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第3页)
还在官渡僵持的曹操,得知孙权已经解决李术后,自己能够掌控的扬州境界虽仅有九江郡,毕竟自己代表朝廷,刺史不能悬缺太久,让刘馥前去赴任。这时的扬州情势除了孙权外,还有庐江人梅干、雷绪、袁术旧将陈兰等各自聚集数万人,分布于江、淮之间。只身上任的刘馥,情况并不容乐观。
刘馥,字符颖,沛国相县人,算的上是曹操的同乡。早年间曾到扬州避乱,建安初年时劝说袁术将领戚寄和秦翊率众投靠曹操。知道这消息十分高兴的曹操,征辟他为司徒掾。这次会让他担任扬州刺史,主要是自己手下除了刚刚来投靠自己的老朋友刘勋与刘晔外,只有他对扬州最了解,况且江淮局势因为袁术的关系,搞的混乱又残破。
不可能从与袁绍对峙的官渡抽身情况下,有人建议刘馥可以稳定东南地区,于是曹操让同乡去扬州试试看。他单人匹马到九江郡剩下的空城合肥上任后,建立州刺史府,招抚流窜的势力入梅干、雷绪等人,接受招降后相继向朝廷进贡。
在大营中的袁绍,深怕粮草聚于一地会有状况,派大批车辆运粮草,让曾经同为西园八校尉的同事、善于驭军的淳于琼率领一万余人护送,储放在离阳武西北四十里的乌巢。屡次进谏都不见用的沮授,继续劝说:「可以派蒋奇另外率领一支军队,在运粮队的外围巡逻,以防曹操派军袭击。」这个建议是得自之前韩猛在故市的教训,这样具有预防未然的好建议,袁绍依旧不接受。
面临粮草将尽的窘境,心急如焚的曹操,写信给远在许都的荀彧催促粮草,发出后却被袁军给拦截,送到一人手中,这种时候拦截到敌军的重要信息,完全可以趁势大败敌军。这人就是和出战前遭到下狱的田丰、荀彧亲兄荀谌同为袁军谋主的许攸,拿着这封足以决定战场形势的信找到袁绍进言:「曹操兵力相对我们少的多,必须集中全力来抵抗我军,许都只能靠剩下的人守备,防备不如官渡,必然空虚。如果可以派一支队伍轻装前进、连夜奔袭,可以顺利攻陷许都。占领之后,奉迎天子讨伐曹操,必能将他捉住。即使没有立刻溃散,也能使他首尾不能兼顾,疲于奔命,击败他就指日可待。」袁绍心中就是那个念头:「我一定要先捉住曹操。」把许攸的绝佳计策白白浪费。
许攸,字子远,南阳人。是袁绍、曹操两人的好友。中平元年时曾参与冀州刺史王芬等人废汉灵帝、立合肥侯的阴谋,失败后王芬自杀、许攸逃亡。董卓专政时,袁绍从雒阳逃出后奔往冀州,成为袁绍的谋士,力劝袁绍与曹操联盟也是他,没有许攸,曹操在兖州高速发展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四年前,不只有沮授提出迎奉献帝,他也提出同样建议,袁绍不听。最终曹操迎接献帝刘协后深感不满。可说他在策谋上与沮授其实是同一等的人。
许攸献计两天后,来自邺城留后的审配报告到达阳武,查获他贪财的劣迹,将犯案家人收捕下狱,得到审配报告的袁绍羞辱他一番,又惊又怒的他趁袁绍还没有下令惩处之前,当天晚上就趁夜色渡河到对岸的官渡投靠另一个老朋友曹操。
此时查办许攸的贪财也颇有问题,早在邺城出兵前就可以处理,像是田丰只因为不利军心就遭到下狱,贪财的事迹应该早就被掌握,这个时候才做处置,不论是袁绍示意还是审配自行决定,再再显示出袁军在大战前夕还在搞窝里斗,即使再好情势都会浪费掉。
因为军粮即将用尽,写信给荀彧还没有回信,焦急的曹操找来贾诩问有什么好办法,他沉思了一下:「您在精明、勇敢、用人、决断四个方面都胜过袁绍,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过取胜,是想顾及周全啊,抓住机会便能很快取胜。」当下点头称是。他明白曹操纯粹是因为军粮不继而心慌,不是想问计于自己,此时只要坚定对抗袁绍的决心就可以。
趁夜渡河到官渡,许攸遇见巡逻士兵,表示自己是袁军谋士、也是曹操老友,直言求见有重要军情提供,就被带到大帐等候。虽然夜色已深,为了粮草问题迟迟无法入眠的曹操,知道他前来,连穿鞋都省了,直接光着脚出来迎接,拍手大笑:「子远你远道而来,我的大事可成功了!」两人入座后,他开门见山说:「袁军势大,你有什么办法对付?现在还有多少粮草?」曹操笑着说:「还可以支持一年。」他回:「没有那么多吧!让你再说一次。」曹操又说:「可以支持半年。」他就从衣服内拿出曹操写给荀彧的信,展开说:「你不想击破袁绍吗?还不说实话!」曹操无奈的说:「刚才都只是开玩笑罢了,其实最多就是一个月,这该怎么办呢?」
许攸把两边的军情做了比较:「你孤军独守、外无救援,加上粮草已尽,这是危急的关头。袁绍家大业大,不愁吃穿,即使你烧了韩猛那趟也无伤大雅,倒是有一万多辆辎重车,储放在故市、乌巢等地,守将淳于琼是你的老同事,应该很清楚他的作风,这两地戒备并不严密,如果派一支轻装部队突然袭击,出其不意焚毁他们的粮草与军用物资,不出三天,没有粮草的袁绍大军就会自行溃散。」
听了许攸的计策,留他在自己帐棚,命人召集诸将到大帐集合议事。诸将从曹操口中得知袁绍粮草情况,听到打算依许攸亲自领兵实行计策,有些人认为他是袁绍派来的间谍不可信,劝打消念头,还有一些人认为虽然可行,亲自领军太过危险,应该派其他将领前去。总之议论纷纷,意见总归就是不建议亲自领军。曹操当然了解这些忠于自己的将领,不希望自己亲身涉险的心情,此役是凶险与机会一瞬而过,必须自己领军才有胜算。
商议之后决定留下信赖的曹洪与谋士荀攸守官渡大营,精选五千步骑,军队一律用袁军的旗号,兵士嘴里衔着小木棍,把马嘴绑上,以防发出声音,趁着夜色抄小路出营,每人都抱一捆柴草。经过的路上如果遇到有人盘问就回答:「袁公怕曹操袭击后方辎重,派我们去加强守备。」让援军信以为真,全都毫无戒备。
顺利抵达乌巢后,按照计划包围袁军营寨后,点燃带来的柴草,从四面纵火围攻,目标是烧毁粮草。夜色中毫无戒备的袁军,无法分辨敌我,陷入混乱状态,直到拂晓天色渐渐明亮,守将淳于琼认清来袭的曹军兵力不多,必定不是主力部队,下令集合剩下的兵卒出营布阵企图反击,无奈遭到曹操率军迅猛冲击,不得已退回营中,派人前往阳武求援。
得知乌巢遭袭的消息,常理应该先抢救粮草辎重,袁绍却派大将高览、张合去攻打曹军大营。遭到张合站出来表示反对:「曹操亲率精兵前去袭击,必能攻破淳于琼等,他们一败辎重被毁,我方就大势已去,请先去救援乌巢。」在这个紧要关头,郭图站出来反对:「张合的意见不对。不如倾全力攻打曹操大本营,势必要回救,不需要前去解救而危险自然解除。」张合反驳:「曹公营垒坚固,不是那么轻易可以攻下,万一淳于琼失利,我们都会成为俘虏。」
这危急关头还是坚持要先攻下曹军官渡大营,理由是曹操领军袭击,大营必然空虚,以断其归处,逼曹操回军自救,以为是『围魏救赵之计』。更对随军的儿子青州刺史袁谭说:「就算曹操攻破淳于琼,我去攻破他的大营,让他无处可归。」自以为是孙膑的袁绍,没有认清曹操不是庞涓,这样的计划毋宁是鲁莽的。把乌巢弃于不顾、固执已见的袁绍,念在张合进谏,派了少数兵力援助淳于琼,依照原来计划派张合、高览率重兵强攻曹营而去。
乌巢方面,淳于琼等待的增援部队终于到达,曹操左右有人说:「敌人的骑兵逐渐靠近,请分兵抵御。」曹操怒喝道:「敌人到了背后,再来报告!」拒绝部下分兵阻击的建议,严令士兵拼死冲杀,曹操心知此时分兵,不仅无法攻破,还会遭受两面夹击的危险,唯有全力攻破淳于琼营寨,才能转死为生。曹军士兵拼死作战大破袁军,作为先锋的乐进,一马当先冲杀,淳于琼当场遭到老同事的部下斩杀,袁军全部粮秣遭到烧毁。确认胜利清理战场后,下令将遭到俘虏一千余名袁军士兵的鼻子全都割下,连同将所俘获的牛马的嘴唇、舌头也割下,向袁绍派来的少数援军示威,恐惧害怕的情绪瞬间蔓延,趁这个时候曹操再率部队攻击,援军也遭到击溃,曹军乘胜回转官渡。
另一边曹操官渡大营方面,有赖曹洪与荀攸拼命抵抗,虽然张合、高览死命进攻,仍是寸土未进、战情胶着。对面的阳武大营,得知乌巢失陷、淳于琼等人阵亡、粮草悉数遭到焚毁的消息,让袁绍怒不可抑。为了抢走沮授兵权屡屡献计于袁绍的郭图,见到自己的计策失败,心中羞愧,怕遭到怪罪,一不做二不休,向袁绍诬告非颍川派的张合:「张合听说我军失利,十分幸灾乐祸。」
张合,字儁乂,曲义死后河北第一打仗能手,从韩馥灭亡后跟随袁绍,在与公孙瓒征战中立功不少。高览也是河北名将,这两人一投降曹操,可就让袁绍军心大乱了,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除郭图外不作第二人想。袁军惊恐之下全面崩溃。袁绍与袁谭父子,连盔甲战具都来不及戴了,戴着头巾、骑着快马,率领八百名骑士死命的奔驰,想赶紧渡过黄河。才刚刚从乌巢回军的曹操,追赶不及,缴获袁绍的全部辎重、图书和珍宝。悉数投降的袁军残部,遭到曹操下令活埋的命运,先后死亡达七万余人。
这次出征献计一直不被接受,兵权又遭到拆分甚至剥夺的沮授,来不及跟上袁绍渡河逃亡的速度,遭到曹军俘虏。为了证明自己大喊:「我不是投降,只是被擒!」曹操和他是也是老朋友,亲自来迎接说:「我们俩处在不同的地方,一直被隔开不能相见,想不到今天你会被我捉住。」沮授无奈说:「袁绍失策自取失败。我的才智和能力全都无法施展理当被擒。」曹操说:「袁绍缺乏用你的能力与气量,不采用你的计策,导致失败。如今天下战乱未定,请与你我与共同创立功业。好吗?」沮授说:「我叔父与弟弟的性命,都掌握在袁绍手中,是生是死,只在他的一念之间。如果蒙您看重,就请快些杀我,这才是我的福气。」曹操叹息说:「我如果早就得到你,天下大事都不值得担忧了。」下令赦免沮授,给予他优厚待遇、随军行动。
到达对岸阳武袁绍大营营地的曹操,掌理军法的官吏,急忙抱着一大落书信来见,表示虽然并未拆封,从落款来看,有不少我军内部的人与袁绍通信,想要请示是否要打开逐一比对,以通敌罪嫌处置?熟读本朝掌故的曹操,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名字:汉光武帝刘秀。
刘秀征战河北,击败在邯郸城中,由赵缪王之子刘林拥戴称帝的王郎,进城后部下发现大批部将通敌的信件,信中还有毁谤刘秀的。刘秀表示他不愿看,下令焚烧销毁,让忐忑不安的通敌者放下心中大石头,这个用意在安抚人心,让辗转反侧、心神不宁的人安下心来。
对于这段历史,曹操不可能不熟悉,心想何不重演一次,袁绍既逃,巩固没有完全效忠自己的部将,比起赏赐官职金银,这个笼络人心的机会,千万不能放过。对军法官吏表示:「当袁绍强盛之时,连我都不能自保,何况众人呢!」下令尽数销毁,谁都不准看!
当前线传来袁绍兵败的消息,许多原本只是迫于情势归降的冀州郡县,纷纷向曹军表示投靠的意向,一时除邺城外的冀州郡县,都岌岌可危。袁绍父子一路奔逃过黄河,来到逃到位在黄河北岸,由部将蒋义渠营屯守的黎阳,握着他的手说:「我把性命托付给你了。」蒋义渠把大帐让给袁绍,让他在内发号施令,遭到击败四散的袁军残部知道他还活着,逐渐往黎阳聚集起来。
距离黎阳北面约莫两百里的大本营邺城大牢内,一间牢房内坐着袁绍出征前、因为不利军心遭到除去冀州别驾官职逮捕入狱的田丰。牢房狱卒平日与他颇契合,同情遭遇,今日从别处得知袁绍兵败消息,赶紧告知:「果然如你之前所言兵败,将军回来之后您一定会被重用。」田丰叹了口气:「我活不久了!」狱卒大惊:「这话怎说?」田丰说:「大将军外貌宽厚而内心猜忌,不能明白我的一片忠心,我屡次直谏相劝触怒他,如果他因胜利而高兴,或许能赦免我;现在因战败而愤恨,嫉妒心将要发作,我不指望能活下去。」
遭逢战败的袁军将士捶胸痛哭,说:「假如田别驾随军出征,一定不会有如此惨败。」数日后袁绍从黎阳回到邺城,对逢纪说:「留在冀州的众人,听到我军失败都会挂念我;只有田丰以前曾经劝阻我出兵,与众人不同,我也感到心中有愧。」逢纪反说:「田丰听说将军失利,拍手大笑,庆幸他的预料实现。」袁绍一气之下,没有查明真伪或是纯粹是馋言,加上羞于相见,对僚属说:「我没有用田丰的计策,果然被他取笑。」下令在狱中把田丰处死。
从官渡败退后,袁绍收拢确认生还者时,留守邺城将许攸家人收入大牢审问的治中别驾审配,原以为两个儿子已经死亡,得知并未死亡而是遭到曹军俘虏。袁绍部将孟岱得知消息,一日对袁绍说:「审配官居高位、专权独断,家族人丁旺盛,兵马十分精锐,他两个儿子都在曹操手中,必然会心生背叛之意。」在旁的郭图、辛评同时帮腔,认为审配将会离开冀州。袁绍委任孟岱为监军,代替审配镇守邺城。
还是不放心的袁绍,找来一向与审配不和睦的护军逢纪,征询对于审配此事的意见,逢纪出乎意料说:「审配天性刚直,经常仰慕古人的气节,一定不会因为两个儿子在敌人手中而作出不义的事来。希望您不要怀疑。」袁绍讶异的说:「你不恨他吗?」逢纪说:「以前我与他争执是私人小事,如今我所说的是国家大事。」袁绍说:「好!」收回罢免审配的职务的命令。自此以后,审配与逢纪的关系日益亲近。袁绍想来很习惯部属间的斗争,不然怎么会找平日与审配不合的人来确认,如果换成别人,不就把事情越闹越大,还没有对外,自己内部先打起来,官渡之败,完全没有怨别人的理由,太多问题是由自己造成。先前败退时冀州许多背叛的城邑,派兵逐一收复。
「大将军邺侯袁绍前与冀州牧韩馥立故大司马刘虞,刻作金玺,遣故任长毕瑜诣虞,为说命禄之数。又绍与臣书云:『可都鄄城,当有所立。』擅铸金银印,孝廉计吏,皆往诣绍。从弟济阴太守叙与绍书云:『今海内丧败,天意实在我家,神应有征,当在尊兄。』南兄臣下欲使即位,南兄言,『以年则北兄长,以位则北兄重。』便欲送玺,会曹操断道。绍宗族累世受国重恩,而凶逆无道,乃至于此。辄勒兵马,与战官渡,乘圣朝之威,得斩绍大将淳于琼等八人首,遂大破溃。绍与子谭轻身迸走。凡斩首七万余级,辎重财物巨亿。」
他想对全军说的是:「大将军邺侯袁绍以前和冀州牧韩馥阴谋拥立前大司马刘虞当皇帝,刻了皇帝的金印,派遣前任县县长毕瑜晋见刘虞,劝他说称帝是上天的意旨。袁绍又给我写信说:『可以建都鄄城,当有所拥戴。』擅自铸造金印银印。孝廉计吏等都到袁绍那里去钻营。他的从弟济阴太守袁叙写信说:『当前国内丧乱败坏,上天的意旨趋势在我们袁家,神灵也有了应验,当皇帝应在老兄身上。至于南兄,他的臣子想拥戴他当皇帝,南兄说,『按年纪说北兄大,按地位讲北兄更高。』便想把金玺送上,正碰上曹操的军队截断了道路。袁绍的家族世世代代受国家的厚恩,却大逆不道到了这样地步。我率领兵马与袁绍在官渡决战,凭借朝廷的威望,斩了袁绍大将淳于琼等八人的首级,便把袁绍全军击溃。袁绍同他儿子袁谭空身逃走,共斩敌七万余首级,缴获粮食、军械、财物等在十万以上。」
孙策在世时迟迟没有重用、回到东城服祖母丧期满的鲁肃,来到吴郡向周瑜告别,表示要返回北方故乡,不愿好朋友无法共同效力,极力劝说留在江东。更对鲁肃说:「过去马援答复光武帝说过,『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如今我效命的孙权亲信贤人智士,接纳能人异士,我听说古代哲人的神秘论证,接承天命替代刘氏者,必定起于东南,推算历数观察形势,最终会造建起帝王基业,与天命相符合,也正在东南。正是有识有志之士归附英杰的时代。你我应当通晓此理啊!」
次日向孙权推荐:「鲁肃才干出众,应当委以重任,还要多延聘一些他这样的人才,以成就大业。」听到像是自己兄长般的周瑜如此推荐,孙权立刻安排宴席接见招待,与他交谈后大为赏识。等到宾客都告辞后,单独留下鲁肃,把坐榻合在一处相对饮酒。
孙权表示:「如今汉王室垂危,我想建立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功业,你有什么办法帮助我?」鲁肃说:「从前,汉高祖刘邦打算尊奉义帝,但并未如愿,是因为项羽从中阻碍。如今的曹操,如同当年的项羽,将军有什么办法去效仿齐桓公、晋文公呢?我私下推测,汉朝王室复兴是不可能的,铲除战胜袁绍后的曹操,也不是眼下就能达到的目标。在下为将军打算,惟有先保住江东,观察天下大局的变化。如果可以趁曹操在北方持续用兵,无暇南顾的时候,消灭黄祖,讨伐刘表,控制长江附近州县,这就能建立帝王之业。」孙权说:「如今我尽力经营江东,只是希望辅佐汉王室罢了,你所说的这些我还没有想到。」领有孙策遗命,以老臣自居的张昭,听到这番建议直说鲁肃年轻、粗疏,越是如此说,孙权越发重视,更赏赐财物,让鲁肃的家境恢复到之前辉煌时代一样。
虽然孙权才十八岁,看人真的没看错。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这时不过二十三岁,长孙权五岁。少年从家乡南渡长江,到江南依附姊夫邓当。当时隶属于孙策部下,数次奉命讨伐山越贼。十六岁时经常偷偷混在姊夫出征讨伐贼众的部队中。邓当有次发现大吃一惊,认为万一他出事,自己该如何向他姐姐、自己妻子交代?无论邓当如何苛责都无法阻止他。不得已邓当只好把此事告诉岳母,母亲闻之大怒,打算以家法处罚,他向母亲表示自己只是希望上进脱贫,才敢于冒险,母亲被他的话感动不忍处罚。
邓当手下一名吏员认为他年纪幼小,时常轻视,不知何事出言羞辱。让他勃然大怒拔刀杀死这名吏员,为了逃避孙策军中罪责逃亡出走,受到同县的郑长收留。日后向校尉袁雄自首,代替他向上求情;孙策知道后召见他称奇不已,下令赦免所犯的罪过,把他安排为左右随从。数年后邓当逝世,张昭举荐他接替职务,拜为别部司马。
孙权点阅兵马的消息,他自然很清楚,心想如果自己的部队遭到兼并的话,将来想要取得成就,更是难上加难。四处想办法赊贷筹集物资,让士兵穿上深红色制服与绑腿布,加紧操练士兵。等到孙权检阅时,他的兵马「陈列赫然,兵人练习」,孙权见后认为他治军有方,不但没有削减部队,反而为他增加兵员,自此踏上孙氏集团中阶将领的第一步。
整饬军队后,当然就是要招纳人才。故陈国相骆俊之子、担任功曹的骆统,建议尊敬贤才,接纳各地士人,勤于征询的意见;在宴会赏赐的日子个别接见,询问他们的生活起居以示亲近;鼓励发言,观察他们的能力与志向。听完之后孙权一一接纳。
六年前,与叔父诸葛玄、弟妹诸葛亮、均等人在徐州分离,侍奉继母到江东避难的诸葛瑾,这几年来不管孙策发展如何迅猛,奇怪的是竟然没有出仕的意愿。二十七岁这年孙策身亡,年轻的孙权继位。一日与孙权大姊夫、曲阿人弘咨不期而遇,深谈之下大感惊奇,向他表明身分并说会向孙权推荐。果然回到吴郡后马上推荐,对于姊夫推荐的人,孙权也很好奇,当下派人去请。交谈之后果如所言,与鲁肃一样受到器重,同为宾客礼遇起用。
刘焉死后,甘宁等人爆发叛乱遭到平定,刘璋着实过了一小段好日子,只可惜平静的时光很快就被打破,起因来自于巴郡。六年前张鲁据汉中与成都对峙,刘璋委任庞羲为巴郡太守,驻守阆中抵抗张鲁。庞羲没有事先请示,私自招募賨人为部曲,賨人天性刚猛,连汉高祖当年都是凭借他们的帮助平定天下,有人就这件事情向刘璋诬告庞羲图谋不轨,让刘璋起疑。赵韪屡次劝告,刘璋都不加理睬,赵韪为此怀恨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