却并不如袁术那般置人民于不顾,还是有统治者体贴人民的一面。
自从曹彰领兵进入涿郡境内后,进抵易水北岸时遭到乌桓埋伏下骑兵偷袭令众人混乱,面对乌丸数千骑兵杀到,兵马此时还没有集结完成,唯有步兵一千人、战马几百匹能够出战的情况。危急之时,公孙瓒灭亡后投降曹军的鄢陵侯相田豫,根据地形提出建议:用战车围绕成圆形战阵,弓弩手拉满弓守在里面。
当下立即同意,随即乌桓溃败逃散后,曹彰亲自领军追击搏战,箭发应声而倒前后连成一串。他的铠甲也中了数箭,即使如此也鼓起气势,率军乘胜追击,直至桑干河,距离代郡仅有二百多里。
军中长史和众将提出意见:部队远道而来,人马疲累,加上魏公有命不许越过代郡、深入敌境。曹彰就表示:「率军出征都是为了取胜,为什么要有限制呢?敌人还没跑远,追上去就能击溃他们。服从命令放跑敌人,决不是良将。」说完翻身上马并大声下令:「落后者斩!」只花了一天一夜就追上了敌人,不仅大获全胜还斩首俘虏几千人。
战后以超过魏国律令几倍犒赏将士的曹彰,没有人对他有所怨言。此战中鲜卑族的首领轲比能率领几万人马在远处观望双方强弱,见到曹彰奋力冲杀、所向披靡的身形,派出使者请求臣服,使北方边境得以平定。
在争夺太子失败后,得知丁仪陷入郁郁寡欢的曹植,写下《赠丁仪》鼓励好友:
「初秋凉气发,庭树微销落。凝霜依玉除,清风飘飞阁。
朝云不归山,霖雨成川泽。黍稷委畴陇,农夫安所获。
在贵多忘贱,为恩谁能博?狐白足御冬,焉念无衣客。
思慕延陵子,宝剑非所惜。子其宁尔心,亲交义不薄」
诗中曹植不仅想要鼓励好友,更显露出自己诚挚的友情:
「入秋以来凉风习习,庭中枯叶飘零。
朝霜凝结玉阶,清风飘过带有飞檐的楼阁。
朝云没有回归山林,终于致使连日暴雨泛滥。
农作物都抛弃在田野,农夫哪里会有什么收获?
人们常常身处富贵容易忘却贫贱,又有谁能广博地施恩于他人呢?
狐白裘是足以御寒的,哪里会想到没有衣服穿的人怎样度过严冬?
我倾慕延陵季子的为人,宝剑不是自己所珍惜的。
你一定要安心地等待着,亲近的朋友待你是不会浅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