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Chapter6 信义为上一切行为义担当(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Chapter6 信义为上,一切行为“义”担当

欲做事,先做人。一个人无论成就多么大的事业,人品永远是第一位,而人品的第一要素就是诚信。对于商海中的人也是一样,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要把“诚信”两个字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上。一个成大事的人,情义是他无形中的资本。做人当讲真情、知道报恩,这是成大事者恪守的人生准则。用真心,动真情,做人不狡猾,不奸诈。这样事业将会走向成功,人生将会亮丽多姿。

信誉第一,永远维护

李嘉诚忠告:信誉、诚实也是生命,有时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以诚为本,才能做大生意,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不是人人都能够做得到的。而李嘉诚一直是这样做的,无论李嘉诚的事业发展到如何庞大,获得的盛誉有多少,他永远也忘不了从事塑胶花生产的岁月。是塑胶花把他引入辉煌事业的大门,坚定他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心;塑胶花使他获得磨炼,积累经验;更使他感悟到诚信才是成功做人与经商的基石。

由于李嘉诚在塑胶业内声誉日隆,实力也日渐强盛,因而被大家推举为香港潮联塑胶业商会主席。潮籍塑胶商在香港可以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潮商的塑胶热中,李嘉诚起到了一定的表率作用,他的成功激励了更多的潮商加入这一行业。李嘉诚在发展自己事业的同时,也不忘给予潮商同行一定的帮助。

此时的李嘉诚越来越热衷于经商,对担任政府或社团公职已没有多大兴趣。不过,他在担任潮联塑胶业商会主席期间,仍尽力而为,不负众望,尤其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至今仍被传为佳话的好事。

1973年,中东战争引发全球性石油危机,香港经济也受到严重冲击,尤其对塑胶行业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香港的塑胶原料全部依赖进口,石油危机引发原料价格暴涨,从年初的每磅6角5分,一路直线上升,到秋后竟高达每磅4至5港元。塑胶制造业一片恐慌,如临末日。有原料储备的厂家日子还相对好过一些。不少厂家因原料储备不足,一时“无米下锅”,被迫停产,濒临倒闭。

香港的塑胶原料,全部被进口商垄断。

其实,价格暴涨的根本原因,并不在石油危机本身,因为国外塑胶原料的出口离岸价只是略有上涨。原料价格急速上涨的真正原因,主要在于香港的进口商利用生产厂家因石油危机产生的恐慌心理,垄断价格,一致提价,再加上炒家的介入,使价格节节攀升,最终到了厂家难以接受的超高价位。

面对这场关系香港塑胶业生死存亡的危机,身为潮联塑胶业商会主席的李嘉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主动挂帅拯救塑胶业。

其实,此时的李嘉诚已经把经营重点转移到了地产上,而且也收到了相当不错的效益。因此这次塑胶原料危机,对长江的整个事业来讲,影响不会太大。况且,长江公司本身就有充足的原料库存。李嘉诚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出于公德心。他不能眼看着潮籍塑胶商们就这样毁于一旦,更不愿整个香港塑胶业就此走向衰落。在李嘉诚的倡议下,数百家塑胶厂共同建立了联合塑胶原料公司,甚至有不少非潮籍塑胶商也主动加入进来。

要打破进口商的垄断,就只有厂家自己直接从国外进口原料。但单个塑胶厂家由于购货量太小,国外原料商不愿意进行交易。现在由联合塑胶原料公司出面向国外原料商进货,需求量比进口商还大,因此很快便达成了交易,从国外购进了相对便宜的塑胶原料。

购进原料后,再由商会出面协调,按实价分配给各股东厂家。在厂家联盟面前,进口商对原料的垄断不攻自破,不得不自动将价格降了下来。

这样,笼罩全港塑胶业两年之久的原料危机,在李嘉诚的鼎力相助之下,终于烟消云散了。

李嘉诚在这次救业大行动中,还有一个惊人之举。他将长江公司的库存原料匀出了1243万磅,以低于市场价一半的价格救援停工待料的会员厂家。在直接购入国外厂商的原料后,他又把长江本身的配额20万磅,以购入价格转让给了需要量相对较大的厂家。

在危难之中,受李嘉诚帮助的厂家多达数百家。李嘉诚此举真可谓雨中送伞、雪中送炭。他因此也被人们称为香港塑胶业的“救世主”。

李嘉诚扶危济困的义举,为他树立起了崇高的商业形象,他的信誉和声望水涨船高。而这种信誉和声望又回馈了他无穷无尽的生意和财富。

我们且不论李嘉诚是否有更高层次的思想意识,我们只以商论商,李嘉诚此举,无疑已是经商的上乘之作。像李嘉诚这样,救人于危难之中,不但能赢得人缘、信誉及声望,也会为日后创大业赚大钱埋下伏笔。

其实做人就如同经商一样。做人切不可为一己私利,切断他人的退路,不时还应帮人一把。人生活在社会上,与他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要认为没有了他人,自己能活得更好。人有时是需要些度量和精神的。因为风水轮流转,万一哪天灾难落到自己身上呢?

商海沉浮,信义护航

李嘉诚忠告:做人最要紧的,是让人由衷地喜欢你,敬佩你本人,而不是你的财力。

在商海中,要让一个初次见面的人认可你,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需要有非常大的人格魅力,而这个人格魅力靠的就是你的信义。

1957年岁末,长江塑胶厂改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公司总部由新莆岗搬到北角,李嘉诚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厂房分为两处,一处仍生产塑胶玩具,另一处生产塑胶花。李嘉诚把塑胶花作为重点产品。

李嘉诚不惜重金网罗全港最优秀的塑胶人才,不断地推出新样品。可是,因为资金有限,设备不足,严重地阻碍生产规模的扩大。李嘉诚担心陷于前几年的被动局面,不敢放手接受订单。

破“瓶颈”呢?李嘉诚陷于苦恼之中。银行许可的贷款额只能应付流动资金。地产、航运、贸易、工业,都在千方百计努力获得银行的支持,像长江这样的小公司,不敢奢望获得银行的大笔贷款。更何况此时长江塑胶厂所处的行业环境已发生了变化。当初,李嘉诚的塑胶花从塑胶制品家族脱颖而出,一枝独秀。但追风跟潮,是香港产业界的看家本领。很快,香港冒出数家塑胶花专业厂。正像人们不知李嘉诚如何获取塑胶花生产技术一样,李嘉诚也不清楚同业是如何掌握塑胶花“秘诀”的。所以,长江厂只是先行一步,等待它的,将是与同业的公平而无情的竞争。

企业的规模,李嘉诚到亲友中集资招股,筹集的资金用于租赁厂房,添置设备。由于他以前曾赴意大利考察塑胶花,同时对欧洲的企业结构和管理方式抱有浓厚的兴趣。他深知私家企业财力单薄,发展缓慢。他看好股份制企业,他决定分两步走。第一步,组建合伙性的有限公司;第二步,发展到相当规模时,申请上市,成为公众性的有限公司。而这一切都有待于自我财力的发展。

伤透脑筋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机遇来到他面前。有位欧洲的批发商,来北角的长江公司看样品,他对长江公司的塑胶花赞不绝口:“比意大利产的还好。我在香港跑了几家,就算你们的款式齐全,质优美观!”

他要求参观长江公司的工厂,他对能在这样简陋的工厂生产出这么漂亮的塑胶花甚感惊奇。这位批发商快人快语:“我们早就看好香港的塑胶花,品质品种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而价格不到欧洲产品的一半。我是打定主意订购香港的塑胶花,并且是大量订购。你们现在的规模,满足不了我的数量。李先生,我知道你的资金发生了问题,我们可以先做生意,条件是你必须有实力雄厚的公司或个人担保。”

然而,李嘉诚竭尽努力,没有找到担保人。但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全力争取,这是李嘉诚的性格。

翌日,李嘉诚去批发商下榻的酒店。两人坐在酒店的咖啡室,咖啡室十分幽静。李嘉诚拿出9款样品,默默放在批发商面前。李嘉诚没说什么,认真观察批发商的表情。

李嘉诚的内心太想做成这笔交易了。该批发商的销售网遍及西欧、北欧,那是欧洲最主要的市场。李嘉诚未能找到担保人,还能说什么呢?他和设计师通宵达旦,连夜赶出9款样品,期望能以样品打动批发商。若他产生浓厚的兴趣,看看能否宽容一点,双方寻找变通办法;若不成,就送给他做留念,争取下一次合作。

批发商的目光落在李嘉诚熬得通红的双眼上,猜想这个年轻人大概通宵未眠。他太满意这些样品了,同时更欣赏这个年轻人的办事作风及效率,不到一天时间,就拿出9款别具一格的极佳样品。他记得,他当时只表露出想订购3种产品的意向,结果,李嘉诚每一种产品都设计了3款样品。面对批发商满意的目光,李嘉诚坦承自己没有找到担保人,但李嘉诚的诚恳执著,深深打动了批发商,他说道:

“李先生,你奉行的原则,也就是我奉行的原则,我这次来香港,就是要寻找诚实可靠的长期合作伙伴。互利互惠,只要生意做成,我绝不会利己损人,否则就是一锤子买卖。李先生,我知道你最担心的是担保人。我坦诚地告诉你,你不必为此事担心,我已经为你找好了一个担保人。”

李嘉诚愣住了,哪里有由对方找担保人的道理?批发商微笑道:“这个担保人就是你。你的真诚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担保。”两人都为这种幽默笑出声来。谈判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很快签了第一单购销合同。

按协议,批发商提前交付货款,基本解决了李嘉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问题。这一次,是这位批发商主动提出一次付清,可见他对李嘉诚信誉及产品质量的充分信任。

章节目录