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第1页)
第四十九章
离开潭州到达丰阳的杜甫一家人,因为江水上涨,受困于江面五天。其实距离丰阳县也就四、五十里的水路,不消一天就能抵达,无奈南风大作,无法前进。更惨的是因此没得吃喝,幸好县令知道后写了一封安慰信,更派人送来饮食,才解除杜家燃眉之急。
随后在洞庭湖畔登上岳阳楼,写下《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上楼上眺望宽阔的洞庭湖,想着虽然安史乱事结束、却依然无法平静的北方故乡,自己又老病缠身,只能以一叶孤舟代步,令自己无限感伤:
「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这时又想到之前写的《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诸葛武侯过世的时候,也差不多我这个岁数,但是两人处境却是天差地别: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这时心中大概已有天命将尽的感觉,只是不好对家人明说。
二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积榖、整备之后,认为准备充分的诸葛亮,派人前往东吴约定共同出兵曹魏,获得正面响应后,命前庲降都督张翼为前部都督,领扶风郡太守,亲率大军出斜谷道,
在洛阳的明帝下《减鞭杖之制诏》:
「鞭作官刑,所以纠慢怠也。而顷多以无辜死,其减鞭杖之制,着于令。」很明显就是鉴于过往鞭刑过重,为了减轻刑狱、甚至冤狱而死的情况才下此令。
三月初六,承接后汉衰亡与禅让政权给曹丕的献帝、现山阳公的刘协,躺在**的他在亲人眼中或许是已经迷离状态,自己的神智却很清楚,人生中的片段不断的在脑中浮现:
这些经历,对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董卓入京。自认与收养刘协的董太后同族,在何进被十常侍杀死、袁绍又将他们杀死的混乱局面中,在洛阳城外眼见比刘辩有才能,兴起废少帝立自己为皇帝的念头。回到洛阳的董卓让手下完全控制局势后,先是逼着少帝罢免司空刘弘,让自己取而代之,更以司空的身份召集百官,议改立自己为皇帝。当然听闻此事的百官们大惊失色,慑于董卓**威,谁也不敢跳出来表示反对,深怕下一刻人头落地。次日,少帝刘辩的皇帝生涯结束,才九岁的自己被逼着上台,是为献帝,从此开始命运由人的漫长生涯。
初平元年春,各地的州郡牧守以讨伐董卓的名义起兵。起兵的州郡大都在潼关以东的地区,又称『关东联军』,许多地方豪强都群起响应,带着私兵出发万里赴会,正式拉开后汉末年天下大乱的序幕。关东众人共同推举当时渤海太守袁绍担任盟主,决定由北、东、西三方包围洛阳的战略。受到关东军直接武力威胁的董卓,决定挟持自己从洛阳迁都逃往长安。随行中担任司徒的王允负责主持具体政务,表面上依附董卓,心向汉室的他聚集了一批朝中官员准备随时动手。
次年关东诸侯为了争夺领导权,袁绍、韩馥为首竟然倡议立幽州牧刘虞为帝,此事除了遭到袁术、曹操等人反对,当事人更是极力拒绝的情况下无疾而终。刘虞的儿子刘和在长安朝廷担任侍中,为了想凭借关东军的力量还都洛阳、摆脱董卓的控制,派刘和潜出武关求援。但是关东州郡牧守正热衷互相兼并以壮大自己、扩张地盘,对于西讨董卓没有多大兴致,不得已推翻董卓的计划转而依靠内部的力量来完成。
来年,王允与司隶校尉黄琬、仆射士孙瑞、中郎将吕布共谋刺杀董卓。为董卓亲信、也是义父子关系的吕布,因为一桩小事违背董卓,性格暴烈的董卓倏的将手戟朝他掷去。慌忙躲开后又向董卓俯身请罪才算作罢,二人之间关系出现变化。
四月,自己刚刚从患病中痊愈,在未央殿大会朝见百官。身穿朝服的董卓不仅乘车入朝,从军营到皇宫的道路两侧更是警卫密布,左侧是步兵,右侧是骑兵,由吕布等人前后侍卫,戒备森严的程度与往日祖先出巡阵仗无异。吕布收到王允让士孙瑞书写的诏书,转身让同郡人、骑都尉李肃与勇士秦谊、陈卫等十余人身穿卫士服装,埋伏在北掖门等待。只等董卓进门,李肃举戟刺去,可惜未能一举刺入被袭击经验丰富、常身穿铁甲的董卓身体,只有伤到手臂,跌到车下的董卓回头呼喊吕布,却招来铁矛直穿胸膛而死的下场。
董卓被刺身亡后,长安由录尚书事的王允;奋威将军吕布二人共同主持朝政。刺杀成功后骄傲自满、气量狭小的王允,未能维持关中局势。不足三十日,城外杀来一彪军马,原来是先前遣出的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一战过后王允身亡、吕布败走,长安上下又遭到控制。
两年后三辅地区发生大旱灾,一斛榖物竟然飙至值钱五十万,可见情况有多么危急,城中甚至发生人吃人的事情。自己得知情形后命令侍御史侯汶开太仓以米豆煮粥救济百姓,得知仍然有很多人饿死,责问时以粮食不够借口搪塞。怀疑没有如实用全部粮食赈济灾民、甚至趁机侵占公粮的自己,派人取米、豆各五升亲自熬成粥,煮出两盆,证实是他说谎,下令责打侯汶五十廷杖,长安饥民终于得到救济,饿死情况得到缓解。
兴平二年,李傕杀死樊稠后与郭汜在长安城中互相展开攻击,眼见城中混乱的自己派尚书、侍中去为二人调解,结果不仅没有达到目的,郭汜更为争得形势上的主动权,竟然想劫持自己,下手前消息走漏,李傕抢先派兵将自己、皇后、宫人们劫去,郭汜随后劫走朝廷大臣,两人在城中互相攻击,数个月后死者以万计,让原本繁荣的长安城几乎成为废墟。随后自己在杨奉、董承等人的护卫下成功摆脱控制,向东逃往弘农、进驻安邑,继续辗转东行。
建安元年时兖州刺史曹操迎接自己回到洛阳。北方袁绍和曹操两方正进行公开与私下的斗争,南方的孙策占据江东,荆州大权在刘表手中,益州由接手父亲的刘璋据守,韩遂、马腾这两个义兄弟盘据凉州,公孙度在辽东当土霸王,简单来说就是没人把自己当一回事。曹操把东还的自己当成一面可利用的旗帜,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超然地位。自己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赐给节钺的特权,象征『奉天子以令不臣』就此拉开大幕。不久被曹操强制迁都到许县,改称许都,这些事情对自己的处境一点帮助都没有。
建安五年,不满曹操大权独揽的自己,暗中将衣带诏交给岳父车骑将军董承,让他设法诛杀曹操解救自己。随后与左将军刘备、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共谋,还没行动就事迹败露,除了刘备之外相关人都被曹操诛杀外,连怀有自己血脉的的董贵人也遭到绞杀,震动宫廷。担心自己也会有同样下场的伏皇后,写信给父亲伏完,希望能够效仿董承,铲除曹操,伏完自知无兵无权,根本没有行动可能,只能为女儿祈福别无他法。
建安十九年,十年前伏皇后要求父亲诛杀曹操的事情不知为何曝光,要挟自己废黜,更气人是早已拟好废黜的诏书,只等自己宣布,不从都不行。御史大夫郗虑与尚书令华歆同行,拿着诏书带兵包围皇宫搜捕皇后,即使藏到宫中夹墙中,仍遭华歆拖出。回想她披头散发赤脚走出,向自己哭诉求救的情形,只能无奈对她说:「我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什么时候结束!」回过头来对郗虑说:「郗公!天下有这道理吗?」不久遭到幽禁的皇后死去,自己与她所生的两位皇子也遭到毒酒鸩杀,伏氏一族百余人均遭处死。
次年,曹操威逼自己立他女儿曹节为皇后,欺人太甚就是这种情形吧。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在中原和平已成定局的时候,即使孙权、刘备不断犯边,对于魏国来说根本无关痛痒。魏国上下都知道只差最后一步,各方都推动曹丕采取行动,以期在日后能够成为从龙之臣,从曹丕手中一杯羹。逼自己逼效唐虞旧例,把帝位禅让给魏王的人不绝于途,甚至可以说让自己不胜其扰。
延康元年,受不了曹丕持续逼迫自己禅让帝位,只好告祭祖庙,让张音拿着玺绶诏册,把这个自己早就不想当的皇帝位置禅让给他。曹丕在繁阳亭登上受禅坛,接受玉玺、即帝位后,在许都下诏改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国号为魏,追尊其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顺手封自己为山阳公,允许在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兴建汉宗庙以奉汉祀,算是还不差的待遇。甚至还说句客气话:「天下的好东西,我跟你可以一起享受。」这句话就留给会相信的人吧,自己能够保全性命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