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还是那个一直整我的人最讨厌(第1页)
所谓年少相识,也不过是拿来敲打傅翊的棒子。
外围的甬道深而长,元清来时没有摆驾,他同傅翊一路从金銮殿走到熙凌宫,秋风渐起,浮云蔽月。
“朕记得第一次见傅卿,也是一个晚上。”元清记性很好,想起这些事并不难,“锁香阁顶一群人赏月饮酒,那时你才十二三岁吧?还完全小孩子姿态,行军几年倒沉稳得认不出了。”
傅翊黯然,十七年军旅如同一道结痂的疤,不去触碰就忘了疼痛:“先帝所托,并非本愿。”
元清忽然笑了,可他眸中却还是一潭静水:“那傅卿的本愿是什么?一辈子做个普通人?”
“陛下,于臣而言,其实都一样。”傅翊坦然地荡了荡袖子,风吹乱了他的衣服,“臣只知道,在其职尽其责,怎样都是活着,怎样都难达无憾,但求问心无愧,足以。”
问心无愧。元清依旧笑着,可傅翊却在他目中读出几分悲戚:“傅卿觉得,何为有愧?”
傅翊答:“枉恩情、失所职、伤无辜,此三者为一则有愧。”
“那傅卿觉得,朕眼里何为有愧?”
傅翊不答,不解地望着元清,沉默如风席卷而过,却吹不起元清眸中的涟漪:“傅卿当然不知道。傅卿不知道朕的,也不知道宋丞相的,不知道何尚书的,其实连宋和见的你也不知道。朕也不知道。所谓愧与否,不过是虚无的道德,不认则不存,因愧而忧,非大志者所为。”
“世上能同心同意的人本就聊胜于无,臣也只是遵从本心罢了。臣这辈子只有一次违逆了本愿,就是受先帝之命征战祁国。人活一世,若不能为自己意志左右,又有什么意义呢?”
自己的意志?元清冷笑,昏沉的夜色几乎要压垮他的眉目,独自一人走在这条回金銮殿的甬道,臣子们同家眷的欢声笑语并未点亮甬道深长无尽的黑暗,冷风却已将此处填满。
从这走回金銮殿,只用一炷香的时间,可他却走了二十年。
我想要什么呢?又起一阵凉风,吹散了浮云,回去的路只有元清一人,他伸手,残月被弯在手指间,很多年前,有人问他天上有几个月亮,他说两个,可惜那另一轮明月到底不是真月,任凭她如何也逃不出他的手心。
“镜月。”傅翊唤她,“你说,什么叫愧疚呢?”
寒镜月皱眉:“不知道,我没愧疚过。”
“那补偿呢?补偿也是无用的吗?”傅翊不知是在问寒镜月,还是在问自己。
寒镜月顿了顿:“哥哥所谓的补偿,真的就是那个人想要的吗?我小时候喜欢糖葫芦,可我买不起,长大了我买得起了,可我已经不喜欢了。有个朋友可怜我,说等他发达了把整座酒楼都包下来给我吃,可再稀奇的山珍海味,也终究和小时候嘴馋时看到的糖葫芦不一样啊?”
“也对。”傅翊不再继续这个话题,“怎么只有你一个人?阿浔呢?”
寒镜月:“刚才在这儿撞上了先帝年间的尸体把他吓着了,我就先送他回去了,不说了我去陪他会儿,不然明天又要叫唤了。”
言罢就自顾自往偏殿去,此处一片寂静,寒镜月悄悄推开门,却未听见鼾声,她迅速向后急闪,反手将门一夹,一道白光破开缝隙,明晃晃亮在她眼前,若非她反应迅速,可能就被一击毙命了。
“林浔?”
寒镜月一眼认出了他的佩剑“断雨”,松了口气:“是我。寒镜月。都说了没鬼了你拿着个剑干嘛?”
“镜月?”另一头林浔的声音显而易见地雀跃了起来,但很快他又突然冷静下来,“不对,你真的是她吗?”
寒镜月气笑了:“你还想我怎么证明?”
小时候没少听民间鬼怪化形的故事,它们大多都变成被害人的熟人,这样才好欺骗过关。林浔将信将疑地凑近:“我问你,之前你在我房梁上藏了什么?”
寒镜月沉默了会儿:“哪次?”
“好你个寒镜月,你什么时候没经过我同意进我房间藏东西了?”林浔立马推开门,迎面撞上寒镜月的坏笑,“你还笑?”
“笑你呗。”寒镜月进屋躺下,“睡觉吧,不然我给你讲鬼故事。”
真是个混蛋。林浔默默打了个地铺,昏昏沉沉地闭上眼,宫里的床太小,没法像在家一样心情好就能跑去和对方一起睡,冰冷的地板似乎还弥漫着些许阴森,缠绕着起起伏伏的睡去的思绪。
待他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到了床上,林浔叫了两声她的名字,坐起身才发现她已经起床离开了。
起身洗漱后他才看见寒镜月坐在院子里吃东西,对方见他出来推了推桌上的芙蓉糕:“喏,这个好吃。”
林浔掐了一块:“太甜了,没家里的好吃。”
“哪里甜了,你口味都被嫂子带偏了。”寒镜月说着就把剩下的两块芙蓉糕全放嘴里了,“蟹黄酥,这总不甜了,吃不吃?”
林浔吃了半块,刚想再夹寒镜月就把最后一块蟹黄酥夹走,他赶紧伸筷子挡住,两人你拖我拽有来有回:“我才吃了一块!你给我留点!”
寒镜月趁他说话噌地将蟹黄酥抢走塞嘴里:“晚了,想吃去厨房自己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