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第2页)
得知曹操前往征讨乌桓的消息后,刘备把新野的防守,交代给关羽、张飞两名亲将,十万火急的前往襄阳。见到端坐大堂的刘表后,直言曹操国虚远征,现在正是袭击许都的好机会,心想上次都让自己出兵叶县了,这次也会同意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对此刘表并不支持,他的理由是曹操虽然出兵,许都必然有所防范,况且还有荀彧坐镇,没有那么轻易得手,万一深陷旷日废时的攻城战,曹操再挥军南下必然会失败,不如静观,如果曹操北征不利,再行出兵不迟。
虽然话说的很漂亮,刘表此时心中所想,正如曹操出兵前郭嘉所预测的,如果要出兵许都,势必要给他更大的领兵权限与兵力支持,不管是否成功,他的实力就会有所增加,到时候自己还能够制约他吗?想到之前收留的张绣,纵使他不会有投降许都的可能,增加实力后觑觎襄阳,兵锋南指那可怎么办?他不是没有当过州牧,脑中闪过取而代之的想法也很正常,为了让他不要有其他的妄想,最好在此就阻止。
兴致冲冲来到襄阳,本想出兵袭击许都建大功,提出能让自己的领地增加,也能让刘表的领地扩展、更能打压正在势头上的曹操,这样一举三得的好计划,就被一句话否决,脸上的失望任谁都看得出来。即使如此,刘表也没有任何让步,勉励几句后就让他回新野去了。
五月,在郭嘉的建议下,轻装赶路的曹操大军,终于抵达无终县,兵临塞口,准备出滨海道,过碣石,进攻柳城。跟随使者抵达曹操军中的田畴,担任司空户曹掾,准备随时提供意见。
大军要启程进军辽西时,天公却不做美,夏秋季节大雨连绵,道路泥泞不堪,使曹操进军出现大问题,怎么回事?曹操这回带的部队,除了当地人之外,几乎清一色都是以骑兵为主的部队,一字摆开有张辽、徐晃、张合、、于禁、韩浩、史涣、鲜于辅、阎柔与曹纯,当然贴身侍卫许褚当然也随之出征,虽然阵容很是惊人,遇到这种天候,即使精锐如虎豹骑,能发挥的实力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就别说赶路进军。『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傍海道不通』,诸如此类的战报让诸将愁眉不展,进军时间不得不一拖再拖,眼看郭嘉出奇不意的战略即将付诸流水,冷静如曹操也开始坐不住了。
七月,经过涿郡时,曹操令告太守《告涿郡太守令》:
「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乃国之桢干也。昔武王入殷,封商容之闾;郑丧子产,而仲尼陨涕。孤到此州,嘉其余风。春秋之义,贤者之后,有异于人。敬遣丞掾修坟墓,并致薄醊,以彰厥德。」
连绵大雨都快让战具长霉了,乌桓早已知道曹军来攻有了准备,派人守备在险要之地,让曹军无法轻易前进。一般来说,如此情况似乎只有退军这一条路。只是此时退兵将前功尽弃,任由袁家兄弟有养精蓄锐、卷土重来的机会,可以想见乌桓骑兵一定会不时骚扰幽州,河北将永无宁日,明白问题严重性的曹操,当然不肯轻易的离去,问题是现在的情况该如何应对?
灵光一闪,派人找来对当地最熟悉的田畴,把目前的情况告知:「乌桓军的大本营在柳城,原本可以由无终发起的攻击线穿过渤海沿岸的平原地带,现在雨季降临造成在低地泛滥,道路泥泞,这片地区变得无法通过。乌桓料到了这条进攻线路,扼住河口,我军不得前进。」问他这个情况该怎么办?田畴想了想说:「这条道路在夏季常常积水,浅处不能通行车马,深处又载不动船只,形成这种灾难已经很久了。原先的北平郡治在平岗县,从卢龙塞直通柳城;自从汉光武帝建武年间以来,破败断绝近二百年了,幸好还有隐蔽的小路可以找到。贼方将领大队军马现在正在通向无终的路上,与我方相同的是不能前进,只能后退,一定认为我们会受困路况,松懈平日的警戒。此时我们率军悄悄返回,从卢龙口越过白檀的险要,从空旷地区走出,路又近又好走,趁他们没有任何准备情况下去攻打,蹋顿的首级就可以轻松得手。」
第二天曹操发布命令《下田畴令》:「田子泰非吾所宜吏者。」意思是「田畴不是我所能够任命为吏的人。」举荐为茂才,转任蓚县县令,因随军出征暂不到任。
按照田畴的建议,为了让乌桓相信自己是真的撤军,临走前,命人在滨海道旁立个牌子,上面写着:「现在是大暑天,道路又不通,等到大雨过后的秋冬,就会再度进军」,表面是通令全军的路标,其实是为了麻痹敌人。看到告示相信曹军真的撤军的乌桓哨兵,赶紧回报乌桓诸王。如田畴所料想的,乌桓人以为任何不能穿越平原地带的军队都会撤回,放松警戒,等待大雨过后的秋冬。
田畴在前带路,曹操率军在后轻装前进,这段路可能是起兵以来最艰困的一次行军。从攀越徐无山开始,经卢龙塞退出汉朝边境,转而进入滦河上谷,没有任何后勤补给、也很难从这片荒芜的地区取得粮食的情况下,进军超过五百里,又在平冈转东向,穿越鲜卑的牧地,再次进入汉朝边境的山脉。一声令下,疲惫的曹军还是完成包抄蹋顿的防守营寨的任务,沿海滨的方向直线前进,目标是把敌军的领地一分为二。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抵达平冈,离柳城还是有将近两百里的距离。
八月,距离柳城不足二百里的白狼山附近,发现急行军至此曹军踪影的消息,传进柳城中自以为无忧的袁尚、袁熙与蹋顿单于、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等人耳中,大惊之下赶紧点起兵马,集结数万步骑兵力向西迎战,众人的想法都是要在曹军疲惫还没恢复之前,先打一场胜仗,这样即使要坚守才有机会。
没有选择的两军在白狼山展开对战,此时双方心理压力都很大,如果曹军战败,没有退路的情况下,势必全军覆没于于此;相反地如果乌桓战败,柳城也必将失守。乌桓的优势是以逸待劳,兵马都在城中得到充分休息,理当是兵精气足,面对突然出现的曹军,显得措手不及,另外乌桓单兵能力强,却不善于协同大部队作战。曹军的优势是出其不意出现在此,不过就算勇冠三军的猛将和历经百战的精锐骑兵和『虎豹骑』,经过十几天的山路和急行军后,体力也是大打折扣,甚至到了极限,这个情况下感到恐惧和发怵也是人之常情。许多人寄望等到重装主力步兵会合后,再去面对数量远多余己方的乌桓军。知道如果不趁现在攻击心中不定的乌桓联军,等到他们稳定下来,即使后续部队会合,自己也没有取胜的把握,于是曹操下令准备总攻击。
在左右皆惧的氛围中,**寇将军张辽站出来力劝接战。眼见他气吞山河,勇猛无畏的气势,登上白狼山观察乌桓部队的阵形,乌桓暴露出不善于大部队作战,阵形并不整齐、完整,甚至可称为松散,曹操把自己所拿的麾旗授予他暂用,命他为前锋出战。临时获得了曹操用来指挥部众的麾旗的他,带领先锋部队与许褚、于禁、徐晃三人兵分四路下山直冲敌阵,曹军的精锐骑兵与乌桓骑兵在白狼山展开一场残酷无比的血战。
曹军所有将领,包括张合、韩浩、史涣、鲜于辅、阎柔、曹纯等人奋勇争先,展开数万骑兵的大混战,战况惨烈如人间地狱。乌桓内部本就被曹军如天降般出现,吓的人心惶惶,接战之后遭逢曹军如此猛烈的攻击,原本就散乱、不成章法的阵形开始崩溃,两军混战中,辽西乌丸王蹋顿遭到张辽临阵斩杀。群龙无首的乌桓,被杀得七零八落,白狼山脚下到处都是乌桓兵尸体,三郡乌桓的主力骑兵在这场决战中全面崩溃,大获全胜的曹军,除了蹋顿之外,还有十余名首领也遭到斩杀,俘虏胡、汉人超过二十万之数。
清理战场与在柳城内搜索时,没有发现某些人的踪影,谁?袁尚兄弟与苏仆延,在蹋顿遭到张辽斩杀,败相尽现之际,三人带着几千亲兵脱离战场,前往投奔辽东的公孙康,阵亡的乌桓众首领如果黄泉有知,也会觉得死的很不值吧!
让大军休息数日之后,于禁等将领建议趁着大战胜利气势还没有消退,一鼓作气进军辽东,擒下袁家兄弟与公孙康,曹操却笑着说:「我将让公孙康送来袁尚、袁熙的人头,不必再劳师动众。」说完就下令大军拔营离开柳城。
袁尚一行逃到辽东后,和哥哥袁熙商量:「现在到辽东,公孙康必然见我,我一个人为兄长亲手杀了他,接着占领辽东,可以用来扩大自己。」他却没想到公孙康心中另有打算,原先假设曹军大军压境,就和袁家兄弟连手对抗,得知曹操从柳城撤军,外部压力消失,捉住袁家兄弟去跟曹操邀功,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在马棚里安排了精强勇猛的士兵,邀请袁尚、袁熙入内。袁熙心中起疑,该不会想谋害我们?虽然表明不想进去,遭到弟弟袁尚强迫一起进去,就顺了弟弟的意思一道进去。还没来得及坐下,公孙康下令让伏兵捉住他们,让二人坐在结冰的地上。
袁尚对公孙康说:「没死的时候,忍受不了寒冷,能给我们坐席吗?」公孙康冷笑:「你的头颅马上就要走万里路,要席子干什么用!」当场斩杀袁尚、袁熙,苏仆延同时也被杀死,三人的首级用快马送给曹操。随军将领徐晃问:「您已退军而公孙康杀死袁尚、袁熙,这是为什么?」曹操说:「这有什么好不明白的?公孙康一向畏惧袁尚、袁熙,我如果急攻,他们就会合力抵抗;缓和时,他们就会自相残杀;是形势使他们这样做的。」
就在路上曹操封公孙康为襄平侯,授任为左将军。袁尚等人首级送到时,下令把袁尚的头颅悬挂起来示众,传令三军:「有敢于哭泣的,处斩!」曾经在袁尚手下,辗转投入曹军的牵招,不顾禁令独自设祭,放声悲哭,有人把此上报,认为他是忠于故主的义士,曹操不但不处罚还举荐他为茂才。田畴也因曾被袁尚所征召,前往吊唁祭奠,同样的也不追究。
回军路上发生令曹操悔恨不已的事情,司空军祭酒郭嘉因为水土不服,早在征途中已经身体不适,加上日夜急行兼操劳过度,白狼山战后就无法起床,虽然回程时曹操下令用软垫马车护送,依然不敌病魔,享年三十有八。
郭嘉的逝世,带给曹操极大的打击,在诸多谋士中,曹操自认只有郭嘉最了解自己,两人关系亲密,不像是上下级,反倒像朋友一般。二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在严于治军的曹营账里,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为的郭嘉,显得非常的另类与令人侧目,在偏爱他的曹操眼中,「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这个问题让许多人非常不满,包括担任司空掾的陈群。
陈群屡次当庭对于郭嘉的着装、礼仪、官场制度方面的问题,提出检举,任性自然、不拘小节的郭嘉根本不以为意,依然故我,曹操不管也就算了,还更加重视,就显示出一个事实:曹操跟郭嘉在这点上根本就是同路人。
郭嘉过世后,曹操痛哭:「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还跟众将说:「你们和我都是同辈人,只有郭嘉年纪最轻。我本来有意死后将天下之事,嘱咐给他,不想他竟然中年就病故,这是命阿!」这段话表示在长年征战生涯中,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的曹操,就是希望随时切磋,见机行事。军国大事上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寄予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他。
为了表示他的哀伤,上表朝廷:
「臣闻褒忠示宠,未必当身,念功惟绩,恩隆后嗣。是以楚宗孙叔,显封厥子;岑彭既没,爵及支庶。诚贤君殷勤于清良,圣祖敦笃于明勋也。故军祭酒、洧阳亭侯颖川郭嘉,立身着行,称茂乡邦。与臣参事,尽节为国,忠良渊淑,体通性达。每有大议,发言盈廷。执中处理,动无遗策。自在军旅,十有余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东禽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逾越险塞,**定乌丸,震威辽东,以枭袁尚。虽假天威,易为指麾,至于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由嘉。臣今日所以免戾,嘉与其功,方将表显,使赏足以报效,薄命夭殒,不终美志。上为陛下悼惜良臣,下自毒恨丧失奇佐。昔霍去病蚤死,孝武为之咨嗟;祭遵不究功业,世祖望柩悲恸。仁恩降下,念发五内。今嘉陨命,诚足怜伤。宜追赠加封,并前千户,褒亡为存,厚往劝来也。」
甚至回邺城路上,写《与荀彧书追伤郭嘉》给许都的荀彧,表达他的思念:
「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险阻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疑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
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人见时事兵事,过绝于人。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然与共论讨,云当先定荆,此为不但见计之忠厚,必欲立功分。弃命定事,人心乃尔,何得使人忘之!」
信中意思是:「郭嘉死时不到四十岁,跟随了我十一年,同生死,共患难。遇事通达,处事果断,无犹疑,我本打算对他托以后事,谁知如此早就夭亡了,我非常的悲痛伤心。今上表增加他为千户侯,但是这对于亡者又有什么用呢,只是徒增悲思。而且郭奉孝是知我心的人;天下间相知者本就很少,因此又更加痛心难过。为之奈何啊!
追思郭奉孝,久久在心中不能释怀。郭嘉这个看时机出谋划策,计谋远远超于一般人。他本身又多病,南方气候湿雨,易生病,他常常说『我到南方,一定不能活着回来』。和他议论天下大计,总是说应该先平等荆州。不但可以看到他出谋划策是出于本心,出于忠厚,还是用生命在为我立功啊。对我的心如此,让我怎么能忘记!」
九月,天气寒冷且干旱,方圆二百里内没有可以饮用的水源,军队粮食也非常匮乏,不得已杀了数千匹马匹来作为军队的粮食,挖地三十多丈才得到水源。军队途径碣石道时,遇到『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之景观,命士卒在山中寻觅水源,安营扎寨,有感而发的曹操写下《龟虽寿》: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想说的是:
「神龟虽然十分长寿,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十月,流窜各地的黄巾残党再度作乱,去年没有被削除封国的济南王身死,在没有后嗣的情况下,同八个被削封国的命运一样,只能在典籍中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