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第1页)
第三十五章
说到汉末三国,绝对无法避开的就是曹操,他的后代是唐朝著名画马大师,安史之乱后潦倒漂泊。不久前才和他在成都相识,十分同情他的遭遇,曾写诗赠予《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熏殿。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御马五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看到他就想到他的祖上曹操,更想起他的《短歌行其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珪瓒,秬鬯彤弓,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诗中借礼赞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坚守臣节的史事,申明自己只有扶佐汉室之志,决无代汉自立之心:
「姬昌受封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殷朝土地为三份,他有其中两分。
整治贡品来进奉,不失臣子的职责。只因为崇侯进谗言,而受冤拘禁。
后因为送礼而赦免,受赐斧钺征伐的权利。他被孔丘称赞,品德高尚地位显。
始终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传遍。齐桓公拥周建立功业,存亡继绝为霸首。
聚合诸侯捍卫中原,匡正天下功业千秋。号令诸侯以匡周室,主要靠的不是武力。
行为磊落不欺诈,美德流传于身后。孔子赞美齐桓公,也称赞管仲。
百姓深受恩惠,天子赐肉与桓公,命其无拜来接受。桓公称小白不敢,天子威严就在咫尺前。 晋文公继承来称霸,亲身尊奉周天王。周天子赏赐丰厚,仪式隆重。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晋文公声望镇诸侯,从其风者受尊重。
威名八方全传遍,名声仅次于齐桓公。佯称周王巡狩,招其天子到河阳,因此大众议论纷纷。」
只是写诗的曹操自己这么想,出了魏国后,刘备、孙权与手下群臣是怎么看,就是另一回事情了。
元月,回到雒阳的魏王曹操,收到江东孙权用盒子盛装的关羽首级,不禁感叹,过去自己想尽办法想要收他为己用总无法如愿,再次相见竟是这种天人永隔场面,下令用诸侯的礼节予以安葬。
几日后魏王病体沈苛,卧床不起,赶紧命人传来曹彰。自觉来日无多,就命人写下《遗令》:
「吾夜半觉,小不佳;至明日,饮粥汗出,服当归汤。吾在军中,持法是也。至于小忿怒,大过失,不当效也。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吾有头病,自先着帻。吾死之后,持大服如存时,勿遗。百官当临殿中者,十五举音;葬毕,便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着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下施繐帐,朝脯设脯糒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履组卖也。吾历官所得绶,皆着藏中。吾余衣裘,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这里交代后事的意思很清楚:
「半夜我觉得有点不舒服,到天明吃粥出了汗,服了当归汤。
我在军中实行依法办事是对的,至于小小发怒,大的过失不应当学。天下还没有安定,不能遵守古代丧葬的制度。我有头痛病,很早就戴上头巾。我死后穿的礼服就象活着时穿的一样,别忘了。文武百官应当来殿中哭吊的,只要哭十五声。安葬以后便脱掉丧服;那些驻防各地的将士,都不要离开驻地;官吏们都要各守职责。入殓时穿当时所穿的衣服,埋葬在邺城西面的山冈上,跟西门豹的祠堂靠近,不要用金玉珍宝陪葬。
我的婢妾和歌舞艺人都很勤苦,把他们安置在铜雀台,好好地对待他们。在铜雀台的正堂上安放一个六尺长的床挂上灵幔。早晚供上肉干、干饭之类的祭物,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从早至午就向着灵帐歌舞。你们时时登上铜雀台,看望我的西陵墓。我遗下的熏香可分给诸位夫人,不要用香来祭祀。各房的人没事做可以学着编织丝带子和作鞋子卖。我一生历次做官所得的绶带,都放到库里。我遗留下来的衣物、皮衣,可放到另一个库中,不行的话你们兄弟就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