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五章(第5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孔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今汉室衰,自安、和、冲、质以来,国统屡绝,桓、灵荒**,禄去公室,此乃天命去就,非一朝一夕,其所由来久矣。……夫大人者,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时已至而犹谦让者,舜、禹所不为也,故生民蒙救济之惠,群类受育长之施。」

曹丕又回《答司马懿等再陈符命令》:

「世之所不足者道义也,所有余者茍妄也。常人之性,贱所不足,贵所有余,故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孤虽寡德,庶自免于常人之贵。夫『石可破而不可夺坚,丹可磨而不可夺赤』。丹石微物,尚保斯质,况吾托士人之末列,曾受教于君子哉?且于陵仲子以仁为富,伯城子高以义为贵。鲍焦感子贡之言,弃其蔬而槁死;薪者讥季札失辞,皆委重而弗视。吾独何人?昔周武,大圣也,使叔旦盟胶鬲于四内,使召公约微子于共头,故伯夷、叔齐相与笑之曰:『昔神农氏之有天下,不以人之坏自成,不以人之卑自高。』以为周之伐殷以恭也。吾德非周武而义惭夷、齐,庶欲远茍妄之失道,立丹石之不夺,迈于陵之所富,蹈柏成之所贵,执鲍焦之贞至,遵薪者之清节。故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吾之斯志,岂可夺哉?」

其实曹丕早就派了好几批人去了,不管是明示、还是暗示,但是献帝装做好像都不知道的样子,可说把曹丕急憋了,被把持这么多年的刘协很清楚,如果自己不表示态度,即使魏国上下急白了头发都没有用,想要用禅让转移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想武力取代那就会冒天下大不讳,曹丕也不想惹这一身腥。

终于,在华歆等人的策动下,让行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玺绶绍册,禅位于魏王。大概曹丕也想仿照父亲三让才登上魏王的流程,在《既发玺书又下令》中,惺惺作态的表示如果再逼他就跳海自杀,如果可以献帝非常愿意让他去跳海,可惜现在自己只有继续禅让的义务,没有生杀大权。经过曹丕想要的三让流程后,才故做勉为其难的接受,并说:「自己是想粗衣粗食过下去,但是你们如此坚持,也只好如此。」这般作态不知传到成都、建业该有什么反应?

总之,总算命人在邺城外的繁阳筑起高台,众臣认为选日不如撞日,隔日就是好日,曹丕准奏。

二十九日,献帝命人持自己以皇帝身分下达的最后诏书:

「朕在位三十有二载,遭天下**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数既终,行运在乎曹氏。是以前王既树神武之绩,今王又光曜明德以应其期,是历数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唐尧不私于厥子,而名播于无穷。朕羡而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魏王。」

在众人的目光中,主角魏王曹丕缓缓登坛,在读完禅让诏书后,接受皇帝玉玺印绶,登上皇帝位。燃起大火祭祀天地、山川,下达第一道诏书《制诏三公改元大赦》:

「上古之始有君也,必崇恩化,以美风俗,然百姓顺教而刑辟厝焉。今朕承帝王之绪,其以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议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同律度量,承土行,大赦天下。自殊死以下诸不当得赦,皆赦除之。」更改年号为黄初,自称魏文帝。

在五德终始说中,汉为火德,魏为土德,又下《改雒为洛诏》:「汉火行也。火忌水,故洛去水而加隹。魏于行次为土,土,水之牡也,水得土而流,土得水而柔,故除隹加水,变雒为洛。」改雒阳为洛阳,大赦全国,就从此刻起汉朝就成为过去。做完这些的曹丕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我终于知道尧舜禹之间的禅让是怎么回事了。」

在封国的曹植为了庆贺大哥登上帝位,作《庆文帝受禅章》:

「陛下以圣德龙飞,顺天革命,允答神符,诞作民主。乃祖先后积德累仁,世济其美,以暨于先王。王勤恤民隐,劬劳戮力,以除其害,经营四方,不遑启处,是用隆兹福庆,光启于魏。陛下承统,缵戎前绪,克广德音,绥静内外,绍先周之旧迹,袭文武之懿德,保大定功,海内为一,岂不休哉!」

「丹霞蔽日,采虹垂天。谷水潺潺,木落翩翩。孤禽失群,悲鸣云间。

月盈则冲,华不再繁。古来有之,嗟我何言。」

他想说的无非是:

「红霞遮天蔽日,彩虹遥挂天际。溪水潺潺流淌,落叶翩翩飞舞。鸟儿脱离了鸟群,独自在云间悲鸣。月圆之后就是月缺,盛开的花不再旺盛生长。这些现象自古就存在,我何必再来感慨呢。」

好巧不巧曹植也做同名诗:

「纣为昏乱,虐残忠正。周室何隆,一门三圣。

牧野致功,天亦革命。汉祚之兴,阶秦之衰。

虽有南面,王道陵夷。炎光再幽,殄灭无遗。」

虽然他的意思是以古鉴今,有没有讽刺大哥的意思,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纣王十分昏庸无道。残害忠良。周家多么兴隆。一家中出了三位圣人。出生草莽而功在天下。

天下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汉朝的突然兴起。同时意味着秦朝的灭亡。虽然皇帝在南面凌驾于诸夷之上。然而灼热的光再幽深悠长。终将灭亡得一丝不剩。」

十一月初一,尊奉退位的献帝刘协为山阳公,仍然可以使用汉朝的历法,行皇帝的礼仪、音乐;又封他的四个儿子为列侯。当然登上皇帝后也要追封祖先,祖父魏太王曹嵩为太皇帝,父亲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尊奉母亲卞氏为皇太后。改汉封朝的诸侯王为嵩德侯,列侯为关中侯。大臣的封爵、升迁,各有不同。将相国改称司徒,御史大夫改称司空。山阳公刘协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魏文帝曹丕作为妃子。

年初听闻曹操薨,刘备派遣韩冉奉书吊唁,以益州特产锦布作为赙赠之礼。厌恶因丧求好的曹丕,命荆州刺史傅群如果有益州使者来,杀无赦以绝使命。知道消息的韩冉于是假装生病,停留在上庸。曹丕篡位代汉后,颁行天下的诏书也传到荆州,于是拿着诏书返回益州交给刘备。

心想魏朝建立当然要重新颁布历法的曹丕,找来侍中辛毗商量,他说:「魏朝遵循虞舜和夏禹一脉相承的继承关系,顺应天命,合乎民心;只有商汤、周武王,依靠武力征伐统一全国,才会更改历法。孔子说:『实行夏的历法』,《左传》说:『夏朝的历法,最符合天地运行的规律,』我们为什么要和它相反呢?」文帝称赞并接纳他的建议。

代汉后大臣们自然会称颂魏朝的功德,贬损汉朝以求升官。散骑常侍卫臻却与众人不同,不仅阐述禅让的大义,更称赞汉朝的功绩。知道后文帝见卫臻几次都说:「普天下的珍宝,我要和山阳公共同享用。」

文帝想要追封外祖父母,知道他想法的尚书陈群上奏说:「陛下以圣明的德行,顺应天命,创立大业,革除旧制,应该永远成为后代遵从的典范。根据典籍记载,汉有分封妇人土地和爵位的制度。记载礼仪的典籍中,只有妇人附从丈夫的爵位。秦朝违背古代制度,汉朝又继承秦朝的体制,都不符古代君王的法令和经典。」文帝说:「你的看法很对,不应该封太后的父母。」不仅接受建议,更写下确定为制度,保存在收藏档案的台阁中。

他不仅只是说说,凡二千石及以下官私自放纵坏人、不按法令办事的,一律上奏朝廷,予以罢免。除此之外州治外部整顿武备,内部则认真处理民事,开垦水田,疏通转运粮米的水道,受到当地官员和百姓的称赞。已经是魏文帝的曹丕感叹:「贾逵才是可以称为真正的刺史。」向全国发出公告。以豫州作为全国各州的榜样,再封他为关内侯。

此时却有人永远的离开曹魏政坛。为了感念过去的功劳,重新任命程昱担任卫尉,进封安乡侯,增邑三百户,加上之前封赠共有八百户,又封少子程延及孙子程晓为列侯。正想追封他为三公时去世,听到消息的曹丕也留下眼泪惋惜,下令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享年八十。他的爵位由长子程武继承。

这时卢水胡伊健妓妾和治元多等人叛乱,导致河西各郡大乱,凉州做为魏的西部屏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文帝十分忧虑:「非张既莫能安凉州」,召回邹岐改以张既担任凉州刺史,派遣护军夏侯儒、将军费曜等配合他行动,出兵征讨卢水胡。

张既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急行军至武威城下。惊恐魏军突然出现的胡人,以为张既是神将下凡,赶紧放弃武威,退守当初韩遂曾以此对抗夏侯渊的显美县。占领武威之后的张既,立即率军进攻显美,大破卢水胡,斩首俘虏数以万数,一举平定河西卢水胡叛乱,至此凉州安定。消息传回让文帝大喜,下诏封张既为西乡侯,加封二百户食邑,前后共四百户。

十二月,文帝下令在洛阳修建皇宫,有意要从邺城迁回奠定汉朝数百年基业之处。十七日,抵达洛阳视察建筑进度。

有天文帝对先前平定三郡叛乱有功、后来召入朝任官的侍中苏则说:「以前攻破酒泉、张掖的时候,西域瘟派使臣至敦煌,贡献直径一寸的大珍珠,可否再让他们来卖而得?」他回答:「如果陛下以教化润泽全国,威德远吸沙漠,不求珍珠,也会有人送来;向人求取才得到,已无珍贵可言。」文帝当下默然无语。

鉴于河南人口稀少,文帝想要迁徙户籍冀州士兵的家属十万户前往。好巧不巧适逢大旱又闹蝗灾,百姓都陷于饥荒,文帝不顾朝廷众人反对,想要一意孤行。为了改变他的想法,侍中辛毗和朝廷大臣再次请求晋见,知道他们要劝谏的文帝板起面孔,众人见脸色不好,当下噤声不敢说话。唯有辛毗表示:「陛下要迁徙士兵家属,理由是什么?」文帝说:「你认为我的作法不对?」他如实回答:「确实不对。」「我不和你讨论。」「陛下不认为我没有才能,所以安排我作为咨询的官员陛下您身边,怎么能不和我讨论呢?我所说的的话是为国家着想,又有什么理由对我发脾气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