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第3页)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感叹:「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在一旁的曹植便问这首诗叫什么,面对文采丝毫不逊于自己的儿子,曹操回答:「《蒿里行》」。蒿里是当地人们送葬所唱的挽歌,听完受到感动的曹植,跟着父亲也做了一首《泰山梁父行》: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曹植想说的是:「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妻子和儿子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由穿梭毫无顾忌。」
带儿子来此的目的已经达成,何夔的问题也一次解决,该是回邺城的时候了,下令乐进、李典拔营。此时泰山郡内,一位老人终于完成他毕生的心血。刘洪老爷子审定干象历,这是在初成之后,又经过十多年的研究、检验、充实而成的历法杰作。
好像是不让曹操安心似的,徐州东海又出乱子,不意外的依然是那个在自己眼中不识时务的昌豨。回到邺城路上,下令对付叛军很有心得的于禁前往征讨。到了东海城下后,于禁下令急攻,由于昌豨长久据守于此,不说城池,附近的营地也是防守有法,几乎很难找到可乘之机,经过数日仍然无法攻克昌豨的据点。
知道于禁陷入苦战的曹操,派族兄弟行督军校尉夏侯渊领兵前往徐州助战。夏侯渊和于禁商量后,利用声东击西等办法,总算顺利的攻下十余个据点。昌豨自从投降曹军以来,与于禁建立深厚的交情,派人传达愿意向于禁投降,捆绑自己到曹军大营。
诸将都以为昌豨这下已经投降了,可以不用继续攻打,押回邺城让曹操处置就行。于禁却说:「你们难道不知道曹公的命令吗!大军包围后才投降的人,不能赦免他的罪。遵行和执行法令,是事奉君上的气节。昌豨虽然是我的旧朋友,我岂可以因此而失节!」流着泪和好友昌豨作生死之别,一边流泪一边下令斩杀。
当时曹操还没有回邺城,听到这个消息说:「昌豨不向我投降,选择投降于禁,而有今日,难道这不是命运吗!」此事过后更加倚重。昌豨的乱事平定后,上表朝廷为于禁、乐进、张辽三人表功,于禁因此拜为虎威将军。东海乱事另一位功臣也没忘记,夏侯渊回军后拜为典军校尉。当时曹军中因为他用兵快速,常常令敌方出奇不意,有『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可行五百里,六日可赴千里』这样的赞扬流传于行伍间。
《抑兼并令》颁布已经六年,表面看来是没人可以违法,实际上呢?问题出现在长社县。曹操的堂弟曹洪在董卓之乱的时候,遭到袭击的曹操战马不幸死亡。危急时刻,曹洪把自己的战马让出。战乱之中让出战马,无疑是让出自己的生命啊!逃出事后两人抱头而泣,曹操发誓定不辜负他。
曹洪既是曹操的亲戚,又有如此资历,自然要把家业做大做强。面对曹操的《抑兼并令》,当然不会也不敢公开抗命,只是让手下豪奴在长社县私自招揽流民,隐匿土地不缴税款。
当地县令杨沛一点都不想给他面子,亲自跑到他家里把人抓走,不但当街把豪奴的腿打断,还把人放在大街上作为反面教材展览。曹洪个性是厚道人,人说打狗看主人,看到仆人替自己受过,没办法之下就跑到许都找老大哥曹操,希望能把人先放出来。且不说是堂兄弟情份,他心想就凭当年让出战马的情分,也应该给自己几分面子。
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没下令放人就算了,还命人将那个替他背黑锅的仆人拉到大街上,直接一刀斩首。如果事情到此为止也就算了,只有损失了长社县的土地和一个仆人,只是面子上过不太去。结果事情还没完,曹操署命居然派那个『抓人、打人、杀人』的县令杨沛到他的老巢,离邺城北方五十里的邺县当县令,原因是当地法纪松弛,让这样执法强悍的人当县令,可以让许多人胆寒。临行前当着曹洪的面问杨沛:「你想如何治理邺县?」回答:「臣当竭尽心力,依您的法度办事。」听到这里的曹洪就算再笨都明白了,日后得小心行事。果然且不说曹洪,连遭孙策击败来投靠老朋友曹操的刘勋,对杨沛都十分畏惧,警告族中子弟不得犯法,否则不要指望家中营救。
曹操亲征管承后不久,彷佛跟他较劲、证明自己也能领军作战似的,孙权也带了大哥最信任的中护军周瑜、堂兄绥远将军孙瑜与死于甘宁冷箭、继承其父的别部司马凌统等人,前往征讨再次不服的山越民,这次地点又在大哥孙策生前就已经叛乱过的麻屯、保屯两处。
起初进展顺利,孙权在攻破保屯后,觉得剩下麻屯一万人应该不难攻下,与周瑜、孙瑜先回吴郡,用意很明显,就是留给凌统一个立功的机会。他和督官张异等人围城,定好日期进攻。一天和督官陈勤等将领一起饮酒,陈勤是个刚强气粗的人,为了逞督官威风,欺负在座的人,罚酒也不按规矩,凌统看不过他欺负人,当面顶撞,他竟然开口就骂凌操父子两人,凌统当场流泪不答话,众人也就默默退席,不料陈勤酒喝多了还闹脾气,在营间遇见再次遇见,继续辱骂,这时不想再忍耐的凌统,直接抽了腰间佩刀,手起刀落砍伤陈勤,几天后伤重死去。
到了与张异约定一同进攻麻屯的日期,他对部下说:「我不死就没办法向孙将军谢罪。」为了激励士兵,亲自担任先锋,不避矢箭进攻麻屯,他负责攻打的这个方向,没有多久就防御崩溃,张异等人趁这个时候,大败麻保贼。回到吴郡后,凌统自己去军法的官吏处投案。官吏知道后上报,孙权知道情形后,奖励他勇敢奋战的精神,让他将功赎罪了事。
孙权与黄祖持续对峙时候,江夏有一人闷闷不乐,就是去年救了黄祖一命的甘宁。从四川来到荆州,又被留在江夏已经数年,既不被重用,也不放自己离去,徒然在此浪费自己的生命,每每觉得忿忿不平。要说江夏没有能够体会他心情的人,也不尽然,至少在黄祖手下担任江夏都督的苏飞是其中之一。
按理来说,有这样雄猛逸才的甘宁,加上面临江东孙家急切想要为报杀父之仇的心态,屡屡进攻江夏,理应重用才是。问题就又是出在社会风气最重视的出身,锦帆贼出身让黄祖觉得,如果重用他,会让荆州士人笑话,迟迟不愿意重用,
自从甘宁来到江夏后,苏飞就很欣赏他的才能,与他交好。数次在黄祖面前举荐他,甚至以自己职位担保,但是都不肯任用。虽然不肯任用甘宁,却相中他属下的勇猛善战,企图收入江夏军队,派人引诱他手下之人为自己所用,其心实在可议。知道这些情况,环顾自己的遭遇,心中数次想要离开江夏而去,又怕遭到阻拦无法离开,只能独自感叹自己遭遇为何如此不顺。
一日,好友苏飞又来找他,两人都喜欢喝小酒,就命人置办酒席邀他前来。酒过三巡后,苏飞说:「我曾经数次举荐你,奈何黄祖坚持不肯重用。人生有多少岁月可以挥霍?你应该为自己打算,或许可以得到真正赏识你才能的人。」听到这番话,他不禁想了想说:「我虽然有这个想法,当下问题是我无法离开江夏。」苏飞这时候说出计划:「我会向黄祖推荐你担任邾长县令,接下来的事情,你应该能够自己判断处理了吧?」甘宁起身答谢好友:「甚为高兴,感谢你的好意。」隔日苏飞就向黄祖推荐,让甘宁赴邾长县上任。他招募在江夏对黄祖不满的人,与从四川一路跟随自己的,共有数百人一同前往,随后离开顺长江东下前往江东。
许都朝廷,许多朝臣建议天下大乱之后,许多封国已经名存实亡,遭到各势力侵占,像是陈国还遭到袁术攻灭,如今应该取消各封国才是。献帝听了奏议后,深思一会,才说祖宗家法原不可改,今日局势如此就依众议,下诏取消包含刘备担任过的平原相在内的齐、北海、阜陵、下邳、常山、甘陵、济阴、平原八国,唯一例外的是诸葛亮幼年生活的琅琊,让刘熙担任琅琊王,代替初平四年过世的父亲刘容,空悬十三年的琅琊国又有新的封王。
约莫同时,在离吴郡东方约一千九百里的扬州海昏,一位历经孙家两代的勇将永远的闭上眼睛。就是曾经在去平原请来刘备救孔融、神亭大战孙策、又不负信任带领人马回来的太史慈。对于太史慈怎么加入孙家的,孙权自然非常清楚。他的箭术也是一绝,大哥在世时,曾随着讨伐先前也反叛自己的麻保贼,有一贼于屯里城楼上毁骂孙策军,并以手挽着楼棼(城楼上的柱子),太史慈引弓射之,箭矢竟然贯穿手腕,硬生生的钉在楼棼上,当时围城的诸人无不叫好。连人在许都的曹操都听到他的名声,向太史慈寄了一个小箱子,没有书信,却有少量中药材当归,暗指太史慈这样的人才应该向他投诚,可以更大的发挥能力,待在孙策手下,太过屈才的意思,姑且不论用意,能让曹操有这想法的,全孙军也就他一人。
最能令他记忆的,还是自己接任之后的事情。孙策过世后三年,也就是建安八年,屡屡侵犯江东、为人骁勇的刘表从子刘盘,再次引兵来犯,迎战他的依然是老对手太史慈。自从上次在幕浮山吃了亏,刘盘决定不在地势不利于自己的情况,和江东开战。太史慈针对他进兵路线,决定在镇边设下大营,督诸将抵抗入侵的荆州军,自此他不再入侵扬州。建安五年,刘表攻陷张羡死后的荆南四郡后,与中郎将黄忠一起担任攸县守将。
太史慈临终之前,叹息说:「大丈夫生于世上,应当带着三尺长剑,以升于天子阶堂。如今所志未从,奈何却要死啊!」孙权接到太史慈过世的消息,十分惋惜,就让他的儿子太史享,字符覆,接任父亲生前的建昌都尉。
一日甘宁对孙权进言:「今日汉家天下已经日渐衰微,曹操为满足自己的心,终于成了篡汉之贼。南荆之地,山陵地势有利,江川流通,江东的西边的确是这样的形势。我已看透刘表,眼界不够长远,儿子都是无能的人,并非能够承传基业之才。主公应当尽早规划,荆州不能落入曹操手中。当今之计,最优先是取得江夏。黄祖如今年老,老迈衰退严重,钱财粮榖都不够充分,左右因为他年老,常有蒙骗他的事情,诸将出于钱财私利,侵占将士的钱财,吏士心理对这些人只能感到愤怒,却无能为力。江夏的舟船战具,多是废弃也没有修理,耕农懒惰,军队缺少法纪。如果主公现在去攻打,必定能够将他大败。一旦打败黄祖,溯长江西上,西据楚关,趋势扩张,这样就可以逐渐进取刘璋所占有的富庶巴蜀。」甘宁两地都待过,这样的言论从他口中说出,格外有说服力。这个意见也与鲁肃初次见孙权时提出的意见,竟然不谋而合。很赞赏这个意见的孙权,更加坚定用兵的决心。
十月,曹操下《求言令》,要求广开言路,革除只知顺从或阳奉阴违的恶习:
「夫治世御众,建立辅弼,戒在面从,《诗》称『听用我谋,庶无大悔』。斯实君臣恳恳之求也!吾充重任,每惧失中,频年以来,不闻嘉谋,岂吾开延不勤之咎邪?自今以后,诸椽、属、治中、别驾,常以月旦各言其失,吾将览焉。」
意思是:「治理国家、统领军民,所设置的辅佐匡正的官吏,要力戒当面一切顺从。《诗经》说的『听从我的谋划,可望没有大的纸漏』,这实在是君臣之间恳诚相见的要求啊!我自承担重任后,常常怕出偏差,连年以来,没有听到好的意见,难道不是我征求不够的过错吗?从今以后,所属的各部官吏,要常常互相评论,各人提出所见到的过错失误,我将要亲自检查。」
乌桓人趁着天下大乱之时,入侵河北幽州等地,掳掠汉人十余万户往乌桓。为了结好,袁绍曾经把各部落的酋长都封为单于,收平民家的姑娘作为自己的养女,以袁家女儿的名义,嫁给那些受封的单于为妻子,藉此建立友好关系。其中以辽西乌桓酋长蹋顿的势力最为强盛,受到袁绍的厚待,袁熙、袁尚兄弟遭到曹操击败,逃离幽州最先想到就是这里,赶往去辽西乌桓投奔蹋顿。感念过往的恩情,蹋顿多次派兵入塞抢掠,就是想帮助袁家兄弟恢复领地。
袁家遭到击败后,幽州、冀州官吏百姓耳闻兖州的情况,心怀袁绍较为和缓的手段、恐惧曹操的严厉统治,为此奔逃到乌桓有十万多户,袁尚企图凭着这些心怀袁家的兵力及人力,夺回河北。以一户出一名男丁,至少可以凑出十余万兵力,如果面对的是一般割据势力,这样的想法并非不可能,只是对手是曹操,手下的军队都是精锐的常备军力,并非临时征集的农民,不管就战斗能力或是数量,显得艰困而有些不切实际。
其实最初蹋顿并不是首领。初平年间,丘力居单于去世,他的儿子楼班还幼小,不适合接任,从子蹋顿有武勇智略,众部落拥立由他代立为单于。带领右北平、渔阳、上谷三郡的乌丸部落,各部众皆听从他的号令,深受部族的拥戴信服。
如果想要彻底根除袁家,辽西乌桓就是必要的目标,进攻前也遇到攻打邺城时同样的问题:运粮困难,即使从幽州出发,中间如果没有漕运的话,后勤粮秣势必会出状况,开凿河运成了当务之急。选择在哪里开凿就成了最重要的问题,如何在花费最少人力与时间,达成所需的效果,邺城的白沟可是有旧河道可以利用,辽西没有这样的优势。
曹操面前出现一名谋士,就是在加入前就帮了曹操不少忙、之后又立了不少功劳的董昭,了解苦于运粮问题的现况,提出开凿平虏、泉州二渠。平虏渠是自滹沱通泒水。泉州渠是从洵河口通鲍丘河。
当初攻打邺城重新疏通的白沟,下游又称清河,白沟有一支流向东北流至泉州县,清河合淇、漳、洹、滱、易、涞,濡、沽、滹沱等水同入海,形成一个水系。清河合滹沱、沽河处的东面,就是泉州渠的南口。董昭的想法就是在白沟基础上建设,漕运由这里出发,进入泉州渠道,可省车马运粮之苦。认可这项计划的曹操,让他去负责这项工程。
随着曹操弭平管承回到邺城的李典,升迁为捕虏将军,封为都亭侯。当时他的族人部下三千多户,居住在乘氏,自愿请求迁徙封地到魏郡。曹操笑着说:「你想效仿耿纯吗?」李典谢罪说:「我性格懦弱功劳微薄,封赏的爵位太大,确实应该全家族的人都一起效力;另外天下还没有平定,应该迁徙到魏郡之郊,来防御四方变乱,并不是效仿耿纯。」他就迁徙部下族人一万三千多口到邺县。曹操为此赞扬,加封为破虏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