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跑警报(第1页)
2。跑警报
周弥生一路上心事重重,不知道舅舅这次又会对茶姑说些什么;同时,周弥生也根本没有想到,今天姜家该有多热闹,而且,不请自来的人,还不止他和茶姑——阿忠和阿春比他们先到了。
事情的起因在马长友身上:马长友觉得自己的身体早就恢复了,所以,打算趁着这个周末姜家人都在,一起吃个团圆饭,表达一下收留、感激之情,然后就去联大找舅舅。
至于请些什么人,前几天晚上,他和姜伟、姜敏商量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周弥生,但姜伟却摇了摇头说:“不要告诉表哥了,他这段时间太忙。”
姜敏兴奋地建议:“把隔壁的慧贤姐姐和家明哥叫来吧,你走了,再听你们琴箫合奏的机会就不多了。还有,我把文清也叫来。她爹整天不知道忙些什么,后妈整天吸大烟、打麻将,家里没一点儿人气儿。她给我说了好多次,想来我们家玩儿。”
姜敏边说边看着姜伟笑。姜伟问:“你说唐文清呢,看着我笑什么?”
“我笑什么你明白。”
“我不明白!”
马长友看看这边、又看看那边,叹口气说:“我是真不明白!”
“等文清一来,你就明白了!”姜敏看看姜伟,又看看马长友,大笑。
所以,到周末这天,林家明、程慧贤、唐文清一早就来了。姜家热闹得像过年一样。
姜立坤打算亲自给太太帮厨,让一帮年轻人敞开了玩儿。可没等他把衣袖挽起来,阿忠和阿春来了,见了面,竟说是来辞行的,要回老家去。
“怎么就要走呢?大太太虽说去世了,可你们也是周家的老家人,阿春还是弥生的乳母。你们要走,弥生他同意吗?”把阿忠和阿春请进书房,姜立坤一边给他们泡茶一边说。
阿忠和阿春你看我、我看你,都不说话,书房显得越发冷清。隔壁传来年轻人的欢声笑语,而且,就数林家明和马长友的声音最大。姜立坤听到马长友的声音,想到他搬出周家来姜家的原因,立刻明白了眼前这两个人今天为什么来找自己,轻声说:“看样子,又是我那个任性的妹妹惹的事儿。”
“舅老爷,这个怨不得二太太。二太太也是为周家着想。小姐去世了,家里不需要太多的下人。”阿忠低声解释。
“舅老爷,您也知道,我们大理杨家不是小门小户。虽说周家祖上是官宦人家,可犯事儿之后,是杨家收留了姑爷,才没断了周家的香火。后来,杨家药铺失火,要不是我陪小姐去庙里烧香、阿忠冒死把姑爷背出来,一家人就全烧死了。我不说您也清楚,今天周家的辅元堂,不就是当年大理杨家的辅元堂吗?今天周家的辅元丸,不就是大理杨家的辅元丸吗?”阿春边哭边说,很是伤心。
“阿春,你胡说什么?姑爷从来就没有说过,辅元堂和辅元丸是周家的,他一直都说是杨家的!倒是小姐说了好多次,要名正言顺地打‘周记辅元堂’的招牌,姑爷一直不同意!”阿忠似乎没有料到阿春会这么说,大声呵斥她。
“我哪里胡说了?不是明摆着的事实嘛?虽然没有明说是周家的,可这里是昆明,谁不知道辅元堂是周家的?谁不知道辅元丸是周家的?”阿春抽泣着,低声抱怨。
姜立坤知道这对夫妻俩吵嘴是假,把心里话说给他这个二太太的哥哥听是真,便劝说道:“我妹妹的脾气我很清楚,你们今天能来这里和我说心里话,可见她做了多少让你们伤心的事儿!我这就去找鉴塘说说,无论如何,要让玉秀给你们赔个礼。”
“那怎么行?二太太再怎么说也是主子,哪有主子给下人赔礼的?舅老爷,能听到您这番话,我们就心满意足了。”阿忠听了姜立坤的话,赶紧站起来说。
阿春也跟着站来起来,说:“舅老爷,我们今天来打扰您、说这一大推没用的话,其实只是想求您在我们走后,多关照少爷。”
姜立坤见二人很坚决地样子,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办,看着满屋子的书,突然想起一件事儿,站起来,边往靠墙角的书架走边说:“阿忠,就算为了弥生,你也不要再说离开周家的话啊。对了,我这里有一样东西,你先看一看吧。”
阿春看见姜立坤从书柜下面取了一本像佛经一样的线装书出来,问道:“舅老爷,这是什么啊?”
“这是一部手稿……”姜立坤抚摸着上面暗红的血渍,话没说完,就听见外面突然传来“吱呀”一声响。不用回头他就知道,是大门被人推开了。紧接着,外面传来周弥生的声音:“茶姑,快进来……啊呀,今天是什么日子,为什么这么热闹啊?姜伟——姜敏——”
姜立坤听到说话声,立即把手稿放进他每天教学用的皮包里。阿忠和阿春听到周弥生的声音,也有些意外,一下子都站了起来。姜立坤招招手,示意他们夫妻俩不要慌,“先喝茶,弄清楚弥生来这里有什么事儿再说。”
长辈们这边紧张,隔壁的晚辈们却越发闹腾得厉害。一听周弥生的喊声,姜伟、姜敏、马长友、唐文清、程慧贤、林家明全都从客厅跑到了小院里,这个拉周弥生、那个拉茶姑,把他们往客厅里拽。周弥生说:“我得先拜见舅舅舅妈。”
姜敏双手推着他的后背,说:“别去打扰他们了,他们忙着呢。”
“忙什么啊?”周弥生问。
“一会儿你肚子饿了就知道了。”马长友边回答周弥生的问话,边礼貌地问茶姑,“你的伤也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