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02(第2页)
建安十九年,听闻攻打成都时好友庞统中流矢身亡后,让关羽留守荆州,自己与张飞、赵云率兵溯长江而上攻克巴东,预计与刘备在成都会师。在江州时打败并生擒巴郡太守严颜。刘璋被迫开城投降后,自己受赏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升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此后刘备出兵征伐,负责镇守成都都是自己,负责筹措兵马与粮秣。
当初协助入蜀的法正统御外军、于内为谋士,担任蜀郡太守时睚眦必报,擅自杀死曾诋毁自己的人。就有人对自己说:「法正太过于跋扈,将军应该告诉主公,压制一下他的势头。」自己只能说:「主公在公安,北面有曹操的大军,向东忌惮孙权的威逼,于内又怕孙夫人生事。自从法辅佐主公之后,犹如有翅膀翱翔在天空,不再受人所困。现在为什么要约束他,让他不能如意呢?」对此事不再追究。
自己用严刑峻法治理蜀地,惹来相当多怨气,其中也有法正,他援引汉高祖进关中后废除秦朝苛法,约法三章的故事,希望自己能宽容治理。自己却反而劝说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形势与秦末不同,之前刘璋昏聩无能,主政蜀地以来没有制定有效的规章,又不修德政,威刑不行,而且当地大族专权自恣,今日实行严刑峻法的目的就是纠正这种情况。
建安二十二年十月,平定关中后曹操挥军南侵汉中。两年后,双方在汉中对峙,刘备派人到成都让自己调兵来支持,出发前询问杨洪意见,他以汉中是益州咽喉,家门之祸、存亡关头,劝谏自己在这种时候应该『男子当战,女子当运』。汉中争夺以已方的胜利结束。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后,实现自己在隆中提出『跨有荆、益』的目标。
汉延康元年曹丕篡汉自立。次年,群臣谣传汉献帝被害,劝汉中王登基为帝,起初遭到刘备拒绝,最后自己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说,才让他同意即帝位,是为蜀昭烈帝。即位后任自己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不久张飞被害,再领司隶校尉一职。
章武元年七月,为夺回荆州的刘备亲率大军伐吴,在次年兵败夷陵,随后的八月,撤退至永安。自己得知消息后叹:「可惜法正故去,否则必能阻止陛下东征之举。」半年后的二月,刘备病重时召自己到永安,将后事托付给自己与李严:「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如果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自己涕泣说:「臣必定竭尽股肱的力量,报效忠贞的节气,直到死为止!」刘备要刘禅视自己为父。四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自己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自己决定。南中地区因刘备逝世而掀起叛乱,考虑到刘备刚过世,不宜立即发兵,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复关系。
建兴三年春天,自己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前往深入不毛之地讨伐南中叛乱,自己采用参军马谡提出以攻心为主的策略,打败高定后,再七擒七纵孟获,直到秋天终于平定乱事,十二月班师成都。
从建兴四年,魏文帝曹丕死后由曹叡继位,认为有机可乘的自己,掀起四次对曹魏的主动战争,不管是将领失误、或是粮运不济等问题,总是功亏一篑,直到今日终于感到自己已经油尽灯枯,再想振作也没有力气了。
躺在**的诸葛亮,唤来文吏让他写下自己所说《自表后主》:
「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末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已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逸隐,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这算是自己公开的遗嘱,但是另有一封密函是之前就写好的《密表举蒋琬》:
「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这就呼应之前李福先前所问,直接点名让蒋琬接任丞相职务。
对于家中事务,有黄氏操持不需自己担心,管教方面自己之前已经交代《戒子》: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忄舀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致醉,无致迷乱。」
病危前也对各将领交代后事,要杨仪和费祎统领各军撤退,由魏延、姜维负责断后。深知魏延脾气的诸葛亮秘密交代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人,万一自己死后的退军调度,如果魏延不从断后命令,就随他去,其他人务必要贯彻命令。最后交待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下葬时只需要挖一个洞,大小足够棺木能够放进去就好,入殓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需其他配葬物,这点与曹操、曹丕极为相似。
二十六日,诸葛亮过世,按照生前指示秘不发丧,杨仪让费祎前往揣摩魏延意图,他表示:「丞相虽然身亡,但还有我呢,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再说,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表示想与费祎共谋,与自己连名告知诸将。大感不妙的费祎假装同意:「我当为君回去劝解杨长史,长史是文吏,甚少管知军事,他必不违命。」一走出魏延营门就快马加鞭离去,等到魏延想起后悔时,早已人影全无。
认为诸葛亮已死的司马懿企图率军追击回撤的蜀军,没想到姜维先前命人雕好诸葛亮模样的木雕,率领大军缓缓回返,见到木雕误以为是诸葛亮装死企图引诱魏军出击的司马懿,赶紧下令撤退以免遭到埋伏,回奔数里远后屡次问左右将领:「吾头尚在否?」众将俱回:「尚在」。不敢再有追赶的意图。
蜀军从容退去直到进入斜谷后,才对外讣告发丧,知道蜀军在斜谷发丧后司马懿自嘲:「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随后到五丈原视察蜀军遗留的营寨设置,大发感叹:「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
撤退不是顺利的,当大军随杨仪徐徐退却时,魏延为之大怒,点起兵马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将先前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说对方谋反,后主于是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等人,到底是谁想造反,二人都担保杨仪,说魏延才是反叛。
魏延占据南谷口率军出击,受杨仪命令在前抵挡的王平朝他的先头部队大骂:「诸葛丞相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安敢如此!?」众人知道错在魏延,当下四散而去。唯有儿子数人与他一同逃亡到汉中。杨仪见状派遣马岱追击,顺利将他斩杀,把头颅带回。杨仪见到他的头颅,大力用脚践踏,大骂:「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下令诛灭魏延三族。据他的手下士兵说开始时,的确想杀杨仪等人,不过是希望让自己代替诸葛亮辅政,才没有向魏投降而是南还攻击场仪,证实没有叛逆之心,只是一切都太晚了。
费祎想起当年出使到吴国的事情:吴王酒醉问他说:「杨仪、魏延是像牧童一样的小人,虽然曾经以鸡鸣狗吠的本事有益于时务,但是既已任用他俩,情势不能轻视。如果一旦诸葛亮不在了,必定发生祸乱,各位胡涂,不知道对此要用心防备,难道这就是所谓谋及子孙吗?」他答道:「杨仪、魏延的不和,是起因于私忿,而没有黥布、韩信的叛逆心意。如今正在扫除强敌,统一华夏,功劳依靠人才来成就,业绩需要人才来扩展,如果舍弃他们而不任用,防备他们造成后患,就如同防备发生风波反倒弃舟楫一样,不是最好的办法。」现在想起孙权对此也是看的很透彻啊!
蜀军返回成都后,后主刘禅下诏《赠诸葛忠武招策》,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
「惟君体资文武,明笃诚,受遗托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朕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今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因在汉中运粮不力、因欺上瞒下犯罪被流放到梓潼郡的李平听说诸葛亮去世,随即发病而死。生前常希望再次起用,考虑到除诸葛亮之外,蜀汉其它的大臣不可能再度启用,才会听到消息后激愤发病。
除了李平之外,也是遭到流放汶山郡的廖立听说诸葛亮去世,双泪长流叹息说:「我们最终要成为异族的奴役呵!」可见对诸葛亮的公正并无怨恨之意。
蜀汉此时不仅只有丞相过世,刘备生前最倚重的大将关羽之子病殁。
关兴,字安国,河东解县人。从小就有好名声,丞相诸葛亮也十分器重。父亲关羽死后,继承寿亭侯爵位,二十岁当上侍中、中监军等职务,不久前病逝,由儿子关统继承爵位。
曹魏方面也过世一名老臣。两年前因病改任太中大夫的刘晔,随后出任大鸿胪。今年再任太中大夫,不久病死,谥景侯。他一生在曹操时代担任过司空仓曹掾,主簿,行军长史兼领军,在曹丕时代但任散骑常侍,侍中等职务,职务不算太高,一直是都是曹家心腹,每每参与重大事情的谋划决策,『而授晔以心腹之任;每有疑事,辄以函问晔,至一夜数十至耳。』始终都是担任重要参谋职务。
另外一名女性的死亡就令人意外,就是刚刚在五丈原与诸葛亮对阵的司马懿长子之妻夏侯徽,她的死亡并不寻常,是遭到丈夫司马师所害。
夏侯徽,字媛容,司马师原配,父亲为曹魏征南大将军夏侯尚,母亲为曹真之妹,算的上是皇亲国戚,与司马师之间,生有五个女儿。不同于一般女性,她很有见识和器度,每当丈夫司马师有什么想法时,都由她从旁策划协助。当司马师的父亲司马懿居于上将重位,儿子们都有雄才大略,不知何时开始开始怀疑丈夫不是曹魏的忠臣,司马师也对出身曹魏家族的她非常顾忌,两夫妻从相敬如宾到形同陌路。随后与李丰等人密谋诛杀司马师,事情败露后,遭到毒杀,享年二十四岁,正是青春年华之际。
东吴方面不久前也折损老臣潘璋,去世后大帝下令他的部队交由吕岱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