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第1页)
第三十二章
如果说东汉末年,舍三曹父子不谈的话,要论文笔灿然绝对有王粲一席。这天在草堂中无事的杜甫吟诵起王粲有名的《七哀诗》: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不仅描写东汉末年的世间景况,更将自己不得已南走的心情抒发:
「西汉的都城长安城上空已是黑云乱翻,李傕、郭汜等人在这里制造事端。
我忍痛告别了中原的乡土,把一身暂托给遥远的荆蛮。
送行时亲戚眼里噙着泪水,朋友们依依不舍攀着车辕。
走出门满目萧条一无所见,只有堆堆白骨遮蔽了郊原。
一个妇人面带饥色坐路边,轻轻把孩子放在细草中间。
婴儿哭声撕裂母亲的肝肺,饥妇人忍不住回头看,但终于洒泪独自走去。
『我自己还不知道死在何处,谁能叫我们母子双双保全?』
不等她说完,我赶紧策马离去,不忍再听这伤心的语言。
登上霸陵的高地继续向南,回过头我远望着西京长安。
领悟了《下泉》诗作者思念贤明国君的心情,不由得伤心、叹息起来。」
好友李白也曾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赞赏包含王粲在内的建安七子的风骨、才情: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好友笔下这种飘逸无所往的笔锋,却是自己凝厚笔法所不及的阿!
正月,从谯县开拔的魏国大军,抵达位在巢湖东北角、合肥东南方一百七十里距离的居巢。相对的孙权率军还是驻守在老地方濡须口并筑城据守,扼控濡须与长江交汇处这个战略要地。
又以吕蒙为都督,让他率军守在去年大战的濡须坞,借着以前所建的船坞,布置强弩万张用来对抗曹军进攻。眼见魏军前锋尚未安营的吕蒙,马上下令率兵出击,将曹军前锋击溃。
去年底得知鄱阳等地叛乱消息的孙权,早先派出对山越作战极有心得的贺齐,再派曾经在会稽大破造反多年山贼大帅潘临的陆逊,让这两位对山越有充分经验的将领配合前往征讨,希望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胜。
企图与魏军呼应的尤突,自恃地形险要,在没有防备之下遭到两人快速进军攻击,一战斩杀数千人,剩余贼众震慑归服,丹阳三县的寇贼全部投降,贺齐上书建议挑选精锐编入江东军,获得首肯后从中选择得精兵八千人。因此役被授予安东将军称号,封山阴侯,出任镇守长江江面上的防守,监督扶州以上直到皖城,南北长达九百多里的水域;陆逊则封定威校尉,屯兵利浦,就是以前扬州刺史刘繇为了防备吴景、孙贲,派张英驻防的利口。
这时在河北、冀州内外发生一场极大的疫病潮,上至高官、下至贩夫走卒无一可以幸免。其中包括返回邺城途中病逝的王粲,二十四日这天撒手西归,时年四十一岁。这个消息让临淄侯异常悲伤,少了文友对他来说可比天崩一般,强忍哀痛的曹植写下了《王仲宣诔》:
「建安二十二年正月二十四日戊申,魏故侍中关内侯王君卒。呜呼哀哉!皇穹神察,喆人是恃。如何灵祇,歼我吉士?谁谓不庸?早世即冥。谁谓不伤?华繁中零。存亡分流,夭遂同期。朝闻夕没,先民所思。何用诔德?表之素旗。何以赠终?哀以送之。遂作诔曰:
猗欤侍中,远祖弥芳。公高建业,佐武伐商。爵同齐鲁,邦祀绝亡。流裔毕万,勋绩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