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第1页)
第四十四章
这天杜甫又来到夔州刘备庙前,思索当日若没有夷陵失策,让陆逊火烧连营,是否就能够扳回劣势,甚至在诸葛亮的协助下击溃曹丕呢?想到这里就写下《谒先主庙》:
「惨淡风云会,乘时各有人。力侔分社稷,志屈偃经纶。覆汉留长策,中原仗老臣。杂耕心未已,欧血事酸辛。霸气西南歇,雄图历数屯。锦江元过楚,剑阁覆通秦。旧俗存祠庙,空山立鬼神。虚檐交鸟道,枯木半龙鳞。竹送清溪月,苔移玉座春。闾阎儿女换,歌舞岁时新。绝域归舟远,荒城系马频。如何对摇落,况乃久风尘。孰与关张并,功临耿邓亲。应天才不小,得士契无邻。迟暮堪帷幄,飘零且钓缗。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
写的时候不禁在想,倘若关羽没有失败、刘备能够多活几年,三国局势是否会大不相同?
「先主志在恢复先人事业,三国并起征战经年而师老兵疲终至功败垂成,宛如一场惨淡的龙虎风云际会,奈何!乘时乘势都得无天助,虽每有斩获而终归铩羽,只有拱手让人,错失了恢复汉室的良机。
虽然名分上仍是皇族后裔,但汉室倾颓早沦为市井布衣,唯凭着他的一股志气与决心,与吴魏奋勇力争天下,鼎足而三有了自己的江山社稷。但逢着时运不济,但一直困于蜀地苦无施展的机会,虽满腹经纶徒然也是有志难伸。
想当初先主三顾茅庐时,诸葛孔明提出恢复汉室的第一步为三分天下的''隆中之策'';这实在是个很好的大战略,然而事与愿违,天时地利而人不能和,七出祈山而无功,中原虽广却只能靠着抱病之身的老臣独力支撑。
战事发展不力,战士进退维谷,只有暂时与当地百姓一起屯田养兵以筹粮草、以待时变,诸葛孔明从来没有停止过复国的决心,虽病体日趋恶化到吐血的程度,还是不肯息念,这样鞠躬尽瘁的重臣是多么令人辛酸的事啊!
往西往南伐吴取魏底定江山的霸气因一再受挫而必须喊停,可大军也没有回来,而是仍然在讨魏的据点上休养生息一边整补一边练兵,筹划进攻的时机。
蜀境风景秀丽如豪华绸缎的锦江原来就流经楚地,高峻险恶的剑阁天险自姜维等诸将奋勇抵抗魏军失败后,从此往旧时秦地的路也重新开启了。
按蜀地的旧俗,为了缅怀刘备曾经治理蜀地的功劳,不忘本的蜀人都会用心保存昔日所建的「先主庙」以为纪念,也等于在空灵的深山里供养了鬼神以求心安。
这「先主庙」凌空飞出的屋檐成了山中众鸟的专属走道,依傍的枯木则歪斜扭曲似龙,而半边斑剥皲裂的树皮则酷似参差的龙鳞。
庙旁有清溪潺缓流过,月光透过溪旁的竹子映照在溪水上,彷佛是竹子送了月亮过来,昭烈帝脚下布满青绿苔藓的座基,随着月光而转移,彷佛是春天时的萋萋芳草。
岁移月转,三国时迄今这乡里百姓也不知换了多少世代,而每逢佳节而欢庆的歌舞者也年年都可以看到新面孔。
游遍这几乎与世隔绝的辽阔之荒村野舍,要回到来时系船的地方都显得十分遥远,但虽然如此,仍不间断的有骑着马来造访和凭吊的人,一批又一批来了去、去了又来。
看着满山悄然的叶落不免想到人生的深秋真不知如何面对,何况离乡背井长年作客他乡而功名无着,为谋生活仆仆风尘而居无定所的自己?
蜀国五虎将里谁才够资格与神勇的关羽、张飞相提并论?而耿弇和邓禹可是乐于平分伐魏之战功的。
能有应肆天意之才干不能算小,得到士的佳誉而志气相互契合的朋友却找不到一个。
人要到了将近暮年才有运筹帷幄做大事的机会,等退休体力衰颓了才撑着单薄的身子去垂钓。
一直以来我每因担忧国家安危而无能为力而潸然泪下,可是不获朝廷的重用能怎样呢?也只能寂寞的频频拭泪沾湿了衣巾。」
写完又看到曾经来此的岑参留下《先主武侯庙》:
「先主与武侯,相逢云雷际。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遗庙空萧然,英灵贯千岁。」
想来他与自己都是同道中人,对于诸葛亮的景仰当是比天高。
去年陈仓战后,明帝下诏褒奖郝昭善于守城,赐爵关内侯。开春回到洛阳后除亲自接见外,更对中书令孙资说:「你的乡里居然有这般豪爽的人,为将如此,朕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说完打算重用。郝昭此时病重消息传出,明帝甚为忧虑,下诏减损大官肴馔,在宛城的骠骑将军司马懿知道后赶紧上书劝谏。
即使如此也没办法减轻郝昭的病情。临终前留下遗令告诫儿子郝凯:「我作为将领,今日才知道将领是不能做的。我守城时数次挖掘冢墓,取木做为攻战的器械,才知道厚葬对于死者是无益的。我死后一定要用平时的服饰敛葬我。况且人活着的时候有处所去,死后又何在呢?如今离祖先墓冢太远,东西南北,随便找个地方葬了就好。」
这位用生命抵挡蜀汉丞相诸葛亮进攻的将领,终于在战后油尽灯枯,撒手人寰。
蜀汉方面,对于去年底遭到郝昭横更在陈仓无法更进一步、耿耿于怀的诸葛丞相,决定重走祁山大路,并不是想要全取陇右,而是放在武都、阴平两郡。这两郡是很富庶吗,否则诸葛亮为何执意要拿下?
事实上武都、阴平两郡不仅地瘠人稀,早在汉中之战时曹操下令将武都地区的居民与粮食大半撤离,对于曹魏来说并不是特别重要的地方。但是对于蜀汉的意义就不同,两郡位在汉中西北方,不仅可形成屏障,如果取下此地,日后攻打曹魏就避免非出栈道不可的窘境。此外武都郡可作为进攻曹魏领地的重要战略据点,如果没有取下阴平郡,曹魏就可以利用阴平道绕过重兵把守的剑阁直取蜀汉腹地成都,不管攻、守两面都对蜀汉有一定的战略价值存在。
不过诸葛亮的目的不仅于此,更想要一举击溃曹魏在此的有生力量。从去年陈仓之战后,深刻了解到蜀汉的优势在于野战,避免出现以短处硬拼的情况。如何让曹魏主力愿意出城作战,成了这次的主要任务。
诸葛亮对此先派陈式派小部队摆出进攻祁山以南前已归蜀、街亭战后又被魏军收复的武都、阴平二郡的态势,自己隐藏行踪亲自留在阳平关作为后援,希望调出大鱼:雍州刺史郭淮。
郭淮在曹魏军中也算是一方战将,不论是定军山时,夏侯渊遭斩后支持张合、迅速稳定军心,还是讨平西凉的叛乱,都是卓有名声。得知蜀汉入侵的消息,立即赶往武都等地,一看领军是没什么名气的陈式,心理就来气:你诸葛亮未免也太看不起我了,不派赵云、魏延战功彪炳的战将,还可以接受,甚至吴懿都不出阵,未免太小看我了吧!
收到郭淮已调兵出战消息的诸葛亮,立即率本部从阳平关进军武都郡西北角的建威,寻求与魏军决战的机会,以期歼灭雍州边防主力军,进而扩大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