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第1页)
第二十四章
这几日天气正好,杜甫就到草堂附近散心,走着走着想起前日思及赤壁,就想起赤壁那把火,大概世人都对丰姿英发的周瑜向往不已吧!也的确是,像是曾经同朝为事、也陷身在长安的王维就写过《同崔傅答贤弟》:
「洛阳才子姑苏客,桂苑殊非故乡陌。
九江枫树几回青,一片扬州五湖白。
扬州时有下江兵,兰陵镇前吹笛声。
夜火人归富春郭,秋风鹤唳石头城。
周郎陆弟为俦侣,对舞前溪歌白纻。
曲几书留小史家,草堂棋赌山阴墅。
衣冠若话外台臣,先数夫君席上珍。
更闻台阁求三语,遥想风流第一人。」
他可是对周瑜的风流倜傥情有独钟,甚至说是风流第一人。还有年少出名的李端也写了《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李端在观赏歌妓弹曲时,还能联想到博取周郎的青睐,真是不简单: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如果自己也能像周瑜那般年少时就能施展才能,或许就不必在此隐居了吧?
二月,当曹操带着曹冲尸体进入曹丕驻守的后防基地、位在许都南方不远的曲蠡,悲伤不已的父亲痛哭失声,身为长子当然要劝慰不要伤心过度,曹操竟然说:「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这些人的大幸!」忽地曹丕脸色红了,站在一旁的司马懿突然懂了:世子有意于丞相身后之位,现在最大敌手曹冲亡故,该是他的机会了,这也让他知道日后该怎么与曹丕相处。
回到许都的曹操,悲痛惋惜小儿子曹冲的死亡。不久前司空掾邴原的女儿也年幼早亡,想请求邴原同意,让他女儿与小儿子合葬。邴原拒绝:「为夭亡的儿女婚嫁,不符合古礼。我所以能为您效劳,您所以委任我担任职务,都是我能严守古代圣贤的经典而不违背。如果听从您的命令,我就成平庸之人,这样还有什么意思呢?」曹操这才打消念头。
邴原为何在许都而不在邺城?从曹操担任司空开始,每当征伐,会让邴原与张范与曹丕一同留守后方。总对儿子说:「有什么事情要多向邴原与张范这两个人讨教。」因为父亲交代,曹丕对这两个人都是行子孙礼,丝毫不敢有世子的架子。
曹操又追念田畴的功劳,后悔以前允许他辞让封爵:「这是成全一个人的志愿,破坏国家的法治制度。」用先前要封的爵位来封赏《爵封田畴令》。
「蓨令田畴,志节高尚,遭值州里戎夏交乱,引身深山,研精味道,百姓从之,以成都邑。袁贼之盛,命召不屈。慷慨守志,以侥真主。及孤奉诏征定河北,遂服幽都,将定胡寇,特加礼命。畴即受署,陈建攻胡蹊路所由,率齐山民,一时向化,开塞导道,供承使役,路近而便,令虏不意。斩蹋顿于白狼,遂长驱于柳城,畴有力焉。及军入塞,将图其功,表封亭侯,食邑五百,而畴恳恻,前后辞赏。出入三载,历年未赐,此为成一人之高,甚违王典,失之多矣。宜从表封,无久留吾过。」
田畴上书表达自己的诚意,誓死不肯接受。不接受的曹操想要强行让他前来拜封,甚至屡次施加压力,田畴始终不肯。有关部门弹劾田畴说:「田畴自命清高,违背圣人大道,只顾建立自己的名节,应该免除官职,加以处分。」
曹操就下《决议田畴让官教》:
「昔夷、齐弃爵而讥武王,可谓愚暗,孔子犹以为求仁得仁。畴之所守,虽不合道,但欲清高耳。使天下悉如畴志,即墨翟「兼爱」、「尚同」之事,而老聃使民结绳之道也。外议虽善,为覆令司隶以决之。」
命令世子曹丕与大臣们共同商议这事,曹丕认为:「田畴的行动,与从前楚国的令尹子文辞让俸禄,申包胥逃避赏赐的情况相同,不应该勉强他,反而应该褒扬他的节操。」尚书令荀彧、司隶校尉钟繇同样认为可以允许田畴辞让。不想放弃的曹操,又想封他为亭侯,由于田畴一向与夏侯惇来往密切,就让他去说服。
不敢违抗曹操的命令的夏侯惇前往劝说,知道来意后,田畴闭口不再说话。临走时夏侯惇想再次说服他接受封侯,田畴无奈说:「我是一个辜负故主恩义,逃避危险的人。蒙受大恩得以活命,已是大幸了,怎么能靠出卖卢龙塞而换取封爵呢?即使是朝廷对我特别优待,难道我心中不惭愧吗?将军是一向了解我的,还这样勉强我接受,如果迫不得已,我情愿一死,在您的面前自刎。」话还没有说完泪流满面。夏侯惇回去后如实汇报,听完叹息的曹操知道是不能让使他屈服,只好任命为议郎作为了结。
三月,回到家乡谯县的曹操在东边甘家湾建造轻舟,治理水军,如同之前在邺城挖玄武池训练水军,想向天下宣示卷土重来的企图,心中有还赤壁这一仗的念头。不过对于阵亡将士也不能不有所表示,继而下《存恤吏士家室令》:
「自顷以来,军数征行,或遇疲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意思就是对于阵亡将士,不管是死于疫病、或是征战死亡,都要加以抚恤。
父亲忙的要命,自然也不可能让儿子闲在一旁。命令曹丕在谯县周围挖一条环城八十里可以安置兵力的隧道,以城内『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与之前的地道截然不同,不是挖掘后用木头支撑,这条隧道全部是用烧制的青砖筑成。
天下大乱时各割据势力,习惯建筑坞堡,囤积粮食,以备需要退守的时候作为据点使用,包括董卓的郿坞、公孙瓒的易京都属于此类。曹操的意图跟他们不同,万一再度遭逢惨败,遭到敌人追击,还能够以此反攻,不致于只能闭门防守。
即使奉父亲命令监工,曹丕还是忙里偷闲写下《浮淮赋》:
「建安十四年,王师自谯东征,大兴水运,泛舟万艘。时余从行,始入淮口,行洎东山,睹师徒,观旌帆,赫哉盛矣,虽孝武盛唐之狩,舳舻千里,殆不过也。乃作斯赋云。
溯淮水而南迈兮,泛洪涛之湟波。仰岩冈之崇阻兮,经东山之曲阿。浮飞舟之万艘兮,建干将之铦戈。扬云旗之缤纷兮,聆榜人之喧哗。乃撞金钟,爰伐雷鼓。白旄冲天,黄钺扈扈。武将奋发,骁骑赫怒。于是惊风泛,涌波骇。众帆张,群棹起。争先遂进,莫适相待。」
世子心中所想:「迎淮水而向南迈进兮,泛舟于洪涛浪波之间。仰望险峻之山峰兮,经弯曲之东山脚下。飘浮飞舟之万艘兮,舟中树立着干将所造之兵戈。扬云旗之缤纷兮,聆榜人之讙哗。乃撞金钟,爰伐雷鼓。白旄冲天,黄钺扈扈。武将精神奋发,骁勇骑兵面带怒容。于是惊风泛吹,涌波兴起,众舟升起船帆,群舟挥起船桨。各舟奋勇前进,均不观望等待。」
去年赤壁战后,从柴桑挥军北上的孙权,想要趁胜一鼓作气攻下合肥,没想到这里的守势出乎意料的坚实,过了三个月,还是没有任何攻下的迹象,让主帅孙权面上无光。长史张纮献计:「古时围城,开其中一面,为疑惑敌军的心理。如今围城甚密,攻击又急,这样会使对方恐惧而拼命抵抗。死战的敌人,固然难以拿下,趁他们的救援还没抵达之前,可以缩小包围的范围,观察他们的变化。」众将意见各有不同,难有定论。见到众将围城驰骋挑战,孙权动了想要亲自率军出击的念头。
得知打算的张纮赶紧进谏:「武器是不吉祥的器物,战争是很危险的事情。如今将军倚仗着锐气,轻视强大凶暴的敌人,使得三军上下,无不为您担心。即使能杀死敌将,俘获战旗,威震敌军,这只是一个偏将的责任,不是身为主将的您所该作的事情。愿您抑制放弃想要像孟贲、夏育那样的勇气,转而胸怀争霸天下的王者谋略。」听完后冷静下来的孙权接受进谏,下令停止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