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五章(第5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依照周瑜遗言,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接替他的位置统领军队,再令程普兼任南郡太守。鲁肃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与他共同抵抗曹操。同意建议的孙权,从豫章郡中分出一部分土地,设立鄱阳郡;再从长沙郡分出一部分土地,设立汉昌郡;次而任命程普兼任江夏郡太守,命鲁肃为汉昌郡太守,率军驻在陆口。

周瑜病逝时,诸葛亮的好友庞统当时担任他的功曹,将他的遗体送到京口,江东文人官吏大多听说过他的名声,等到他准备回去的时候,一起送行到昌门外,包括陆绩、顾劭、全琮等人。知道他们的来意的庞统,告诉他们:「陆绩可以说是一匹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劭可以说是一只驽牛能负重远行。」又对全琮说:「你好施慕名,好像汝南樊子昭,虽然智力不足,但也是一时佳人。」陆绩、顾劭听完对他说:「如果天下太平了,希望能与你一起品评四海之内的名士。」陆绩、顾劭、全琮等人与他约定深交后返回。

南边的江东举地哀凄,北方的邺城却是欢欣万分,年初下令建造的楼台终于完工,为了纪念出土的铜雀吉兆,命名为『铜雀台』。地势南临河洛,北临漳水,虎视于中原,极富霸王的气派。加上楼台建筑飞阁重檐,亭台轩榭甚为美观,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台上有房舍数百间,储存着大量的生活用品,台下也有景色秀美的铜雀园,对于拥有天下权势的丞相来说当然是相当适合,只是这么华丽的建筑与崇尚节俭的曹操,似乎又不太相符。

建了这么一个漂亮的楼台,当然要好好庆祝,下令把身边的文人,包括在荆州投靠自己的王粲等人找来,也把自己的儿子们,包括曹丕、曹植找来,一起为文『登台为赋』。

当气氛正热烈的时候,有一人引吭学驴叫,就是大才子王粲。他有一个尽人皆知的小癖好,就是爱听驴叫,每每听到驴的叫声,都不亦乐乎。心情极佳的时候,甚至会在众人面前学几声驴叫,常常引得众人捧腹大笑。

一般文人、甚至于坊间就有听到驴叫,宛若听到了天籁一般的说法,不乏听到沈醉其中,痴迷不已的人,连有王侯将相,或是文人雅士都有这种癖好;不仅不引以为耻,反而把听驴叫、学驴叫作为一种高尚无比的兴趣。

正当曹丕索尽枯肠、斟酌字句的时候,弟弟曹植早已下笔如飞,将一篇文采灿然的《登台赋》亲手献给父亲:

「从明后而嬉游兮,聊登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殿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冲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川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功恒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虽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矩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跟随父王快乐的四处游览,登上了铜雀台来娱乐心情。

见到四周宏伟高峻的宫殿,见到父王以贤德苦心谋营。

建起铜雀台的高殿巍然耸立,两侧的望楼像浮游在天顶。

站在冲入云霄的华美台观,高高的阁楼西面连着北城。

临近看着彰河的水缓缓流动,远远望见园中的果树繁茂。

迎面徐来的春风柔软而舒服,耳边是鸟儿不绝的叫鸣声。

帝王不朽的功业早已经成就,曹家得偿所愿,何其称心。

弘扬仁厚的恩德以泽被天下,对许的天子要毕恭毕敬。

齐桓、晋文开创了太平盛世,又哪里比的上父王的圣明?

多么吉祥,何其美妙!恩泽惠及远方的黎民百姓。

尽心辅佐我汉室的朝廷社稷,使四方永享安宁。

恢弘的气度能与天地相媲美,无私的品德像日月的辉光。

愿父王永享无穷无尽的尊贵,有如东公王一样年寿无疆。

父亲驾驭飘着龙旗的车驾遨游天地,乘着鸾车周游浏览。

其恩德广布五湖四海,美好的物产丰富,百姓安居乐业。

希望这铜雀台永远坚固,快乐的心情永远都不会结束。」

话一说完,当场得到全部人的赞赏,同时也祝贺曹操楼成,只有一人例外:世子曹丕,还有一人感觉到这个情绪,就是他身后的文学掾司马懿。就在铜雀台欢乐气氛之中,结束了这无战事、无烽烟的平静一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