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如何把控行文逻辑(第2页)
正因为有了以上这些一点点不对的堆积,才让你整篇文案的脉络混乱。这些小问题我们在写的时候往往没有意识或者很难意识到,所以就成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既然写的时候实在没办法避免,那就写完了返回去改啊,实在不行咱们就多改几遍。
接下来看那篇文案的第三段,检查它的内容跟开头的主题有没有关系。
“我儿子小时候特可爱,他妈不给他买玩具,我经常给他买乐高;他妈不让喝饮料,我就经常给他买雪碧;他妈不让他玩游戏,我还把iPad升级成了iPadAir。可能很多老爸都和我一样,带孩子的方法就是扔个手机或者iPad,我可能真不是一个称职的老爸。”
这一段讲体验了吗?没有,所以这段没用,删掉。
我们继续看下去。
“后来女儿出生,就更不能让他妈一人带俩孩子了,尤其是到了寒暑假,我出差也好,去学习也罢,都会把儿子带在身边。我每次都担心他在会场捣乱或者跑丢,出差学习时都心神不定。后来,儿子慢慢长大,我开会学习时他会自己看书,也会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吃饱饭后也能自己上网课,因为他看到爸爸也在学习。尤其有一次儿子看到我疲惫地蜷缩在酒桌后,他说:‘爸爸,你可以的。’那个时候我突然觉得,儿子真的长大了。”
这一段作者终于讲了一点儿出差带孩子的体验,但是也不多,而且讲得很空,比如孩子在会场捣乱,但没说具体怎么捣乱,文案结尾感叹儿子长大了。
好了,现在这篇文案我们都快看完了却还没有看到想看的,所以这篇文案如果是想讲40多岁的大叔出差培训学习还带着孩子是一种什么体验,可能需要大改特改。
现在让我们重新梳理一下这篇文案,在动笔之前,就文案想讲的话题,切换思维角度,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
仔细想想,在这个话题之下,你作为读者,到底想看什么?
假设你、我是皇宫里面的两个小宫女,我突然跟你说:“喂,你附耳过来,我给你讲一个大八卦!”然后你被强烈的好奇心操控,真的放下手里的活儿,凑到我身边来听我说八卦。
结果我跟你说:“昨天晚上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宫女偷偷藏在皇上必经的路上吸引皇上的注意,最后居然真的成功爬上龙床,现在一下子成为贵人了。”
我这样给你讲八卦,你一定会给我一记白眼并且赏我一顿闷拳。你想听的怎么可能是这样的东西呢?宫女飞上枝头当凤凰的段子在宫里多常见,谁不知道啊?但你为啥还想听这种八卦,因为你想听细节啊!那个宫女是怎么吸引到皇上注意的?
中间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细节、细节、细节!请你一定要记住,人类听故事都是有细节上瘾症的。
返回到原来的文案,作者讲他出差带孩子的体验,说孩子在会场捣乱,要怎么写细节呢?比如,孩子把会场的桌布都扯了,躺在会场哇哇乱叫;他乱跑乱叫还撞到了人,迫使作者不得不低三下四地给别人道歉;作者想管他却没空管,又要忙着处理工作的事,又要分心管孩子,结果啥也没干好。这些叫细节。
如果这篇文案的作者能够描述出这些细节,才算遵守了与读者之间的隐性契约。所以,行文逻辑的第一要义,就是先讲读者想听的。
好,作者讲完了读者想听的,接下来就可以讲自己想讲的了。作者可以做个总结,说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不能太宠着孩子,该教的规矩得教,但最重要的还是得多花时间去跟孩子交流,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总以为自己把孩子带在身边就是陪伴了,其实真正的陪伴是和孩子真诚、平等地对话。这样这个文案就可以结尾了。
所以朋友,写文案的第一步,就是遵守行文逻辑,学会满足读者的期待,先讲读者想听的,再讲你想讲的,而在故事生态里,读者想听的是细节。
2。知识生态
什么样的文案属于知识生态?简单来说,只要你的文案是为了让读者学到一点儿有用的东西,你的文案就属于知识生态。
请看以下两篇文案,这是我个人拍摄抖音视频时写的两篇知识型文案,请你在看完之后大胆猜一下,哪一篇文案更受欢迎?
A。舒尔特方格训练法
为什么有人用2小时读完一本书,你却一句话要读好几遍才能看懂,看完还记不住。宝贝,你运气绝了,刷到了我。接下来我要分享的训练方法,能帮你快速得到一目十行的能力。
哦,家长们麻烦直接收藏这个视频,因为这个视频还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首先,在纸上画25个小方格子,其实也大可不必,去应用商店搜“舒尔特”,有许多现成的APP。
然后,在这些格子里随机填上1~25的数字,接下来就盯着它,把每个数字对应的位置记清楚。
最后,确认自己记住了之后,拿出一张同样的纸画上格子,在空白格子里填刚才的数字。
准确率越高,用时越短,你就越牛。
这个方法最开始是用来训练宇航员和飞行员的,别看简单,如果你每天花5分钟,不出一个月就能发现效果显著。好了,我是阿鱼,一个爱思考的年轻人,收藏我比收藏视频有用啊!
朋友。
B。麦肯锡图表工作法
麦肯锡图表工作法,话不多说,简单举例让大家理解这个方法。我将用它科学地分析我丑在哪儿,整容要整哪儿。
(1)寻找真相:解决问题之前要判断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大家可能已经开始研究我该整哪儿了,但事实上,我们要探讨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是:我是不是真的丑?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用数据分析。
(2)制作图表:采取横纵向两种比较法。这是我的身高、体重、五官分布与标准值的对比,这是我近半年的体重变化,其他表就不放了。
(3)最后分析数据,挖掘问题。根据分析,我属于中等颜值,丑的主要原因是皮肤不好,此外鼻头过大,眼睛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