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3页)
何进软弱且反复的个性又发作,这时又觉得陈琳意见比较好,赶紧派谏议大夫种邵前往阻止董卓率兵进京,渑池见到董卓后,要他回兵去讨伐匈奴单于于夫罗,野心已经慢慢出头的董卓,怎么可能放弃眼前这个进军京师正当理由,不仅回绝,更上书辩解进军河南。真正感受到兵谏威力的何太后,不得不顺着何进意见,免去宦官一切官职。
做事本就是粗心大意的何进,与十常侍中的郭胜有所来往,府中有他的眼线也属自然,消息走漏后事情以十万火急的速度传回;往日与张让等人关系并不是铁板一块,遇到这种生死大事,无法顾及以往恩怨,赶紧派备好轿子往张让那去。
董氏一门被何进翦除后,一直揣揣不安,深怕过往与董重密谋曝光的张让,听闻门外传来郭胜来访,心中虽然满是狐疑还是让他进来。入门后也不入座直说:「张公公,咱们过往有些磕磕碰碰,但是今天这事,您可就别怀疑,这可是生死交关的。」当下一听、心头一惊,该不会何进要拿我开刀了吧?郭胜继续说:「这何进打算召集天下边关守将进京,兵谏何太后,打算把我们宦官一并杀光!这事情可得我们大家想办法对付过去,不然大伙就黄泉相会了。」
董卓进河南之后,一路快马加鞭直往雒阳奔来,数日后就来到雒阳城外,先前奉命阻止的种邵,又奉何进之命出城劳军,命令即日撤军,遭到假意奉承的董卓暗令将兵恐吓,当下大怒:「我乃朝廷命官,地方将领岂敢在京师撒野,恐吓朝廷官员,这是想造反吗!」自知理亏的董卓赶紧率军退到雒阳城外西二十里的夕阳亭。
之二
八月二十五,张让派太后身边的太监传话给何进,假称太后有事商议,要他进宫商议,虽然有所怀疑,还是依命前往,觉得不妥的袁绍点起禁军保护他入宫,到了宫门外时,依照汉朝律令,禁军将领与甲兵不得进入,袁绍只得在门外守候,让何进独自一人前往。入宫没多久,在嘉德殿前就遇见埋伏许久的十常侍一行,张让直言:「你何氏一门能有今天显赫,我们也出力不少,今天你打算恩将仇报,那也别怪我们心狠手辣了。」言毕,尚方监渠穆斩杀何进于殿前,汉末最大外戚就此死去。
在宫门外久候、迟迟等不到何进出来的袁绍,心觉有异于是在宫门外大呼:「请大将军出共议事。」此时宫内飞出一物事,传出一声:「何进谋逆,已然伏诛!」定眼一看竟是何进头颅,心中已然明白今天是十常侍设的局。他一咬牙心想今天禁军在这,就不用兵谏这么麻烦,转头对禁军大喊:「宦官荒**,拔持太后与皇上,诛杀大将军,实属叛逆,今日入宫尽诛宦官,为天下除害,这是大义!」喊完就提剑冲入宫门,把脸上白净无须的通通杀光。一时间宫内大乱,火光四起,从后汉光武帝以来,这是第一遭禁军政变,就在宫门内祸起萧墙,惊慌失措可想而知,禁军屠杀的目标十常侍,早就得到风声,四散奔逃,张让与段珪等人,第一时间就挟持当今皇帝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出宫,何太后早就被袁绍手下禁军保护起来,令张让奈何不得。
挟持皇帝与陈留王一路出逃的张让等人,逃到小平津的时候,被率军赶到的尚书卢植追上,举剑逼近怒骂张让等人无君无国,宦官众人自知无望,无奈投河自尽。卢植赶紧率领部队保护少帝与陈留王休息,等待心情稳定再行保驾回宫。
袁绍在宫里大杀宦官之时,宫外情势同样陷入紧张;董卓亲弟奉车校尉董旻,联合何进部下吴匡,在朱爵阙下攻杀车骑将军何苗。虽然是何太后同母兄,何进异父异母兄弟,属外戚何氏一门,每每收受宦官贿赂,除了把何进诛杀宦官意图告知何太后,又劝阻何进的行动,惹得吴匡对他很不满意,又怀疑与宦官互通声息,于是联合董旻将他袭杀,即使何太后此时知道也无能为力。
眼见宫内火光四起,屯军在夕阳亭的董卓率军展开行动,这支军队可是目前雒阳城里城外最强的军队,全是久经沙场的骄兵悍将。得知张让等人挟持皇帝等人出宫后,二十八日清晨率领军队直奔小平津而来,在北邙山下正好遇到卢植保护皇帝一行欲回雒阳,此时少帝独乘一马,闵贡与陈留王共乘一马,董卓上前向少帝请安,顿时少帝惊慌、言语错乱,一旁的陈留王冷静善加抚慰,详加解释前因后果,条理分明,董卓当下大惊,对于陈留王评价就高于少帝。
众人迎奉少帝、陈留王回雒阳之时,董旻将原来属于何进、何苗的军队,如今是无主的部队收编为己所用,成为董卓的另一支部队;相反地担任司隶校尉的袁绍,本来是何进部队第二把手,现在成了光杆司令。这次政变后雒阳童谣有着:「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
雒阳附近仅次于董卓的军队,为执金吾丁原的部队,他的手下可不像是何苗软柿子那么好对付,尤其是手下主簿九原人吕布,勇猛善战堪称万人敌,无时不随侍在他左右,不仅没有下手的机会,帐下还有张辽、高顺等,要说现在可以和董卓对等说话的,惟有丁原。
即使董卓想做掉丁原也没有办法,其一是丁原的部队和董卓大抵相当,二来丁原主簿吕布可不是好惹的,自己帐下的将军可没一个打得过的。深知只要是人就有弱点的董卓,吕布虽说勇猛无敌,出身为边塞胡汉混血,对于忠诚的观念淡薄,个性又极为贪利,这一个性遭到董卓谋士掌握,为了诱使吕布叛杀丁原,许以高官厚禄。一天晚上丁原的脑袋就放在董卓的桌上,董卓不仅接收丁原的兵力,更重要是将原丁原帐下将领全数收编,将吕布收为义子,封骑都尉,负责董卓出入安全。
初入雒阳时董卓仅有三千余人,自觉兵力过少,怕众人不服。连续四天深夜让部队偷偷出城,白天声势浩大进入雒阳,数日后雒阳城中都认为董卓兵势浩大。靠着错误印象基础,加上董旻收编原何进何苗的部队,开始恣意操控朝政。当时董卓官位的确不高,靠着手上的凉州兵远不是未经锻炼的杂牌军可以比拟的,令朝堂上没有人敢违逆。很快就由中郎将升为太尉,领前将军事,更封郿侯,声势一时无二。
九月,董卓操控朝廷第一步就是惊天动地,以少帝孱弱,陈留王聪颖为由,废少帝立献帝,朝堂上竟然无人敢言,可见凶威之盛。废立之际当然又是改元,从光熹元年改为永汉元年,这一年换了两个皇帝,改了三次年号,远在天边的百姓都感受到汉朝天下将倾的预感。董卓又自称是董太后同族,以「太后踧迫永乐宫,至令忧死,逆妇姑之礼。」为由,将何太后迁往永安宫,她此时失去所有凭借,不仅生死由人,过去权势滔天的情景成昨日黄花。没多久嫌何太后在宫中碍眼,让谋士李儒下手鸩杀,以皇后之礼,非太后之礼合葬于灵帝文昭陵。为何是用皇后之礼,废少帝后何氏就失去太后资格,当然仅能以灵帝皇后资格下葬,毫不掩饰自己权力的董卓,再次震摄后汉朝廷。
董卓手下多是目不视丁的豺狼虎豹,从入雒阳后就纵容部队在周遭劫掠,正巧附近村落有庆典,这群豺狼虎豹不仅劫掠村庄,杀死男子,更在抢来的车轴上绑上砍下的头颅,将女子绑于车上,声称破贼而还,这些都是战利品,进入雒阳城后焚烧头颅,以抢来的女子为婢妾,**宫女更是不可胜数。放任部队劫掠的董卓,造成雒阳周遭几无人烟,百姓没死也赶紧逃离雒阳的情况,城内一片恐怖统治的气氛,后汉从外戚宦官争权,已是摇摇欲坠,如今真是命存一线,随时都有可能覆灭。
以为他是个单纯草莽军阀,可就是大错特错,专权之初征召天下大儒为官,像是隐居在吴郡十二年的大儒蔡邕,遭到强令出仕,蔡邕不从。派人传话:「我能杀光你的族人。」才让他连忙用牛车赶到雒阳。他在吴郡时着有《独断》二卷,记载汉代的宗庙陵寝、礼乐车服等汉代皇室典章制度,收集周秦时期的礼制跟传说。
虽然是强迫为官,董卓对蔡邕非常敬重,像是从宦官手上救回少帝与献帝的卢植,对于废立少帝一事,百官慑于兵威不敢言,只有他出言反对,惹得大怒要将他杀死,靠着蔡邕劝阻才救下一命,最后仅以免官了事;事后以老病为由告老回乡时生怕追杀,选择走小道,果然如预料董卓派兵追赶,一直到怀县才放弃追杀,这位汉末一代大儒兼将领,就此隐居在上谷郡军都山。
蔡邕入京之后,董卓任命他为左中郎将,封高阳乡侯,对比灵帝时被逼隐居在吴郡,笼络人心的手段,比起宦官外戚高明多了。除蔡邕外,为了拉拢豪杰贤士,协助遭党锢之祸事件受到委屈的志士陈蕃、窦武还有李膺等人申冤与平反,这等手段,何进、袁绍等人想都没想过,显示两者间政治斗争水平。
因为党锢之祸,牵连下野后闭门不出的郑玄,看透后汉朝廷的腐败,先后拒绝何进与朝廷征召,在北海家乡东莱,专心著书与教学,有学生数千人。师承汉代大儒马融,讲学与著书都是以古文为本,兼采今文,俨然成为汉末一大学派,称为『郑学』,著书数十卷,极大影响了河北地区的学问发展。
藉献帝下诏,董卓赐公卿至黄门侍郎家,各出一人任郎官,为什么有此令?灵帝以来郎官多由宦官出任,经过何进跟宦官两败俱伤后,侍奉皇帝的郎官已无人,让本是宦官出任的郎官,回到世族士大夫出任大内诸署令、丞。
从董卓入京之后,袁绍与曹操打定就不可能是与他是一路人,一片拉拢士大夫政策下,袁绍先虚以委夷,靠着袁家关系在夜色中潜逃出雒阳,一路奔往冀州而去,这事虽然让董卓极为不满,由于袁氏一族四世三公的显赫资历摆在那,门生故吏满天下的威胁性非常巨大,怕他登高一呼「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不但没有下令治罪,更封他担任渤海太守、邟乡侯,希望能稳住袁氏一头。
寒门出身却战功显赫的曹操,也在董卓的拉拢之列,上表封其为骁骑校尉,心想怕引祸不敢接受封赏,改名换姓学袁绍潜逃出雒阳后回到家乡谯县。途经成皋时借宿在父亲友人当地地主吕伯奢家中,当晚吕伯奢出门打酒,留儿子五人在家中招待,听见隔房有金属敲击的声音,以为吕家阴谋想要杀他,赶紧提刀不问青红皂白,见到活口都杀死,总共杀了吕家七人。事后发现是金属器皿敲击声,恍然大悟想大肆招待的他们,反被自己杀害。走出时撞见吕伯奢,咬牙打定一不做二不休,一刀就把他送去黄泉,吕家一门就因为一时误解导致灭门。
专权朝政的董卓以为天下服膺就太天真。十月黄巾军郭太率部攻打原先他原先驻地河东,令董卓脸上挂不住,大怒派出部将牛辅前往平乱,没想到出师不利,被黄巾军痛击打回雒阳。
受大将军何进征辟就任骑都尉的鲍信,受命回乡招募兵卒得千余士兵,归途中到达成皋时得知何进已经死于政变。赶回洛阳时董卓已经进京,心知必然祸乱天下,劝袁绍袭杀董卓:「董卓如今手握重兵,肯定心怀不轨,我们如不趁机动手,日后必然吃亏,趁他刚到京都,士卒疲惫,我们对他发动袭击,一定可以擒拿董卓。」见到袁绍因为畏惧董卓不敢行动,于是带兵回乡泰山,征召两万士兵、七百骑兵,还有运载粮草物资车辆五千多辆。
十一月,自封相国的董卓,封母亲为池阳君,拥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全无人臣之礼,雒阳又屡屡被他的部队劫掠,人人自危。董卓上台之初极力拉拢名士为己所用,藉以树立名声巩固权力,例如威胁命令名士荀爽和蔡邕等人赴任朝廷官职。这一连串的恐怖暴政,使得人心惶惶,朝堂上恐怖气息日益浓厚,众人都怕稍有不慎便会遭到屠戮。
逃到冀州的袁绍,凭借袁家的号召力,以董卓逆反人臣之礼、欺凌君上、祸害天下等为由,在渤海起兵诛讨董卓,自称车骑将军,发檄天下州郡太守共讨董卓;之前逃回家乡谯县的曹操,得到乡绅卫兹等人与家中资财的支持,得到同族曹仁、曹洪与夏侯惇、夏侯渊等人来投,拉起一支有五千人的部队,准备响应袁绍的讨董号召。
南方的长沙郡,以勇武闻名的孙坚也准备出兵响应讨董联军,长子孙策虚岁十五,淮南一带颇有名气,不仅继承父亲的勇武,更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吸引不少南方氏族,如庐江郡舒县出身的周瑜,只身前往拜访正在九江郡寿春县游历的孙策,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孙策仅年长一个月,倍加投缘。知道孙坚即将起兵的周瑜,建议孙家暂且迁移至自己的家乡,自己家族也可以帮忙。回长沙后就把周瑜的建议转告父亲,由于即将出兵,没有心力处理家中事务,同意由儿子带领家人前往。周瑜不仅将自家的南侧大宅让与孙家人居住,更以升堂拜母之礼拜见孙策母亲,吴夫人同样视他为子,两家成为通家之好,更以兄事策,两人情如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