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第2页)
中平六年,知道在兖州举义兵讨伐董卓的曹操是族叔,改换姓名从吴郡千里奔驰,北上经荆州回归中原才终于相见。曹操就对左右说:「这是我们曹家的千里马啊。」安排他与曹丕共同食住,待若亲子。日后经常跟随曹操四处征伐,在『天下骁锐』、也是叔叔曹洪掌管的虎豹骑中担任宿卫职务。
为了怕有失,特意下令《使辛毗曹休参治下辨令》:「昔高祖贪财好色,而良、平匡其过失。今佐治文烈忧不轻矣。」可见对于自己无法亲征,有很深忧虑的曹操,没有全部把希望都放在曹洪身上,而是指望曹休、辛毗两人。
亲自率领诸将起兵的刘备,根据诸葛亮的建议集中兵力攻取汉中,假使胜利就能窥伺中原、进军雒阳。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张飞、马超、吴兰等人先行进兵武都,夺取距武都东南二百四十里远、有魏军曹休等人驻守的下辨;另一路由他自己亲率黄忠、赵云等,带领主力部队进攻曹将夏侯渊据守,堪称汉中咽喉的阳平关。
刘备这招声东击西,目的是要取下阳平关,所以给另一路的兵力并不多。曹洪进兵下辨后,了解刘备意向的张飞,想要迷惑魏军,就摆出打算大战的态势与气势,希望能够把魏军拖在这边。在曹洪迟疑的时候,一向被认为粗猛有余、细致不足的张飞,命令吴兰率军守住下辨,再派细作四处放言、大张旗鼓地宣称:即将出兵切断南下曹军的归路!
本来就不知益州军虚实,来到下辨后更担心大军深入被截断退路,此时流传出益州军截断自己归路的流言,让曹洪犹豫是否该前进,军心顿时浮动不已。
眼见叔叔犹豫不前,知道稍纵即逝的战机如果不把握,届时情势将会逆转的曹休,关键时刻站出来说:「张飞是在虚张声势!如果真的想去断我军归路,不会大张旗鼓,应该是设下伏兵潜行才是。现在大鼓声势,正好证明他不会去断路。眼下应该抓住他们大军还没有聚集在武都,赶紧急行奔袭下辨,将吴兰一举击破,必然能够大挫士气,到时候张飞只能选择退兵。」虽然觉得有道理的曹洪,犹豫之下还是找来众将领询问意见,一致同意后就依照曹休的建议,率军直袭下辨。
张飞没有骗过曹休,却把吴兰给骗到。听到张飞大军出动、前去截断曹军归路的假情报,心想曹军不敢来犯下辨,安心后放松对四周的警戒。千料万想都没有算到,这一切早已被曹休识破,此时他亲自率领虎豹骑突袭,放松警戒的吴兰轻易遭到击溃,即使有雷铜、任夔奋力抵抗,依然败战而死,逃至氐族的吴兰被当地人强端所杀。这战不仅全军覆没,三名将领各以不同方式殒命。
二月,魏国太子曹丕感伤去年在疫病潮中过世的王粲等友人,命人收集他们的作品,辑录为文集。还写给四友《与吴质书》:
「二月三日,我说。时间过得很快,我们分别后快要四年不见。三年不见,《东山》诗中的士兵尚且感叹离别时间太长,何况我们分别都已经超过三年,思念之情怎么能够忍受呢!虽然书信来往,也不足以解除郁结在心头那股深切怀念之情。
前一年流行疾疫,亲戚朋友多数遭受不幸,徐干、陈琳、应玚、刘桢,很快相继都去世,我内心的悲痛怎么能用言语表达啊?过去在一起交往相处,外出时车子连着车子,休息时座位相连,何曾片刻互相分离!每当我们互相传杯饮酒的时候,弦乐管乐一齐伴奏,酒喝得痛快,满面红光,仰头吟诵自己刚作出的诗,每当沈醉在欢乐的时候,恍惚间却未觉得这是难得的欢乐。我以为百年长寿是每人应有,期望能长久地相处在一起,怎想到几年之间,这些好朋友差不多都过世,说到这里就令人非常痛心。近来编定他们的遗着,合起来成为一本集子,看他们的名字,已经是在阴间死者的名册。追想过去交往相好的日子,还历历在目,这些好友都死去化为尘土,如何忍心再说呢?
纵观古今的文人,大多不拘小节,少有能在名誉和节操都能立身。徐干不仅有文才,又有好的品德,宁静淡泊,少嗜欲,有不贪图权位隐退之心,可以说是文雅而又朴实的君子。他着有《中论》二十多篇,自成一家的论著,文辞典雅,足以流传后世,他的精神、成就永远存在。应玚文采出众常有著述之意,他的才能学识足以著书,他美好的愿望实现之前就过世,实在应该痛惜。近来遍阅他们的文章,看后不禁拭泪,既痛念逝去的好友,而且又想到自己生命短促。陈琳的章表文笔很雄健有力,稍微有些冗长。刘桢的文风洒脱奔放,只是还不够有力罢了,他的五言诗很完美,在同代人中最妙。阮瑀的书札文词美丽,使人感到十分快乐。王粲只擅长辞赋,可惜风格纤弱,不能够振作起文章气势,至于他擅长的,古代没有人能超过很远。过去伯牙在钟子期死后破琴绝弦,终身不再鼓琴,痛惜知音难遇,孔子听说子路被卫人杀害,剁成肉酱,命人将家里的肉酱倒掉,悲伤弟子当中没有能比得上子路的。这些人只是有些还不及古人,也算一代优秀人才,现在活着的人,已没有人能比得上的了。将来定有优秀人才出现,后来之人难于轻视,但是恐怕我与您不能赶上见到了。
年龄已经增大,心中所想的千头万绪,时常有所思虑,以至整夜不眠,志向和意趣什么时候能再像过去那样高远呢?已经变成老翁,只不过没有白头发罢了。东汉光武帝说:“三十多岁,在军队中十年,所经历的事不止一件。”我的才能赶不上他,但是年龄和他一样大了,凭低下的才能却处在很高地位,德才不足,只是凭借父亲曹操之力而有高位,一举一动都有人注意,什么时候才能改变这种情况呢?恐怕永远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游玩了。年轻人的确应当努力,年龄一旦过去,时光怎么能留得住,古人想夜里拿着蜡烛游玩,确实很有道理啊。
近来您用什么自我娱乐?仍旧再有什么著作吗?向东望去非常悲伤,写信来叙述内心情感。曹丕陈说。」
信中既追念往事和亡友,也预想未来文坛和个人情况。曹丕信中提到的伯牙、钟子期的故事是?
自小喜爱音乐的伯牙,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却认为没有还没有遇到真正听懂琴声的人,一直在寻觅知音。有一年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乘船来到汉阳江口时遭遇风浪,只得暂时停泊在一座小山下,直到晚上风浪才渐渐平息。此时云开月出的景色十分迷人,望着明月的伯牙琴兴大发,取出随身的琴开始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沈醉在自己优美的琴声之时,突然看到有人一动不动地站在岸边。当下吃了一惊不自觉过于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正猜想岸边的人所为何来之时,听见那人大声地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借着月光伯牙仔细一瞧,果然如他自己所说,身旁放着一担干柴,的确是个打柴的人。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声呢?出于好奇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刚弹的是什么曲子?」
听了伯牙的问话,那人笑着回答:「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听到打柴人的回答大喜的伯牙,连忙邀请上船细谈。打柴人看到他的琴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听他说出瑶琴来历,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的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表示:「这琴声表达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转为清新流畅时就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惊喜万分于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自己用琴声表达心意的伯牙,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能够听得明白。更惊喜的是野岭之下,竟让自己找到寻觅已久的知音,于是问清打柴人名叫钟子期,与他喝起酒来。两人越谈越投机,深有相见恨晚之憾,当下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有任务在身不能久留的伯牙,和钟子期洒泪而别的第二年中秋,如约来到汉阳江口,左等右等也不见他赴约的迹象,就想弹起琴来召唤知音,过了好久依然不见人影。第二天向一位老人打听他的下落,从口中才得知,他不幸染病去世。临终前更留下遗言,把坟墓修在江边,八月十五相会时,可以听见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后万分悲痛的伯牙,来到钟子期的坟前,用凄楚曲调弹起《高山流水》。弹完挑断琴弦后长叹了一声,就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个粉碎。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三月,听到下辨失守的张飞,无奈只能与马超领兵撤退,让刘备单独在阳平关面对夏侯渊、张合。
这一战能够胜利,明眼人都知道是靠曹休的建议,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凯旋回撤的路上向来处事低调的曹休,一脸的忧郁思考着该怎么应对益州攻势;相反作为主帅却没有什么建树的叔叔曹洪,趾高气扬的把功劳算在自己身上,藉开庆功宴大宴部将之时,为了饱自己眼福,命人找来穿上薄如蝉翼的罗衣的倡优,在鼓上跳艳舞,使在场的人大笑。杨阜见状出面严厉斥责:「男女有别,这是国家的大节,怎么能在大庭广众面前让女人**形体!即使夏桀、商纣的败乱,也不及如此。」说完愤然辞出。曹洪马上下令让女伎停演,派人请他还座。
当然曹洪看艳舞的举动,也传到曹操耳中,心想:「他的毛病越来越多,以后要减少重用。」回到邺城后别说庆功升职,还遭到冷落。即使曹洪再怎么生气,也改变不了侄子取代叔叔在魏军地位的事实。
去年底魏王召回任职三年的代郡太守裴潜,除担任丞相理曹掾,更赞扬他治理代郡的成就,不料他却说:「我对百姓虽然宽容,对胡人却很严厉。今后我的继任者,必然认为我的治理过严而采取宽厚的措施。那些胡人一向骄横,过度宽厚必然导致放纵,放纵以后想再用法令加以限制的话,将会是引起怨念进而反叛的原因。据下官预测,代郡的乌桓日后必定反叛。」听完后曹操后悔这么早把他召回。
四月,果然不出裴潜预料,传回乌桓三个部落的单于一起举兵反叛的消息。这次魏王没有派出其他将领,派出要磨练一番的儿子鄢陵侯曹彰出征。
曹彰,字子文,与曹丕、曹植是一母同胞的兄弟,排行第二。从小就善于射箭、驾车,臂力过人,能够徒手与猛兽格斗,视危险困难如无物。总是慷慨昂扬的跟随父亲出征,曾经被父亲批评:「你不向往读书学习圣贤之道,却好骑马击剑,这都是只能对付一个人的,不值得花时间!」以此督促他学习《诗经》、《尚书》。
对于父亲的想法,有次对身边的人说:「大丈夫应当效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大将军,率领十万之众在沙漠上驰骋,驱逐戎狄,建功立业,哪能作博士呢?」又有一次曹操找来儿子,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志向,他就说:「愿作将军。」曹操问:「作将军所为何事?」回答说:「披坚甲,握利器,面临危难不顾自己,身先士卒,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曹操大笑后知道这儿子是个武人,从此不再勉强他读书。至于曹彰口中仿效的对象卫青、霍去病是谁?
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人。汉武帝时名将,也是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算是皇亲国戚。母亲卫媪与县吏郑季私通产下他,因为生活艰苦不得已将他送到亲生父亲郑季家。郑季却让他去放羊,郑家的儿子也没把他当做兄弟,只当成奴仆一般使唤。长大后不愿受郑家的奴役的他,回到母亲身边,做平阳公主的骑奴。
有一次,跟随别人来到甘泉宫,一位囚徒看到他的相貌说:「这是贵人的面相啊,官至封侯。」卫青笑着回答:「我身为人奴之子,只求免遭笞骂已是万幸,哪里谈得上立功封侯呢?」
建元二年春,他的三姐卫子夫被前往灞上扫墓做客平阳府的武帝看中入宫。
建元三年,入宫后遭到冷落了一年多的卫子夫再次获幸有身孕,引起皇后陈氏嫉妒。陈氏母馆陶公主派人意图杀害在建章当差的卫青。幸亏同僚公孙敖实时得到消息,带人将他救下。这下惹得得知此事的汉武帝大怒,随即任命他担任建章监、侍中,封卫子夫为夫人,卫长君为侍中。也许是有意补偿,竟然连续数日赏赐,救人有功的公孙敖也得以晋身显贵。随后被任命为太中大夫,俸禄千石,掌管朝政议论。
元光六年,匈奴兴兵南下直指上谷。武帝分派四路出击,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迎击匈奴,等于说卫青面对的是匈奴本队,责任是最重的,也看出武帝对这个妻弟的厚望。
首次出征的卫青果敢冷静,率军深入险境,直捣匈奴最神圣的祭天圣地龙城,取得胜利并俘虏七百人。另外三路中,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武帝为胜利凯旋的卫青高兴,封他为关内侯。龙城之战是自汉朝建立以来对战匈奴的首胜,更为日后的胜利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