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第3页)
街亭位在山谷中,两侧的山都很高大,其中一侧被称为南山的,顶部平缓,向下三面皆陡峭,马谡确认地形后,自行决定对丞相的部署进行修改,除了舍弃占领要塞防守外,更决定把部队移防到南山上,打算等曹魏前来攻打时,以居高临下的优势将敌人打败,命人上山抢占有利位置,做好伏击准备。
作为副将的王平知道后不同意这个方针,认为上山太过不利,不管怎么规劝,坚持己见的马谡,决心要打个漂亮仗给蜀汉众人看,我不是只会说话的绣花枕头。马谡就指挥蜀军上了南山,王平不得已另率千人屯驻山腰。不多久曹魏大军杀到。
战阵经验丰富何止十倍于马谡的张合,一见蜀军不占大道上的要塞反而上山,马上猜出蜀军意图,下令不要急于攻山,先断绝山上取水的通路。
上万名蜀军将士、马匹在南山上,随时都需要大量水源,遭到曹魏切断水路后,马谡才发现水源就是是他的软肋,眼见无法再僵持,只好硬着头皮下令从山上向下面出击,这当然在老经验的张合预想中,直接将蜀汉一万军队打个鱼溃鸟散,唯有王平率领的一千人,受命擂响战鼓、把守营地,怀疑有伏兵、怕中埋伏的张合,不敢往前逼近,王平才得以缓缓地收拢各部散落士兵,顺利返回。
前方街亭失利的消息传回,这下在后方的诸葛亮失去据点,不得已只好就攻取西县一千多人家就草草回到汉中,结束初次北伐。
回到汉中南郑的诸葛亮,将战败逃回的马谡关进监狱,下令以军法处死,下葬时还是亲自吊丧,为他痛哭流涕,并且安抚他的子女,如同平时一样恩待。蒋琬对诸葛亮说:「春秋时代晋楚交战时,楚国处死领兵的得力大臣,晋文公遂而喜形于色。现在天下没有平定,杀了智谋之士,难道不惋惜吗?」流着眼泪的诸葛亮难过的说:「孙武能够制敌而取胜于天下的原因,是用法严明;所以晋悼公的弟弟扬干犯法,魏绛就杀了为他驾车的人。现在天下分裂,交战刚刚开始,如果又废弃军法,怎么能够讨伐敌人呢?」
孙武曾带自己所著《孙子兵法》前往吴国,吴王看后大为赞赏,想见识他如何训练军队,召来一百八十名宫女让他现场演练。孙武将宫女分成两队,由吴王两位爱妃分别担任队长。向宫女们详细说明操练的规则,告诫她们必须严格服从军令后,吩咐设置刑具斧钺,再度告诫这些宫女:「军法森严,切记要遵守命令,如有违令者,以军令处死。」
说完开始发号施令,没当一回事的宫女们嘻笑玩闹作一团,根本不理会军令。以为自己的命令说不清楚,孙武又认真详细说明训练的要求及命令,即使如此宫女们依然不把军令放在心上、嘻笑如故。
他见状严肃说:「命令如果不清楚,就是主将的过失;如果已经解释清楚仍不听从指挥,就是队长的失职。犯了过错,按照军法就应该斩首。」吴王此时见心爱的妃子要被斩首,赶紧急忙拦住。他却说:「既然大王委任我担任军队的主将,即使大王有命令,在军中我也有权不照办。」说完下令将两个吴王的爱妃斩首,重新击鼓传令。
这回再度发令后,受到惊吓的宫女们怕自己同样下场,无不认真地按照号令执行,队伍无论前进后退都整齐划一,纪律分明。吴王深知他不论理论和实际操练都是人才,请他担任吴国的将军。在他严明军纪训练后摇身一变,吴国成为称霸一方的强国。
晋悼公元年时魏绛担任执掌军法的司马职务。四年,悼公藉大会诸侯机会夸耀地位和实力,他的弟弟杨干却扰乱随从仪卫军队的行列。魏绛为了晋国的颜面,冒大不讳杀死杨干之仆,此举震动天下,名噪当时。
晋侯因此非常恼怒,认为他戳辱杨干就是污辱自己,破坏自己声望。他执法时已经想到后果的严重性,为了整肃军纪,把自身生死置之度外。执法完毕后上书陈述行刑理由:「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出了杨干这样的事情,说明军纪松弛,身为司马应该负起责任。在诸侯会盟这样的重要场合,假使不执行军法,后果不堪设想。对杨干之仆行刑,确实迫不得已。自己一向未能尽职尽责,愿以一死谢过。呈书后他随即要自杀,遭友人阻挡。晋悼公看完后大受感动,匆忙间连鞋子都没穿,赤足走出向他道歉。又设宴与他欢叙,擢升为新军将佐,赋予重任。
另一路本为疑兵的部队也在箕谷战败,幸亏赵云收敛部队坚守,才不致损失过大,同样遭贬为镇军将军。诸葛亮问与赵云同领军队的邓芝:「街亭失利,大军败退,兵将不再可收拾,箕谷战败部队撤退,兵将依然齐整如初,是什么原因呢?」回答说:「赵云亲自在部队后面拒敌,军需物资,一点都没有抛弃,兵将没有什么缘由可以散乱。」战后有剩余的军资与绢帛,诸葛亮本来打算用来分给将士,赵云劝说:「军事上没有胜利,为什么要有赏赐,这些物资请全部存入赤岸库,等到十月用作冬季犒劳品。」于是按照建议执行。
按律处死马谡和将军李盛,又剥夺黄袭等人的兵权后,顺利撤退的副将王平在蜀汉中的名声地位顿时提升,诸葛亮除了提拔他担任参军,统领部兵马和营屯之事外,迁官为讨寇将军,封亭侯。对于自己的过错上书《街亭之败戮马谡上疏》:
「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身贬三等,以督厥咎。」请求自贬三级,后主刘禅顺他要求降为右将军,仍兼掌丞相职务。
诸葛亮自省街亭之战失败原因:「大军在祁山、箕谷的时候,都多于敌军,但没有打败敌人,反而被敌人打败,问题不在于兵少,而在于将领。现在我打算减少兵将,显明责罚,反思过失,将来另想变通的办法。如果不能这样,即使兵多也没有什么用处!从今以后,凡是一心为国家分忧效忠的人,只要多多批评我的过错,那么大事就可以安定,敌人就可以打垮,大功就可跷足而待了。”于是考察有功将士,连微小的功劳也不遗漏,对壮烈之士,一一加以甄别,引过自责,把自己的过失在境内公开宣布,练兵讲武,准备将来进取。将士精简干练,民众忘记既往的兵败了。」意思就是败战原因承认自己用错人。
三月十八日,明帝驾临长安时,不知为何洛阳爆出一个消息:身在长安前线的明帝病故。群臣中有人提议扶立雍丘王曹植即帝位。
四月,从长安返回的明帝,对于之前拥立曹植的事件,当然不会软手,相关人员或杀或贬,不一而足。随即明帝下诏《露布天下并班告益州》:
「刘备背恩,自窜巴蜀。诸葛亮弃父母之国,阿残贼之党,神人被毒,恶积身灭。亮外务立孤之名,而内贪专擅之实。刘升之兄弟守空城而已。亮又侮易益土,虐用其民,是以利狼、宕渠、高定、青羌,莫不瓦解,为亮仇敌。而亮反裘负薪,里尽毛殚,刖趾适履,刻肌伤骨,反更称说,自以为能。行兵于井底,游步于牛蹄。自朕即位,三边无事,犹哀怜天下数遭兵革,且欲养四海之耆老,长后生之孤幼,先移风于礼乐,次讲武于农隙,置亮画外,未以为虞。而亮怀李熊愚勇之智,不思荆邯度德之戒,驱略吏民,盗利祁山。王师方振,胆破气夺,马谡、高祥,望旗奔败。虎臣逐北,蹈尸涉血,亮也小子,震惊朕师。猛锐踊跃,咸思长驱。朕惟率土莫非王臣,师之所处,荆棘生焉,不欲使千室之邑忠信贞良,与夫**昏之党,共受涂炭。故先开示,以昭国诚,勉思变化,无滞乱邦。巴蜀将吏士民诸为亮所劫迫,公卿以下皆听束手」
明帝特别颁布诏令,尤其是针对益州所为何来呢?
首先指控刘备背叛大汉王朝的恩情,擅自到巴蜀地区据地为王。也指控诸葛亮放弃自己的母国,加入残破的贼党,就像是中毒一般,最后会因为自己的恶行招致毁灭。他对外像是一副托孤表象,其实在内部他就想专权有所图罢了。
明帝认为诸葛亮在益州就是对当地土地的侮辱,将自己的暴虐施加给人民身上。因此利狼、宕渠、高定、青羌这四个地方的人们都揭竿而起,和诸葛亮为敌。诸葛亮不但反思自己,还极其愚昧,生搬硬套,是非不分,自以为是。打仗统领的很低级,行军执行的很低端。
认为自己登基以来,天下太平,可怜天下百姓连年征伐,想要善待四海之内的老人,重新恢复伦理秩序与古代礼乐制度,甚至农业生产、军事演习等等举措。可恨诸葛亮心怀蛮勇的心,不思考原来所在的荆州地区良好的德行风气,驱使百姓偷袭祁山。但是魏国王师士兵振奋,将蜀军早早吓破胆子,马谡等人都望风而逃。我们北方有虎臣无数,赴汤蹈火,你诸葛亮就是一个小子,还敢惊动朕的王师么?
曹叡最后强调,天下都是朕的天下,王师所至,能让天地复苏,给你们带来和平和安定。益州的百姓们!诸葛亮荒**无道,生灵涂炭。朕先公开表示,表明我魏国是教化服人,希望大家多加思考,不要最后导致邦国混乱。巴蜀的战士们!你们其实都被诸葛亮劫持的一颗颗棋子,待魏国所至大家一定要悬崖勒马。
当然这种污蔑对方的布告,早就见怪不怪,如刘备即位汉中王与昭烈帝的表文,无不把魏国形容成挟持天子的奸恶集团,自己是正大光明的汉朝嫡系之类的言论,所以这篇诏文最多也只有自我满足的功用罢了。
眼见诸葛亮主动进攻曹魏,东吴方面也不想在一边发呆,吴王孙权令周鲂暗中在山越民寻找为曹魏知晓、可信任的聚落首领,让他们去欺骗挑唆屯驻扬州的曹魏大司马曹休。接到命令后他认为这些人不足以依靠成事,可能会使事情泄露,于是请求让自己担当这个任务,上书《密表呈诱曹休笺草》:
「方北有逋寇,固阻河洛,久稽王诛,自擅朔土,臣曾不能吐奇举善,上以光赞洪化,下以输展万一,忧心如捣,假寐忘寝。圣朝天覆,舍臣无效,猥发优命,敕臣以前诱致贼休,恨不如计。令于郡界求山谷魁帅为北贼所闻知者,令与北通。臣伏思惟,喜怖交集,窃恐此人不可卒得,假使得之,惧不可信,不如令臣谲休,于计为便。此臣得以经年之冀愿,逢值千载之一会,辄自督竭,竭尽顽蔽,撰立笺草以诳诱休者,如别纸。臣知无古人单覆之术,加卒奉大略,亻公蒙狼狈,惧以轻愚,忝负特施,豫怀忧灼。臣闻唐尧先天而天弗违,博询刍荛,以成盛勋。朝廷神谟,欲必致休于步度之中,灵赞圣规,休必自送,使六军囊括,虏无孑遗,威风电迈,天下幸甚!谨拜表以闻,并呈笺草,惧于浅局,追用悚息,被报施行。」
吴王同意后便派出亲信送笺书七条送至扬州,信中都说自己受到责难,害怕被杀,打算以鄱阳郡归降北方,请求曹魏派兵接应。为了取信曹休,吴王配合不断派出尚书郎到鄱阳郡查究各种事情,为了证明自己来到鄱阳郡门之下,更剪下头发谢罪。
了解曹操剃发作为瓜代自己违反军法的代价后,可想见周鲂与吴王为了取信曹休,付出多大的代价,这一切只为了有机会把曹魏引进圈套中。
当然作为曹丕的托孤重臣、曹魏的头面人物,想要简单的骗过他并不是那么容易,在东吴非常努力的营造周鲂已经不被吴王信赖、甚至已经遭到东吴政圈边缘化后,曹魏探子屡屡将情形传回扬州,经过种种努力之下曹休终于相信了。
为什么东吴会认为曹休会中计呢?因为东吴方面早已得知,眼看去年司马懿漂亮斩杀孟达,解决三郡问题;不久前曹真与张合在西线击退蜀汉的入侵,保障关中、陇西地区的安定。曹休身居曹魏最高军职大司马,待在扬州寸功未立,深感面目无光,急于想打一场胜仗证明自己是完全合格的,这个心态遭到东吴得知,会被加以利用就可想而知。
曹休认为周鲂遭到责难与投靠曹魏属实之后,连忙上书明帝请求让自己出兵,更说这是千载南逢的机会,请陛下务必恩准。
明帝下令同意曹休的计划后,为了万无一失,综合司马懿之前提出的意见,命他率军由宛城领兵进攻江陵,贾逵督前将军满宠、东莞太守胡质等四支军队由西阳直攻东关,三路大军同时进发,企图让东吴左支右绌,体会到兵力不足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