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算法的适应(第2页)
阮溪白没太听懂“共生系统”的比喻,但基于事实判断,他点了点头:“目前运行效率符合预期。”
江宥礼则笑着揽了一下阮溪白的肩膀,对苏扶颖说:“承你吉言,还在调试阶段,不过基本参数设置得不错。”
阮溪白对于这突如其来的肢体接触身体微僵,但并没有挣脱,只是耳廓悄悄爬上了一抹淡红。苏扶颖看着他们,摇了摇头,嘴角却带着浅浅的笑意走了。
最让江宥礼感到惊喜的是,在这种全新的、带着暖昧甜意和笨拙试探的相处模式下,他们的学习效率非但没有下降,反而似乎有提升的趋势。他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最终得出结论:或许是因为内心那些关于情感归属的暗流涌动和不确定性终于找到了明确的出口,那些原本需要耗费大量心神去压抑、去分析、去纠结的内部资源被彻底释放了出来,可以完全投入到纯粹的思维活动中。就像阮溪白说的,系统不再需要为未知的情感变量分配冗余的计算能力,整体运行自然更加流畅高效。
某天晚上,他们在教室自习到很晚,准备离开时,发现外面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两人都没带伞。
“根据降水量和距离宿舍的路程计算,跑回去的淋湿概率是百分之百,可能导致感冒概率增加百分之十五。”阮溪白看着手机上的天气预报,冷静地分析。
江宥礼看着雨幕,忽然拉起阮溪白的手,跑进了旁边实验楼的门廊下。这里灯光昏暗,空间狭窄,只能勉强避雨。
“看来要等雨小一点了。”江宥礼松开手,靠在冰凉的墙壁上,看着身旁因为突然的奔跑而气息微乱的阮溪白。
门廊外雨声沙沙,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泥土味。狭小的空间里,彼此的呼吸声清晰可闻。
阮溪白也靠在墙上,微微侧头看着江宥礼。昏暗的光线下,他的轮廓显得有些模糊,却格外让人心安。他犹豫了一下,像是运行某个新程序般,有些生涩地开口:“江宥礼。”
“嗯?”
“我们现在的关系……在社交分类中,应该被定义为什么?”他问得很认真,像一个好学的学生,“是‘恋人’吗?”
江宥礼没想到他会问得这么直接,愣了一下,随即低笑起来,在寂静的雨夜里格外清晰。他凑近了一点,在昏暗中看着阮溪白那双求知欲旺盛的眼睛,故意反问:“你觉得呢?基于你所有的数据分析和系统反馈。”
阮溪白认真地思考着,像是在解一道复杂的证明题:“数据显示,我们之间存在高度的信任、密切的互动、独占性的关注,以及……积极的生理接近倾向。这些特征,与普遍定义的‘恋人’关系参数,匹配度很高。”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一些,带着点不确定,“但是,‘爱’这个核心参数,我依然无法完全量化……”
他的话没能说完。
江宥礼伸出手,轻轻捧住了他的脸,拇指在他微凉的脸颊上摩挲了一下,然后,在阮溪白微微睁大的眼睛注视下,低头,将一个轻柔而温暖的吻,印在了他的额头上。
一触即分。
“现在呢?”江宥礼的声音带着笑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这个数据点,能帮助你的模型更好地定义吗?”
阮溪白整个人都僵住了,大脑仿佛瞬间被清空了所有数据,只剩下额头上那残留的、温热而柔软的触感,以及江宥礼近在咫尺的、带着笑意的呼吸。一股陌生的、汹涌的热流从被亲吻的地方窜遍全身,让他心跳失序,耳膜轰鸣。
过了好几秒,他才像是重新启动了系统,声音带着罕见的磕绊和微颤:“……数据……数据采集成功。初步分析……支持‘恋人’关系的假设。”
江宥礼满意地笑了,再次拉起了他的手,这次是十指相扣的方式。“那就先这么定义着吧。阮溪白同学,以后请多指教。”
阮溪白看着两人交握的手,感受着掌心传来的、坚定而温暖的力度,心中那片原本由逻辑和公理构筑的世界,仿佛被投入了一颗名为“江宥礼”的恒星,所有的轨道都因此而发生了改变,变得温暖而明亮。他微微收紧了手指,低声回应:
“嗯。请多指教,江宥礼……恋人。”
雨还在下,但在狭小的门廊下,一个新的“算法”正在稳定运行,虽然偶尔还会有卡顿和需要调试的地方,但核心程序,已然坚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