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02(第1页)
第十一章02
当从邺城派来的援军会合围城本队时,公孙瓒旗下被派到易京南境营寨防守的将领,看到前来的援军数量:「袁绍派来这么多援军,看来是很难守住这里,就算守住一时,向易京求援也不会有人来帮忙,为他拼命有意义吗?」这样想法在军中迅速发酵,大量出现向袁绍军投降、或是自行溃散逃亡的情况。袁绍军没有放过这个机会,不费一兵一卒就轻易通过易京南境营寨,**直达城门。
看到南境营寨没有发挥作用,反而让袁绍援军轻松到达自己门口,才让公孙瓒惊觉知道大事不妙,除了后悔自己放话,更后悔说出不救援才会导致现在的情况。但是现在说什么都已经迟了,只能赶紧派儿子公孙续,趁夜出城向黑山军的老朋友们如张燕求援,准备自己率领剩下的白马义从出城,前往西山同黑山军反攻冀州,以图能够切断袁绍军的回到邺城的退路。
关靖知道公孙瓒想要离开易京的想法后,赶紧劝阻:「如今将军部下将士无不怀着离散之心,所以还能坚守,只是因为顾念全家老少都在这里,仰赖将军在此主持大局。如果继续坚守、拖延时日,或许能使袁绍再次知道攻城困难后自行撤军。如果将军舍弃军士率兵出城,后方无人作主,易京的陷落只在转瞬之间。」听完之后公孙瓒下定决心接受意见,放弃出城打算。即使如此也没办法稍缓袁军逐渐进逼的情况,易京城内受到的压力日益增加。
来到吴郡一段时日的鲁肃,虽然受到孙策的敬重,依然没有一官半职,周瑜也甚为担心这个好朋友离开,屡屡向孙策进言,无奈对此似乎没有多大兴致。没有随同来到吴郡,还在故乡东城的祖母年迈而逝,得到消息的鲁肃来向周瑜辞行,表明回家处理完丧事,将祖母安葬东城后,就在故乡服丧,对此无法强留的周瑜只能祝福让他离去。
时序进入金秋九月,在小沛的刘备,指望的援军从夏侯惇败退之后就没有消息,不管如何坚持已经难以回天,决定趁城破之时往西投曹操而去,希望能够藉由帮助夺回徐州。过了几日终于支撑不住,刘备同关羽、张飞、简雍、糜竺兄弟二人,率领残余部队西奔许都,与上次同样的是,妻子又被吕布俘虏,有所不同的是,这次多了刘备新婚的妻子,也就是糜竺的妹妹。令人不解的是,两次刘备败亡都留下妻子,自己与部属撤离,是否有其他想法?或是因为让人觉得抛弃妻子离开,会让人觉得没有追击的价值?更或者是让身在敌营的亲人与自己有所联系,无论如何这一切都得建立在吕布不会痛下杀手。这个走险的行为,不是能够被轻易理解的。
刘备派遣部下到许都向曹操说明情况。使者到达后一点时间都不浪费马上求见。召集手下大将与谋士一同了解情况之后,曹操打算亲自领兵去攻击吕布,诸将深怕兖州情况重演都不赞成:「刘表、张绣在后,如果您率领军队,国虚远征吕布,必然会发生危险。」军师荀攸则持反对意见:「刘表、张绣最近刚刚被将军打败,元气大伤之下,势必需要时间恢复,必然不敢有所妄动。吕布为人骁勇,近来又与袁术联系,企图重新恢复影响力,如果放任纵横淮河、泗水之间,以他天下闻名的武勇为号召,必然会有其他地方势力响应,到时候就难以收拾。如今趁刚刚与袁术结盟,加以背叛朝廷的罪名,必然使部属内心不安,将军率领大军前往,可以将他一举击破。」曹操击掌大声说:「很好,就依军师此计!」出发之前,吩咐写信给广陵郡太守陈登,在徐州做好准备。
曹操率领大军出动时,如荀攸所预测,盘据在泰山郡的首领臧霸、孙观、吴敦、尹礼等人,受到吕布的招抚都前往归附,一时间声势复振。前往徐州路上,曹操接到刘备派人送信约定在梁县等候。会合之后将刘备纳于旗下,一同进驻彭城。得到前线情报的陈宫,得知逃走的刘备会同曹操进军徐州,赶紧建议:「这时候将军应该赶紧率军到州境去迎击,以逸待劳无往不利!」吕布却不这么想,自信的说:「不如等待他们自己前来,我把他们赶到泗水中淹死。」
进入十月冬季,攻陷彭城的曹操,再次重复第一次进攻徐州的惨案:屠城。广陵郡太守陈登先前出使许都已经成为曹操的内应,接到送来的密信后,下令整饬部队,率领广陵郡郡兵,前往彭城加入,作为先锋出征。曹军进抵下邳城外时,吕布才醒悟陈家父子早已成为曹操一方。虽然多次背叛他人,对于遭到背叛还是无法接受,顿时大怒决定亲自率军出征。他的确是武勇无双,可叹屡次交战全都大败,无奈之下只得退守下邳城内,不再轻言出战。曹操在吕布出城应战时都派徐晃应战,不仅击败更招降了对他不满的将领赵庶、李邹等人,进一步削弱下邳的反抗力量。
不想直接强攻下邳造成过大伤亡的曹操,写信陈述与自己为敌的利害。由于连续败战之下,吕布心生恐惧打算投降。知道他打算投降的陈宫赶紧劝说:「曹操从许都远征,粮草军需必定无法支撑太久。将军如果率领步兵、骑兵屯驻城外,由我率领剩下的军队在内守城,如果曹军进攻将军,我就领兵攻击他们的后背;如果曹军攻城,将军在外援救。不过一个月,曹军粮食吃光,我们再行反击就可破敌。」同意这个计策的吕布,决定留陈宫与高顺守城,自己率骑兵截断曹军的粮道。
不愧曾是曹操的得力谋士,提出的计策准确的命中要害,更重要的是万一投降,或许吕布还能够担任将领,自己作为曾经反叛的主谋,没有好下场是必然的。吕布虽然答应依陈宫计策而行,回家后情况却生变;知道陈宫的规划的吕布妻子却说:「陈宫与高顺一向不和,将军一但出城,两人必然不能同心协力守城。万一有什么问题,将军还有哪里可以立足!况且曹操对待陈宫犹如父母对待怀抱中的幼儿,还是舍弃曹操来投靠我们;将军对待他并没有曹操的恩情,现在把全城交给他,抛别妻儿家小孤军远出。万一情况有变,我难道能再做你的妻子吗?」
古来良策最怕枕头风,大好计策就在此烟消云散。既然否定此计,只得偷偷派遣部下许汜、王楷趁夜出城,到淮南向袁术求救。袁术见了两人了解情况后傲慢的说:「吕布不把女儿给我送来理应失败,为什么又来找我?」两人赶紧劝说:「您现在不救吕布是自取败亡。我们一旦兵败,曹操就会兵锋南下,您难道可以自保淮南吗?」听完袁术醒悟,整顿动员军队前往声援。
知道袁术只在徐州边境布阵,没有前来解救的举动,担心是因为自己不送女儿前去而拒绝发兵救援,不得已之下用丝绵将女儿身体裹住绑到马上,想要乘夜亲自送女儿出城,送到袁术军中,没想到与曹操的巡逻部队相遇。曹军都识得吕布与座骑赤兔马,队长下令弓弩齐发,即使吕布英勇,也无法通过漫天箭雨,赶紧策马回到下邳。
距离下邳有相当距离的江夏,将祢衡送至部将黄祖处后,刘表特别交代这是天下名士,要好生对待。起初还有按照交代,对待礼数相当周到。他也为不善文书的黄祖,捉刀撰写文书,轻重疏密全都安排得当。黄祖拉着他的手说:「你写的正合我的想法,和我心里想说的话一样,真是太好了!」
长子黄射更是和他友善。有一日,黄射与他一同出游时,见到蔡邕流浪江南时所作的石碑文,黄射当下表示很喜欢石刻的华美文词,回去后很懊悔没有当下抄录起来,祢衡就说:「我虽然只看了一遍,还是能记住的,唯有石碑破损处的两个字不明。」当下就把碑文默写了出来。黄射隔日派人去抄下碑文,回来与他所写比对,竟然一字无误,无不惊叹佩服他惊人的记忆力。黄射大宴宾客,当然祢衡是座上嘉宾,席中有人献上鹦鹉,作为对邀宴的回礼。黄射举起酒杯向祢衡提议:「希望先生以鹦鹉作一篇赋,让在场宾客们欣赏您的文采。」黄射当下命人备好笔墨,祢衡提笔便写,中间无甚停顿、更无修改,一挥而就《鹦鹉赋》:
「惟西域之灵鸟兮,挺自然之奇姿。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辉。性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以识机。故其嬉游高峻,栖跱幽深。飞不妄集,翔必择林。绀趾丹觜,绿衣翠衿。采采丽容,咬咬好音。虽同族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配鸾皇而等美,焉比德于众禽?
于是羡芳声之远畅,伟灵表之可嘉。命虞人于陇坻,诏伯益于流沙。跨昆仑而播弋,冠云霓而张罗。虽纲维之备设,终一目之所加。且其容止闲暇,守植安停。逼之不惧,抚之不惊。宁顺从以远害,不违迕以丧生。故献全者受赏,而伤肌者被刑。
尔乃归穷委命,离羣丧侣。闭以雕笼,翦其翅羽。流飘万里,崎岖重阻。逾岷越障,载罹寒暑。女辞家而适人,臣出身而事主。彼贤哲之逢患,犹栖迟以羁旅。矧禽鸟之微物,能驯扰以安处!眷西路而长怀,望故乡而延伫。忖陋体之腥臊,亦何劳于鼎俎?嗟禄命之衰薄,奚遭时之险巇?岂言语以阶乱,将不密以致危?痛母子之永隔,哀伉俪之生离。匪余年之足惜,愍众雏之无知。背蛮夷之下国,侍君子之光仪。惧名实之不副,耻才能之无奇。羡西都之沃壤,识苦乐之异宜。怀代越之悠思,故每言而称斯。
若乃少昊司辰,蓐收整辔。严霜初降,凉风萧瑟。长吟远慕,哀鸣感类。音声凄以激扬,容貌惨以憔悴。闻之者悲伤,见之者陨泪。放臣为之屡叹,弃妻为之歔欷。
感平生之游处,若埙篪之相须。何今日之两绝,若胡越之异区?顺笼槛以俯仰,窥户牖以踟蹰。想昆山之高岳,思邓林之扶疏。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心怀归而弗果,徒怨毒于一隅。茍竭心于所事,敢背惠而忘初?托轻鄙之微命,委陋贱之薄躯。期守死以报德,甘尽辞以效愚。恃隆恩于既往,庶弥久而不渝。」文采华美,令在场与宴众人无不惊叹,黄射也感到颜面有光。
一日黄祖在蒙冲船上大宴宾客,列席的祢衡却举止怪异,对船上邀宴宾客出言不逊,觉得难堪的黄祖出言呵斥,觉得遭到侮辱的祢衡,骨子里狷狭、狂妄的个性发作,眼睛睁大、瞪着大骂:「死老头说甚么话!」这下可让黄祖怒了,命令卒役把他拉出去,用藤制成的鞭击打臀部。感到耻辱的他大骂不止,气得黄祖叫人当场绞杀。主簿这下总算找到机会,自从祢衡来到之后,遭到前所未有的冷落,极为忌恨,趁黄祖下令还来不及反悔时,督促立即行刑,祢衡身亡。
当时在旁边船上的黄射,听到消息之后打着赤脚下船,企图冲往行刑地方挽救,可惜主簿的动作更快,来不及阻止。隔日黄祖酒醒,对杀祢衡一事也感到后悔,可惜已经无力回天,下令加以厚葬,这位个性狷狭的才子,大文人孔融的少数好友,二十六岁就在远离家乡的江夏,因为口角冲突殒命。
从故乡迁住襄阳城外的司马徽博学多识,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与荆州当地人南阳郡名士宋忠齐名。宋忠,字仲子,应州牧刘表的邀请,在他设立的学校担任学官,算是直属州牧的官职,受命与学者綦毋闿共同编撰《五经章句》,可见学问之高。
刘表设立学校、学官,就是为了广泛寻求天下名士,满足坐拥名士的虚名。当有人对他说:「司马徽是奇士,没有遇上知己。」听闻之后决定亲自去拜访,想去证明传言是否属实,如果是就拉拢为己所用。回来后却失望的说:「人们所说的都是虚妄不实的话,这人只是一个小书生而已,见识和普通人一样。」
为什么大才司马徽,在刘表眼中是个凡人呢?他这个人自己没什么主见,朝令夕改,一会一个想法,常被妻子蔡氏的枕头风牵着走,州内事务又被蔡氏的兄弟蔡瑁专权,蔡氏在荆州内是大族,在他刚刚接任荆州刺史时,蔡瑁及南郡蒯越、蒯良一起商议平定江南的计策;为了争取荆州大族支持,娶了蔡瑁的姊妹为妻。
在司马徽眼中,刘表这种人外表宽容,往往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知道刘表为人一定会谋害比他更为优秀的人,来访时故意缄口不言,也不谈论天下大势,深知在这样的人手底下做事绝难善终。
对于孙策脱离独立,自己失去掌控江东等地,感到不悦的袁术,担心他势力扩张,与其他势力合作攻击自己,了解自己内部甚多的孙策,将是不下于曹操的威胁。手下谋士建议暗中派遣使者带着印绶联系盘据陵阳山区的贼帅祖郎等人,让他们鼓动山越居民群起围攻,当下认可后派人前往陵阳。祖郎就是在孙策初次起兵之时,给予痛击还砍中孙策的马鞍,让他落马导致大败、人马尽失的主谋。幸好随后听取吴景建言,与孙河、吕范合兵一处攻击,才将他击退。
虽然曾经大败孙策,深知如今两者之间的差距,心知如果要接受袁术的要求,就算陵阳是自己的故乡,有地利与人和的优势,这点优势即使对上孙策的猛烈攻击,没有全力以赴必定会是失败的下场。除了祖郎之外,刘繇部下太史慈占据泾县,自称丹阳太守,遏阻孙策西进。宣城以东都已归孙策所有,只有泾县以西还没有归附。要开拓豫章、西征黄祖为父报仇的话,必须先拔掉这两根钉子。经过深思之后选择先攻击让自己挫败的祖郎,让周瑜随军出征参赞谋划。
下邳城,几次出城都被打的仓皇而逃后,再也不敢轻易说出城应战的吕布,心想坐困城内也不是办法,想来想去袁术是指望不上,顾着跟公孙瓒围城的袁绍,就算有空也不会为了自己跟曹操撕破脸,大概只有老兄弟河内张杨还有点指望,赶紧写信派人趁夜出城,前往河内求救。
张杨在河内当然也知道攻打吕布的情况,吕布使者来到河内求见,当下心中其实大概就有底,只是现在以自己的情况,一来自己迎奉献帝东归,受封大司马,算是朝臣,曹操现在掌握朝廷,假使自己出兵帮助,等于是招来违抗朝廷的谴责;更现实一点,现在的实力相对于快速扩展势力的曹操来说,根本不值得一提,贸然出兵结果可想而知。想到这里张杨陷入苦思。突然间想到董昭,如果当时不让他西去长安,把他强行留下,现在也能帮自己出主意不致于坐困愁城,可惜后悔是没用的,还是得解决眼前难题。
想了一夜,张杨决定出兵,但不是直接前往徐州帮助,选择率军转往东市,与吕布成掎角之势对峙曹军。一方面除了不想直接跟曹操对决,二来希望这样达到牵制的目的,让他不能全心对付吕布,也算尽到朋友之义。为了避免意外,留亲信长史薛洪在河内守城。这个想法或许对于一般割据势力,像是袁术、袁绍这些人可能有用,对于曹操那可是一点效果都没有,不仅如此,出兵东市后还祸起自家。
这天部将杨丑整顿军备时,心想张杨不想想咱们跟曹操实力的差距,已经不是当年起兵反董时候,就算现在把吕布加在一起,恐怕也没办法敌过,这不是把我们往火里推吗?越想越心慌,找来几个心腹商量该怎么找活路,免得大家在一棵树上吊死。
夜里,东市张杨大帐外,阴影处有几个身影窜出,持刀直入大帐,帐内人还来不及反应呼叫,横遭不幸。次日杨丑按例进大帐报告,发现张杨死亡,昭告全军由于主帅死亡,将由自己接手,更说鉴于曹操势力强大,不是我们可以匹敌,自己将率领全军投靠。事出突然令众人哗然,见此情况的杨丑下令杀死几个张杨的亲信,骚乱暂时被压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