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第2页)
昔乐毅能用弱燕破大齐,而不能以轻兵定即墨者,夫自为计者虽弱必固,欲自溃者虽强必败也。自殿下起军以来,三十余年,敌无不破,强无不服。今以海内之兵,百胜之威,而孙权负险于吴,刘备不宾于蜀。夫夷狄之臣,不当冀州之卒,权、备之籍,不比袁绍之业,然本初以亡,而二寇未捷,非暗弱于今而智武于昔也。斯自为计者,与欲自溃者异势耳。故文王伐崇,三驾不下,归而修德,然后服之。秦为诸侯,所征必服,及兼天下,东向称帝,匹夫大呼社稷用隳。是力毙于外,而不恤民于内也。臣恐边寇非六国之敌,而世不乏才,土崩之势,此不可不察也。天下有重得,有重失;势可得而我勤之,此重得也;势不可得而我勤之,此重失也。于今之计,莫若料四方之险,择要害之处而守之,选天下之甲卒,随方面而岁更焉。殿下可高枕于广厦,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安矣。〈」
这位臣子这么洋洋洒洒的一大篇,主要说的是:
「圣人不以己之睿智而轻视普通人。王者不因身份的高低决定是否采纳意见。因此,能够建功立业者,必能以近察远,比专横之人考虑周详。又必能不耻下问,博采众长。皮带、弓弦虽是不说话的物品,古代的圣贤却能用以警醒、纠正自己。臣下虽然认为不才,愿意以己比作皮带和弓弦。
从前乐毅能够以弱小的燕国打败强大的齐国,却不能以轻兵平定即墨,原因在于自强者虽弱小却坚不可摧,自溃者虽貌似强大却必然一败涂地。自从您起兵以来,三十余年,没有打不败的对手,没有制服不了的强敌,如今以精锐的兵马,常胜的军威,面对着倚仗天险的吴国孙权和拒不服从的蜀国刘备。想那偏远之地的大臣,比不上冀州的一个小卒,孙刘的家当,也比不上袁绍当时的基业,但是袁绍到底灭亡,而孙、刘却依旧存在。并非是我们力量不如从前,只是因为自强者和自溃者的形势地位转换了。故此,当年周文王伐崇侯虎,三次没攻下来,于是就退归原地,修生养性,最后终于把崇侯虎制服了。当初秦国作为诸侯之一,战无不胜,征无不服,待统一天下,秦王当上了皇帝,秦国却让百姓们的一阵疾呼声给摧毁了。这就是对外施用强力,对内不爱护体恤百姓的结果。臣下担心吴、蜀边寇的力量虽比不上先前六国,但却不乏出类拔萃之才。征伐他们会不会重蹈秦国的覆辙,这是不能不认真思考的。天下却有得失:形势对我有利而我又能认真考虑,就可有重大收获,形势对不利而我还要一意孤行,这就会有重大的失败。当今之计,不如研究周围的险阻,选择要害之地据而守之,再挑选天下甲士,而不断更换驻守。这样,您就可以高枕在大厦之内,潜心谋划安邦治国之大计。鼓励农桑,励行节约,这样整治十年之后,就一定会国泰民安。」
对于征讨汉中已经是箭在弦上、蓄势待发的曹操,就回了《报刘廙》:
「非但君当知臣,臣亦当知君。今欲使吾坐行四伯之德,恐非其人也。」
对于这位臣子,魏公要对他说的是:「不但当君主的应了解臣子,作臣子的也应了解君主。如今你想要让我坐在这儿空行周文王的德政,恐怕是看错人了!」
四月,打败氐族后前往陈仓西边三十六里处散关的魏军,继续往南推进一千里直至河池的时候。遭遇氐王窦茂率领部众万余人,靠着地形险要的优势,让魏军无法前进。为了观察地形的曹操,登上附近的山上时,见到远方景色,当下作《秋胡行。晨上散关山》: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牛顿不起,车堕谷间。坐盘石之上,弹五弦之琴。
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旁?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旁?
负揜被裘,似非恒人。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徨徨所欲,来到此间?
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道深有可得。名山历观,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
沈吟不决,遂上升天。歌以言志,我居昆仑山。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夜夜安得寐,惆怅以自怜。正而不谲,辞赋依因。
经传所过,西来所传。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此刻魏公曹操心中所想无非是:
「早晨,行进在散关山上,道路是多么地艰难!
健牛因困顿倒下,顷刻间,车辆坠人山谷。坐在大石头上,弹起五弦琴,心中有许多感慨。
那音调凄怨的清角古曲啊,让我感到迷乱和烦忧。早晨,我终于登上了散关山,写下这首诗来表达我的心意。
有三位不知名的老翁,突然来到我的身旁。
他们身穿狐裘,外披罩衣,看起来不像是平常人。
三位老翁问我为什么会这样地困苦和自我怨恨呢?为什么会心神不安地来到这里?心中有什么欲求?
三位不知名的老翁啊,我要用诗歌表达我的心意。
我们住在昆仑山,就是人们所说的神仙。
虽然成仙之道深不可测,但是只要诚心追求,就一定会得到。我们遍观名山,遨游八方极远之处,枕着石头睡觉,用流水漱洗。
喝着山泉水,正当我犹豫不决的时候,三位老翁已经飞身上天了。
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意,我们住在昆仑山。
仙人走了,已经很难再追回来。我真恨自己为世事牵绊,不能追随他们而去。
自从仙人走了以后,我每夜都不能安睡,惆怅哀怨啊,自我怜悯。
齐桓公德行端正,从来没有欺诈行为。因此,有德能酌宁戚通过唱歌前去依附他。
经传记载了齐桓公西伐大夏的事情,这一功劳为后世传颂。
透过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意,仙人离去不可追。」
曹操特别在诗中提到齐桓公,提到他的德行端正,指的是什么呢?
齐桓公当上霸主后,开始谋划讨伐楚国,此时北面燕国告急,山戎入侵,燕国派人向当时无论是经济或是军事实力,在中原都是最强的齐国求救。知道消息的齐桓公当机立断,率领文臣武将千里奔驰北伐山戎。此次北伐战功赫赫,不仅山戎臣服,灭亡向来不服的孤竹两国,为燕国解除北面威胁;不仅如此,齐桓公甚至将占领的土地送给燕国,使之成为北方大国的基础。这次让各国诸侯再次感受到齐国的强大,更对齐桓公的德行感到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