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也许厄运(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骷髅山白骨洞——这名字听着便透着一股森然鬼气,仿佛是什么妖魔盘踞的污秽之地。可当杨戬真正站在山前时,所见景象却与这凶名截然相反。

但见烟霞缭绕,散作漫天彩绮;日月交辉,流淌着澄澈光河。满山绿荫如盖,溪涧清可见底,空气中寻不到半分尘埃,只有瑞霭徐徐弥漫,紫气盘旋成祥和的涡流。这分明是一处钟灵毓秀的仙家福地,与那阴森可怖的洞名形成了微妙的反差。

杨戬立在云头,静静望着这片违和的景致,心下已然明了。这世间总不乏些浪荡轻浮之徒,但凡听闻某处有位女仙修行,便是连脸皮也不要了,廉耻也不顾了,千方百计地前来纠缠,作出种种不堪入目的丑态。为此,不少清修的女仙不得不出此下策——将洞府之名取得愈凶煞愈好,愈骇人愈妙。若能凭这个名字吓退一两个不识趣的,倒也省去了不少麻烦。

这“骷髅山白骨洞”六个字,怕也是这样一面竖起的盾牌。只是这盾牌终究没能挡住真正的灾劫。

山风拂过,带来草木清香,也带来一丝若有若无的寂寥。杨戬缓缓落下云头,靴底踏上湿润的泥土。他望着那被瑞霭笼罩的洞口,忽然觉得这刻意营造的凶名,反倒成了某种无言的讽刺。

骷髅山白骨洞静静地矗立在缭绕的烟霞中,与梦中那破败阴森的景象相比,眼前的洞府虽略显凌乱,却远未到落叶与泥土混杂、一片狼藉的程度。石矶一脉覆灭的消息显然已不胫而走,这段时日里,想必已有不少怀着各种心思的人悄悄来过。

洞府内外能看出明显的翻检痕迹,某些角落有被翻动的迹象,一些抽屉与匣盒也未能幸免。奇怪的是,这番搜寻并未呈现出风卷残云般的野蛮,倒更像是一种克制的、甚至带着几分犹豫的翻动。或许,前来“碰运气”的人中,也有不少对石矶她们的遭遇心怀不忍,动作间便不自觉地留了余地。

站在清晰而真实的现实中,杨戬更能清晰地感受到这座洞府与玉泉山一脉相承的规制。一致的布局,相同的营造法度,仿佛出自同一张古老的蓝图。然而,与玉泉山那些只讲究整洁实用的男子居所不同,这里因是女性清修之地,处处可见别出心裁的细节。

窗棂上悬挂着细巧的、以灵草编织的风铃,石桌铺着绣有简单纹样的素锦,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藤蔓被精心引导,在石壁勾勒出柔和的弧线。这些细微之处,无声地营造出一种新奇而柔软的温馨感,那是一种杨戬在其成长环境中从未体验过的、属于女性的细腻世界。

步入其间,他心底不自觉地泛起一丝难以名状的悸动,如同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一颗微小的石子。

就在这时,他眼角的余光捕捉到了一抹异样。

是血迹。

一抹已然发暗发褐的殷红,顽固地浸染在青石板的纹理之中。血迹旁,还有一道清晰的、令人心悸的拖拽痕迹。

梦境中的惨烈画面瞬间击中脑海,杨戬的心口猛地一紧。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仔细环顾四周。此刻周围一片正常的安宁,没有诡异的天气突变,没有失衡的光影,更没有那如影随形的杀机。

他深吸一口气,沿着那道无声诉说着过往惨剧的拖拽痕迹,开始极其谨慎地向外探查。

痕迹断断续续,延伸出洞府,蜿蜒没入不远处一道草木略显凌乱的山沟。

他走近,拨开交错横生的灌木与长草。

沟底,一具小小的、已然失去所有生息的遗骸,静静地躺在那里。

杨戬缓缓蹲下身,目光落在沟底那具小小的遗骸上。骨骼的尺寸明确显示这是个不到十岁的女孩,身形应当十分纤细,生前个子大概只到他腰间。那件已然残破的小小道袍上,依稀可见精心绣制的各式花朵纹样,针脚细密,色彩虽褪,仍能想见往日的鲜活。可以想见,这孩子曾经是被谁温柔呵护着的。

他眼前不由自主地浮现出玉泉山上那些小师弟们嬉笑打闹的身影,那样蓬勃的生命力,与眼前这具被遗弃在荒草间的冰冷骨骸形成了过于残酷的对照。喉间像是被什么无形的东西扼住,有些发紧。他静默地凝视了许久,终是轻叹一声,俯身小心翼翼地将那些细小的骨骼一一拾起,用自己质地上乘的外衫仔细包裹好,随后在山间寻了处溪流环绕、草木葱茏的僻静之地,为她垒起了一座小小的坟茔。

世人皆渴求好运,祈祷厄运远离。然而很多时候,厄运的不讲道理,与好运的莫名降临,本质上是同一种无常。好运来时,或许出门便能巧遇机缘,危难时刻自有贵人伸手;厄运降临时,却可能只是寻常出门便撞上仇家,或是苦心经营的计划被一个微不足道的意外彻底打碎。

杨戬曾就这运道之事请教过师尊玉鼎真人。彼时,师父抚须沉吟片刻,如是说:“戬儿,这世间有许多事,存在着连我等仙人也无法窥破与掌控的变数。故而处世需怀谦卑之心,亦需有豁达之态。要学会自厄运中汲取教训,亦要警惕好运里潜藏的危机。需谨记,最终决定我等命途的,并非这些难以捉摸的气运,而是你我脚下踏出的、实实在在的每一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