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 希望(第1页)
作为名门百里家主支嫡母唯一的女儿,年少时期的百里珍也是见过不少世面的,早早被母亲送去同哥哥们一块游历的她,自小就随哥哥们去往北方诸国。
作为使臣家眷,儿时,哥哥们是何待遇,小小的她亦是何待遇,哥哥们读书骑射,她自幼也有老师教导,哥哥们出使他国,她也能随哥哥们前往朝堂之上,哥哥们需修习策论,她亦能同父亲哥哥讨论治国方略,无论哥哥们干什么,她都可以和哥哥们干同样的事情。
所以百里珍从未觉得自己与哥哥们有何不同。
随着年龄增长,父亲哥哥们的使命完成,逐渐年少的她也跟着他们回到了有母亲等候的家中。
然后一切就都不一样了,回到家国,快要及笄的她,再也不能同哥哥们一块上课,不能同父亲一块出席外事,在府内甚至不被允许和哥哥们同处一个空间。
儿时能同哥哥们一样,长大了哥哥们四处为官,她却只能被困在小小的宅院之中,等待着成为别人家的新妇。
她再也不能离开说大也大,说小也小的百里府,再也不能发表自己对朝堂的看法,再也不能拿起使她双手起茧的弓箭。
百里珍不甘心。
却无能为力。
曾经鲜活的她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毫无生气的笼中之鸟,是失去了灵魂还要被无数奇怪规矩规训的躯壳,是被各个世家大族上门挑选的百里家嫡小姐。
母亲怨恨自己让她知晓太多事物,又心疼她的转变,最终还是将她送往百里家治下的偏僻小城,度过人生中最后的快乐时光。
百里珍就是在那时认识张从德的。
这个十里八乡有名的天才,虽品德优秀、才学过人,却因出身门第无法做官,只能早早出来开办学堂养家糊口。
才比百里珍大了两岁的张从德初见时就认出她是女子,但还是将她留下,让她女扮男装,成了这破旧学堂的教书先生。
虽然她俩年纪都不大,还经常因意见相左在课下吵架,可一个是纯靠天赋闻名乡里的著名天才,一个是见识广阔的名门之后,两人一块,还是教导出了不少称得上人才的学子。
一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在母亲的贴身仆人出现在小城之时,百里珍就知道,自己的梦,结束了。
族规家训之下,家人还是顶着压力给了百里珍足够的时间,百里珍自然也不会辜负家人的心意。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百里珍告别了已经称得上战友的张从德、辞别了进入学堂的新老学子,踏上了归家的路。
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同儿时好友一般被嫁做他人妇的百里珍,历经两任丈夫,又两度成为寡妇,被人退回了百里家。
明明是那两个人吃喝嫖赌亏空了身子,两个家族的人,却不约而同地把自家子弟的死,归咎于她这个没有被圈养在深闺的媳妇。
父母亲并没有责怪于她,只是默默赔偿了那两个家族足够让他们闭嘴的银钱,然后把求死几次的她,接回了家中。
4岁骑马,8岁便能独自射杀野鹿,12岁还能帮哥哥代写策论的百里珍,在及笄嫁人后没多久,就生病了,又在21岁那年,病入了膏肓。
母亲对此心疼不已,可就连母亲,也不敢让人将她治好,一旦病愈,两次克死丈夫的她,在守节期过后,还得迎来第三次婚姻。
也正是在她失去生存欲望之时,从德找上了门。
为父母守孝多年未曾娶妻生子的从德,被国君当成了孝廉典范,邀请到了国都,参加每年的祭祀大典。
百里珍不知道张从德是什么时候知道她身份的,也不知道他是通过什么渠道找上的百里家,更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在国君最器重他的时候,拂了国君的面子选择入赘百里家,但她同意了张从德的求娶之请。
她的母亲,她的父亲,她的哥哥们,也都同意了从德的加入。
新婚之夜,脸上并无生气的百里珍曾问过张从德,为什么他要娶她。
那时候的从德神情复杂,几次三番想要开口说话,可张了张嘴,却又什么都说不出来,只在最后来了句他贪图百里家的权势。
百里珍也记不清自己当时是什么反应了,只记得那时的她不愿同从德行房,从德同意归同意,却倔强地和她躺在了同一张床上——就像他俩以前产生分歧时那样,明明他看到她就忍不住要和她争论,可偏偏又非要和她呆在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